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变位隔震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防震结构,特别是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的抗震性能在历次强震中均表现非常优秀,隔震技术也被誉为目前最有效的抗震手段之一。隔震建筑设计时需要与周边基础预留足够空隙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可以自由变形,目前常用的构造方式是设置隔震沟。隔震沟在设计时可以结合建筑功能或设备管线等综合应用,但对于现有隔震结构震后调研表明,按照已有构造措施设置的隔震沟在地震中破坏严重,不仅对隔震结构周边设施造成了一定破坏,更为重要的是隔震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地震作用下隔震沟两侧发生挤压或扭转变形时隔震沟盖板变形受到限制导致最终挤碎或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隔震沟变形的同时隔震沟盖板能够随之变位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所述隔震沟由底板、隔震沟盖板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隔震上部构件、隔震支墩、隔震支座和挡土墙围成封闭沟槽;所述隔震支墩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隔震支座设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所述隔震沟由底板、隔震沟盖板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隔震上部构件、隔震支墩、隔震支座和挡土墙围成封闭沟槽;所述隔震支墩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隔震支座设置于所述隔震支墩上用于支撑所述隔震上部构件;所述挡土墙位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沟内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阻尼特性的用于支撑和牵引所述隔震沟盖板的变位支撑杆,多个所述变位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沟盖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的内侧壁或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所述隔震沟由底板、隔震沟盖板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隔震上部构件、隔震支墩、隔震支座和挡土墙围成封闭沟槽;所述隔震支墩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隔震支座设置于所述隔震支墩上用于支撑所述隔震上部构件;所述挡土墙位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沟内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阻尼特性的用于支撑和牵引所述隔震沟盖板的变位支撑杆,多个所述变位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沟盖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的内侧壁或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上部构件朝向所述隔震沟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隔震沟盖板可滑动地搭设在所述凸台和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所述挡土墙的顶部具有一在所述隔震沟盖板受到水平挤压力时起向上的滑动引导作用的第一斜面,所述隔震沟盖板搭设在所述挡土墙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吻合的第二斜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支撑杆设置有多组且每组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变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从真,高杰,薛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