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59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包括第一、第二结合杆、固定装置与固定夹座,其中:转接座包括有壳盖以及壳座,由壳盖以及壳座组合后的转接座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转接座的中间贯穿挖设贯穿孔;第一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一枢接端枢接在第一容置槽,第一结合杆的另一端设置固定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装置;第二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二枢接端枢接在第二容置槽,第二结合杆的另一端设置夹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夹座;固定组件穿越贯穿孔,并固定转接座的壳盖以及壳座,将第一、第二结合杆与转接座之间调整角度后固定。夹座与固定装置可以凭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由调整角度,不会有现有应力不够无法维持角度或限制角度轴向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关车用的配件,尤指一种连接夹座以及固定装置的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使夹座得以承载例如卫星导航器、手机、PDA等车载装 置。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中,车载装置如手机、PDA、卫星导航、车用电视、数字相框甚 至笔记本电脑被广泛的使用于车上,而常见的架设方式是在汽车驾驶舱或座椅 的头枕支杆上设置一车用置物架,所述的置物架是包括一可固定在车体上的固 定装置,利用所述的固定装置通过一支臂连接夹座,再凭借夹座夹持固定前述 的车载装置。通常连接于夹座与固定装置之间的支臂是一可自由弯曲的铝杆所制成,但 受限于铝杆应力不足的影响,在使用上无法兼具固定以及角度调整效果,以致 在经常会发生调整好角度的夹座,因不小心的碰触,或紧急煞车等情形发生, 便会造成角度改变,又需要再重新进行调整,相当的不方便。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上的缺失,有些厂商便针对这部份的缺点进行改 良,其主要是将支臂设计成不具弯曲性的刚性材质,并加装一个调整以及固定 角度用的旋钮。此种设计固然可以完全固定住调整好的角度,可是也因为要加 装固定角度的旋钮,所以也限定了可以调整的角度,只能在同一轴向进行调整, 无法对两个轴向甚至三个轴向进行调整,因此此种加装固定角度旋钮的设计, 虽然效果不错,但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本技术设计人便研发出一种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可以在夹座 调整好角度以后固定住支臂的角度,并且可以调整一个轴向以上的角度,相较 在现有车用置物架的支臂,本技术同时具有多轴向角度调整的效果,并且 能在调整好角度后予以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让消费者通过所 述的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可以轻易的调整夹座的角度,不会有现有支臂只能 单一轴向调整或应力不够无法维持夹座角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是在转接座的两端各枢接第一、 第二结合杆,所述的转接座上设置有固定组件,而第一、第二结合杆的另一端 则分别连接固定装置与固定夹座,其中转接座包括有壳盖以及壳座,由壳盖以及壳座组合后的转接座两端分别设 置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转接座的中间贯穿挖设贯穿孔;第一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一枢接端枢接在第一容置槽,第一结合杆的 另 一端设置固定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装置;第二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二枢接端枢接在第二容置槽,第二结合杆的另一端设置夹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夹座;固定组件穿越贯穿孔,并固定转接座的壳盖以及壳座,将第一、第二结合 杆与转接座之间调整角度后固定。上述固定组件是用来松开或固定转接座,使第一、第二结合杆与转接座之 间可以自由调整角度后固定。实施时,固定组件是由一具有外螺牙穿越转接座 的固定杆、 一与固定杆螺合的上套、以及一可供施力让固定杆旋转的旋钮所组 成,旋钮以及固定杆旋转,可以松开或迫紧壳盖以及壳座。上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是由一贯穿转接座概呈,,T,,型的拉杆、以及 一枢接在拉杆末端具有偏心凸部的扳杆所组成,当扳杆偏转让偏心凸部顶持在 转接座时,可将拉杆向后拉,使转接座迫紧第一、第二结合杆而固定;而当扳 杆反向偏转让偏心凸部同步位移,则可以让拉杆松开,使转接座解除与第一、 第二结合杆的固定状态,让第一、第二结合杆与转接座可以自由调整角度。凭借上述构造,将转接座上的固定组件松开,由于固定装置与第一结合杆 连接固定,夹座与第二结合杆连接固定,且第一、第二结合杆与转接座枢接, 使固定装置与夹座得以自由调整相对的角度,调整好角度之后,再利用固定组 件将转接座迫紧固定住第一、第二结合杆,即可达成调整固定装置与夹座之间 相对角度并予以固定的目的。实施时,前述第一、第二枢接端可以概呈圆柱体,使第一结合杆与转接座之间具有一个轴向的角度偏转,搭配第二结合杆具有另一个轴向的角度偏转, 使本技术具有两个轴向的角度变化,可以在第一、第二结合杆不需要过多 偏转角度的情形的下使用。实施时,固定座接合端的外型可以为D字型或其他结合构造与固定装置的 连接位置对应固定,而夹座接合端的外型则可以为平板楔状或其他扣合结构与 夹座的连接位置对应固定。另外,固定装置可以为市售任何一种固定在车内的固定配件,例如固定 在头枕的支架或吸附在汽车内装表面的吸盘;而夹座则可以装设PDA、手机或 是夹持卫星导航、笔记本电脑等车用电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 技术由转接座、第一、第二结合杆以及固定组件所组成的构造,使固定装 置以及夹座之间得以自由调整相对的角度,调整好角度之后,再利用固定组件 将转接座迫紧,即可达成固定夹座与固定装置之间相对角度的目的,不会有现 有支臂只能单一轴向调整或应力不够无法维持夹座角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一、第二结合杆改变角度示意图; 图5为第一、第二枢接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与固定装置以及夹座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7为本技术与固定装置以及夹座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8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9为图8固定组件迫紧状态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O转接座;ll壳盖;12壳座;13第一容置槽;14第二容 置槽;15贯穿孔;20第一结合杆;21第一枢接端;22固定座接合端;23止滑 层;30第二结合杆;31第二枢接端;32夹座接合端;33止滑层;40固定组件; 41固定杆;42上套;43旋钮;44拉杆;45扳杆;46偏心凸部;50固定装置; 60夹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是在转接座IO的两端 各设置第一结合杆20、第二结合杆30,转接座10以固定组件40进行松开或固 定;其中,第一结合杆20、第二结合杆30的一端分别延伸第一枢接端21、第 二枢接端31与转接座IO接合,使第一结合杆20、第二结合杆30与转接座10 之间可以分别自由调整角度(请另参阅图3、图4所示);第一结合杆20、第 二结合杆30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固定装置50以及夹座60连接,使固定装置50 以及夹座60可以凭借本技术自由调整角度。其中;转接座10呈扁型长盒,分成壳盖11以及壳座12,由壳盖11以及壳座12 组合后的转接座10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4,以供第一结 合杆20、第二结合杆30的第一枢接端21、第二枢接端31对应枢接,转接座10 的中间部份挖设贯穿孔15,贯穿孔15贯穿转接座10整体供固定组件40设置。第一结合杆20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一枢接端21与转接座10的第一容置槽13 枢接而得以自由调整转动角度,第一结合杆20的另一端为固定座接合端22,固 定座接合端22与可固定在车体的固定装置50连接,使固定装置50与转接座10 之间可通过第一结合杆20而自由调整相对的角度;(请另参阅图3、图4所示), 实施时,第一枢接端21可以概呈圆球体,使第一结合杆20具有多个轴向的角 度偏转,而第一枢接端21表面利用射出成型技术包覆一止滑层23以增加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置物架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是在转接座的两端各枢接第一、第二结合杆,所述的转接座上设置有固定组件,而第一、第二结合杆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固定装置与固定夹座,其中: 转接座包括有壳盖以及壳座,由壳盖以及壳座组合后的转接座两端分别设 置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转接座的中间贯穿挖设贯穿孔; 第一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一枢接端枢接在第一容置槽,第一结合杆的另一端设置固定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装置; 第二结合杆的其中一端延伸第二枢接端枢接在第二容置槽,第二结合杆的另一 端设置夹座接合端以连接固定夹座; 固定组件穿越贯穿孔,并固定转接座的壳盖以及壳座,将第一、第二结合杆与转接座之间调整角度后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