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364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是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它具有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气缸座,电机中装有曲轴,气缸座上设有气缸体和吸气腔、排气腔,气缸体中的活塞腔装有活塞、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在气缸体的前端装有前阀板及气缸前端盖,其特征是:在气缸体的后端装有后阀板及气缸后端盖,气缸后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B连通吸气腔及后阀板的吸气口,同时设有排气通道B连通排气腔及后阀板的排气口,后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后腔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个气缸结构实现了两个气缸工作的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工作效率高,广泛用于各种制冷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的改进技术,尤其是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
技术介绍
对于任何制冷设备而言,压缩机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喻为制冷设备的“心脏”,因此对压缩机的研究成为各国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主流的压缩机以活塞式为主,尤其是小型制冷设备中的压缩机,其市场占领份额极大,因此,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两点:1. 在同等条件下提高制冷量;2. 改善结构,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措施之一是采用双向排气,最新的技术中能构实现双向排气的活塞式压缩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设计两个气缸,两缸同侧布置,依靠凸轮机构来传动;第二种:同样设有两个气缸,两缸对侧布置,依靠连杆传动。但是这两种压缩机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在传统气缸座上额外增加一个气缸和一个活塞,即有两套气缸、活塞,才能实现双向排气,气缸座的体积也随之增大,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而且噪音增大,能耗增大。一般来说传统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只有一个压缩单元,只能单向工作,换言之,活塞只能以既定的模式完成单向排气和单向吸气,从电机的角度出发,在吸气时间内,由于活塞缸的压力小,电机处于“空载”阶段,使得排气过程不连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压缩机效率的提高,而且由于吸气和排气的交替出现,活塞前后运动的时间和能量不对称,会引起压缩机振动和噪音。因此,结构紧凑,高效节能,微振动低噪音的压缩机制造技术是各大厂商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传统单缸压缩机工作效率较低,有振动和噪音,而现有的双缸压缩机体积较大,增加生产成本,能耗增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是:针对传统连杆传动的单缸压缩机进行改进,它具有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气缸座,电机中装有曲轴,气缸座上设有气缸体和吸气腔、排气腔,气缸体中的活塞腔装有活塞、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在气缸体的前端装有前阀板及气缸前端盖,气缸前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A连通吸气腔及前阀板吸气口,并设有排气通道A连通排气腔及前阀板的排气口,前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前腔室连通,其特征是:在气缸体的后端装有后阀板及气缸后端盖,气缸后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B连通吸气腔及后阀板的吸气口,同时设有排气通道B连通排气腔及后阀板的排气口,后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后腔室连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塞内设有注油腔,活塞的外壁中部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中开有至少一个径向注油孔连通注油腔;所述活塞杆中设有中心注油孔连通注油腔。本专利技术中在气缸前端盖与前阀板之间装有气缸盖垫片,在气缸后端盖与后阀板之间同样装有气缸盖垫片。本专利技术在电机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曲柄连杆机构将电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同时,能够完成两次吸气和排气功能。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双向排气压缩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其传动系统是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并没有借助凸轮机构,而且双向排气依然是建立在单缸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没有增加气缸和活塞的数量,只是对活塞、气缸座和传动机构做了巧妙的改进。为使润滑良好,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做了相应的修改,在活塞环槽上开有径向注油孔与活塞杆的中心注油孔相通,形成注油通道,实现良好润滑。其工作原理是:活塞将气缸隔断成两个独立的腔室(前腔室、后腔室),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实现活塞在气缸内前后运动。活塞向前运动,活塞前端压缩制冷剂,活塞后端在后腔室吸入制冷剂,相反,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后端压缩制冷剂,活塞前端在前腔室吸入制冷剂,并将双向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相同的排气腔,完成吸气和排气功能。曲轴旋转一周,活塞的前后端各自完成一次压缩、排气、膨胀、吸气循环,相当于两个气缸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高效节能,振动小,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剖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侧示意图(图中省去外壳);图3是图2的A-A视图;图4是图2的B-B视图;图5是活塞及活塞杆的结构放大视图。图中:1—壳体,2—电机,3—曲轴,4—连杆,5—气缸后端盖,6—气缸盖垫片,7—后阀板,8—气缸体,9—前阀板,10—气缸盖垫片,11—气缸前端盖,12—前腔室,13—活塞,14—后腔室,15—活塞杆,16—气缸座,17—吸气腔,18—排气腔,19—吸气通道B,20—排气通道B,21—吸气通道A,22—排气通道A,23—环形凹槽,24—注油机,25—中心注油孔,26—注油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本专利技术具有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电机2和气缸座16,电机2中装有曲轴3,气缸座16上设有气缸体8和吸气腔17、排气腔18,气缸体8中的活塞腔装有活塞13、活塞杆15,活塞杆15通过连杆4与曲轴3传动连接,在气缸体8的前端装有前阀板9及气缸前端盖11,气缸前端盖11及气缸体8中设有吸气通道A21连通吸气腔17及前阀板9吸气口,并设有排气通道B20连通排气腔18及前阀板9的排气口,前阀板9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8活塞腔的前腔室12连通,特别是:在气缸体8的后端装有后阀板7及气缸后端盖5,气缸后端盖5及气缸体8中设有吸气通道B19连通吸气腔17及后阀板7的吸气口,同时设有排气通道A22连通排气腔18后阀板的排气口,后阀板7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8活塞腔的后腔室14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3内设有注油腔26,活塞的外壁中部设有环形凹槽23,环形凹槽23中开有六个(至少一个)径向注油孔24连通注油腔26;所述活塞杆中设有中心注油孔25连通注油腔26。本实施例中在气缸前端盖11与前阀板9之间装有气缸盖垫片10,在气缸后端盖5与后阀板7之间同样装有气缸盖垫片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具有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气缸座,电机中装有曲轴,气缸座上设有气缸体和吸气腔、排气腔,气缸体中的活塞腔装有活塞、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在气缸体的前端装有前阀板及气缸前端盖,气缸前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A连通吸气腔及前阀板吸气口,并设有排气通道A连通排气腔及前阀板的排气口,前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前腔室连通,其特征是:在气缸体的后端装有后阀板及气缸后端盖,气缸后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B连通吸气腔及后阀板的吸气口,同时设有排气通道B连通排气腔及后阀板的排气口,后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后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缸双排制冷压缩机,具有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气缸座,电机中装有曲轴,气缸座上设有气缸体和吸气腔、排气腔,气缸体中的活塞腔装有活塞、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在气缸体的前端装有前阀板及气缸前端盖,气缸前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A连通吸气腔及前阀板吸气口,并设有排气通道A连通排气腔及前阀板的排气口,前阀板的吸排气口与气缸体活塞腔的前腔室连通,其特征是:在气缸体的后端装有后阀板及气缸后端盖,气缸后端盖及气缸体中设有吸气通道B连通吸气腔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百昌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