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闪专利>正文

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97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由前置气囊和护身囊构成,护身囊的撑架体和前置气囊有管道连通。能实现对人体和车体的同时保护;造价低廉;可反复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主要用来在撞车时能对人体和车体进行保护。现有技术为保险杆加保险带。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人体和车体的防撞保险效果均不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撞车时能同时保护车体及人体的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由前置气囊和护身囊构成,护身囊的撑架体和前置气囊有管道连通。护身囊的撑架体内或外有带护咀的罩,罩上有通气孔。撑架体由4-40根导气管密封连接成,撑架体顶部导气管密封连接成一体并互相连通,撑架体底部导气管密封连接成一个进气口。管道上有带可调截止阀的小孔。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附图件号表示1、前置气囊 2、护身囊 3、撑架体4、罩 5、导气管 6、进气口7、出气口 8、管道 9、护咀10、通气孔 11、小孔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和图2表示本技术的结构,主要由前置气囊1和护身囊2构成。前置气囊内充满空气,装于汽车保险杠和车体之间,或者也可以装于保险杠前。护身囊包括撑架体3和罩4,撑架体由多根导气管5密封连接而成,导气管根数为4-40根,本实施例采用九根导气管密封连接成,即外缘用八根导气管围成扁球体,中央有一根导气管。撑架体顶部九根导气管密封连接成一体,并互相连通,撑架体底部九根导气管密封连接在一起,并互相连通成一个进气口6。前置气囊有出气口7,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有管道8连通。进气口和管道以及出气口和管道进行密封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粘接。撑架体内或外有罩4,罩前有护咀9,套装于进气口和管道粘接口处并向前延伸,以对该粘接口加固和保护。罩身上有通气孔10,通气孔的数目为2-30个。管道上有小孔11。使用时,充满空气的前置气囊安装于汽车前端。挤压出空气的护身囊装于司机头胸部的附近,本实施例装于方向盘中央。护身囊罩内空气从通气孔10挤出,撑架体内空气从小孔11挤出。当汽车与前方物体相碰(撞车)时,安装在车前端的前置气囊受挤压变形,吸收大量的动能而大大减轻车体损伤;同时,前置气囊内空气受压而使内压迅速上升后经管道充满撑架体,与此同时,空气被吸入罩内以迅速撑开罩,以保护人体头部免于受撞击,达到了保护人体的目的。为了防止前置气囊内的高压涨破撑架体而造成护身囊失效,管道上的小孔还能起泄压的作用,小孔口还装有可调节口径的截止阀(图上未表示)。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能实现对人体和车体的同时保护;造价低廉;可反复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置气囊和护身囊构成,护身囊的撑架体和前置气囊由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护身囊的撑架体内或外有带护咀的罩,罩上有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撑架体由4-40根导气管密封连接成,撑架体顶部导气管密封连接成一体并互相连通,撑架体底部导气管密封连接成一个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上有带可调截止阀的小孔。专利摘要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由前置气囊和护身囊构成,护身囊的撑架体和前置气囊有管道连通。能实现对人体和车体的同时保护;造价低廉;可反复使用。文档编号B60R21/16GK2430324SQ0024563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苏闪 申请人:苏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全功能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置气囊和护身囊构成,护身囊的撑架体和前置气囊由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闪
申请(专利权)人:苏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