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顶蓬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29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顶蓬模块(14),其构成预制式单元,其中集成了前窗玻璃遮阳卷帘装置(17)。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该顶蓬模块还可以包括折叠式遮阳板(27,28)、车内后视镜(35)、照明设备(36,37,38)和开关(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顶蓬模块的制作方法用于机动车辆的顶蓬模块迄今为止,机动车辆的顶蓬(Dachhimmel)由织物蓬或预成型的刚 性薄膜构成,该织物蓬或预成型的刚性薄膜绷紧于车身之内、金属板 顶盖之下。它们应当以符合美观的方式将车身内部结构覆盖起来,这 些车身内部结构对顶盖的加固而言是必须的。顶蓬从前窗的上棱边延 伸至后窗的后棱边且在侧面上从一个侧面拱顶延伸至另 一个侧面拱 顶。侧窗开始于侧面拱顶之下,该侧窗至少在前半区域中集成在车门 中。在机动车辆中常见的挡风玻璃处的遮阳板与顶蓬相分离地固定 在相应的车身结构元件上。为此,需用螺钉穿过构成顶蓬的表层。仅 在顶蓬的中间区域存在集成式的塑料模制件,其中安放了用于可能存 在的外掀式玻璃天窗或滑移式玻璃天窗的控制开关及用于任何其他 遥控的开关。车内后视镜有时候也会固定在这一塑料模块上一一如果 车内后视镜不附着在挡风玻璃上的话。相应于机动车辆的准入条件,设在挡风玻璃处的遮阳板仅允许向 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伸入预定的距离。由此,对于停放的车辆而言, 该遮阳板并不适合用以尽可能地防止太阳辐射进入车辆内部区域中。 当阳光经由挡风玻璃穿透而入时,内部区域被相应地加热。存在一种 所谓的遮阳蓬可用于挡风玻璃的遮光,在支撑物的帮助下,可手动地 将该遮阳蓬夹紧在仪表板与车窗上棱边处相应的插口之间。然而这种 方案l沐烦且无法令人满意的。尽管挡风玻璃处的遮阳巻帘在很多的专利文献中已知,但由于各 种不同的原因,迄今为止它们都无法得以实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 于,以便于装配的方式将该巻帘装置(Rolloeinrichtung)集成在顶蓬中而又不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较高的、且致使车辆变贵的装配成本,是 有困难的。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蓬模块,其使得位于该顶 蓬的前半区域中的功能部件的装配更为简便。根据本专利技术,将利用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顶蓬模块来实现 该目的。该新的顶蓬模块具有嵌板,该嵌板具有至少近似地为矩形的外 形。其由两条长棱边和两条短棱边而形成边界。两条长棱边中的一个 跟随前窗上棱边的轮廓直至两个A柱处。另一个棱边的轮廓尽可能地 自由延伸,且按照如下方式选择,即,在其与其余顶蓬之间实现美观 角度上令人满意的过渡。优选地,该嵌板在颜色方面也与其余的顶蓬 相协调。与此相反,两个侧面棱边则大致地跟随侧面拱顶、即车身顶盖与 车身侧面区域之间的过渡线的轮廓。短的棱边同样也大致地延伸到顶盖与两个A柱之间的过渡部位处。车辆的A柱各自地独立于顶蓬模块之外地进行包覆。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相对容易操作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同时也 起到可视边界的作用。在该支撑结构上、在嵌々反的形状中,可以可见 的方式或不可见的方式组装多个单元和部件,这些单元和部件通常是 安放在机动车辆的顶蓬区域内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此处尤其包括巻帘装 置,该巻帘装置组装在嵌板上。其优选地位于被该嵌板自身所覆盖的 位置上。换言之,该巻帘装置位于顶蓬;f莫块的嵌板与原本的车身顶盖 之间。对于顶盖上含有窗户的车辆而言,如果该顶蓬模块在该顶盖上的 窗户处不留空的话,则可通过顶盖上的该窗户的边缘来限制该顶蓬才莫 块的平行于车辆X轴方向的长度。成凹形,以便该下侧能和谐地结合入顶 蓬的其余轮廓中。当该嵌板从最广义上看大致呈贝壳形(schalefoermig),并且由底架 和由该底架出发的、优选地封闭地包围着整个底部的边缘或凸缘 (Kragen)而组成时,可以获得尤其坚固的嵌板。该边缘或凸缘不必在 所有地方都具有相同的高度。该尺寸取决于各自的安装环境。在巻帘 装置的区域内该凸缘或边缘尤其比较低,以避免与巻帘装置的巻帘 (Rollobahn)的接触。当顶蓬模块的嵌板由塑料制成、优选地为单件式的塑料模制件 时,可降低生产成本。相应于进一步的目的,该顶蓬模块连同所有位于其上的零件构成 预装配部件,在车辆装配的时候,该预装配部件被装入到车辆中。为 此,该嵌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装置,在最筒单的情况下该连接装置由 开口构成,用于顶蓬模块的紧固螺钉从其中穿过。该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具有一个或两个巻绕轴,由柔软的材料 制成的巻帘固定在该一个或两个巻绕轴上。应该使用 一个巻绕轴还是 两个巻绕轴的问题,则取决于该前窗玻璃弯曲程度。在弯曲程度较大 时使用两个巻绕轴,以避免出现对着前窗玻璃的过大的弓状空隙。在 较平坦地延伸的前窗玻璃处一个巻绕轴就足够了 ,即使在中间区域 处,该巻绕轴与前窗玻璃之间的距离也能足够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使用两个巻绕轴的时候,则存在以下可能性,即,该两个巻帘 在拉出的状态下,在下部区域中相互重叠,以实现尽可能小的透光间 隙,在停;^文的车辆中,透过该透光间隙阳光仍然能够进入车内。有利的是,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上设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 可至少地在巻帘的巻起方向上将各自的巻绕轴预张紧。在最简单的情 况下,这种驱动装置可以是由盘簧或螺旋弹簧所制成的发条装置。 最简单的、用以操作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的可能性,是手动操 作。为此,在巻帘的前棱边处、在牵引棒上设有挂钩或扣眼,其与仪 表板处的相应的桂钩或扣眼共同作用。用手将该牵引棒在该处钩牢。由于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仅在静止的车辆中使用,因此,单个 挂钩就足够了,因为在静止的车辆中不会出现这样一种运动,而该运 动会促使挡风玻璃遮阳巻帘以人们所不期望的方式运动。同样,根据不同的车身形式还可以设想,在A柱上安放导轨,以 对每个巻帘的牵引棒至少在一侧上进行引导。这也使获得电动控制的 挡风玻璃遮阳巻帘成为可能。从包括尽可能多的部件的预装配件的意义上来说,有利的是,在 嵌板上已经设有通用的折叠式遮阳板,该折叠式遮阳板可以简单地平 放于其上,或者也可以安放在凹陷部或袋状部中。后者是有利的,原 因在于,为了安放巻绕轴,该嵌板被制作得相对较厚。由此就自发地 形成了用于遮阳板的空间。遮阳板通常由形状稳定的材料制成,然而,该材料又很松软,以 使发生碰撞时受伤的危险最小化。此外,在该顶蓬模块的嵌板上还可以集成照明装置。此外,该顶 蓬模块的嵌板还可以作为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当然,为此该嵌板会在 后侧和/或上侧处相应地加固,以保证镜子无振动的固定。最后,在嵌板中还可以集成杂物箱,该杂物箱优选地为可关闭的。 在这样的杂物箱中可以安放太阳眼镜等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中讨论的对象。在下列附图描述中阐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基本实施例。显然,该实 施例可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以适应各自的实际情况。尤其应注意的 是,该示意图是经过技术筒化的,以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变简单,而不 会由于不必须的、过多的细节使得本专利技术难以理解。其中图l在剖开的透视图中、以朝向仪表板的视角显示了带有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顶蓬模块的乘用车,图2在放大的示意图中显示了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顶蓬模块,而图3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m-III线剖开的图1所示的顶蓬模块。图1在简化的透视图中,以从被取走的右侧车门出发的方向的一见 角显示了乘用车1的内部空间。可以看见带有位于其前方的方向盘3 的机动车辆仪表板2、位于机动车辆仪表板之下开始于放脚空间处的 中控台4以及侧面地位于中控台4旁边的驾驶员座5的一部分以及副 驾驶员座6的一部分。该机动车辆仪表板2具有上侧面7,前窗8位 于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尤其是乘用车的顶蓬的顶蓬模块(14),其中,所述顶蓬(14,15)在前由前窗(8)的上棱边(10)形成边界,而在侧由顶盖侧棱边形成边界,在所述顶盖侧棱边处邻接着侧窗(10), 所述顶蓬模块(14)带有嵌板(16),所述嵌板(16)具有至少大致地为梯形或矩形的底面(23),所述底面(23)由两条长棱边和两条短棱边(18,19,20,21)所限定,其中, -所述长棱边中的一条(18)大致地跟随机动车辆(1)的前窗(8)的上棱边(10)的轮廓,并延伸到所述顶盖侧棱边的附近, -所述长棱边中的另一条(19)至少逐段地大致直线地延伸到所述顶盖侧棱边的附近,而 -所述两条短棱边(20,21)至少大致地跟随所述两条长棱边(18,19)之间区域内的所述顶盖侧棱边的轮廓, 所述顶蓬模块(14)带有前窗玻璃遮阳卷帘装置(17),其装配于所述嵌板(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6-3-14 102006012014.0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尤其是乘用车的顶蓬的顶蓬模块(14),其中,所述顶蓬(14,15)在前由前窗(8)的上棱边(10)形成边界,而在侧由顶盖侧棱边形成边界,在所述顶盖侧棱边处邻接着侧窗(10),所述顶蓬模块(14)带有嵌板(16),所述嵌板(16)具有至少大致地为梯形或矩形的底面(23),所述底面(23)由两条长棱边和两条短棱边(18,19,20,21)所限定,其中,-所述长棱边中的一条(18)大致地跟随机动车辆(1)的前窗(8)的上棱边(10)的轮廓,并延伸到所述顶盖侧棱边的附近,-所述长棱边中的另一条(19)至少逐段地大致直线地延伸到所述顶盖侧棱边的附近,而-所述两条短棱边(20,21)至少大致地跟随所述两条长棱边(18,19)之间区域内的所述顶盖侧棱边的轮廓,所述顶蓬模块(14)带有前窗玻璃遮阳卷帘装置(17),其装配于所述嵌板(15)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16) 至少大致地为如下形式的贝壳状,即,其由底部(23)以及从所述底部 (23)出发的边缘或凸缘(24)所组成,所述边缘或凸缘(24)在安装状态下 指向上方,而所述底部(23)朝向机动车辆(1)的内部空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16) 是塑料模制件。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16) 是单块式的塑料模制件。5、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冲莫块,其特征在于,其构成预装 配单元。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装配状态 下,所述顶蓬模块延伸到车辆顶盖和车辆A柱之间的过渡部位的附 近。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17)具有一个或两个巻绕轴(42),所述巻绕轴(42)的纵 轴线平行于靠近前窗(8)的长棱边(18)而延伸。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窗玻 璃遮阳巻帘装置(17)具有驱动装置(47),通过所述驱动装置(47)可使巻 绕轴(42)至少在所述前窗玻璃遮阳巻帘装置(17)回缩的方向上转动。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蓬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窗玻 璃遮阳巻帘装置(17)的每个巻绕轴(42)各具有优选地为柔软的巻帘(43) ,所述巻帘(43)的在前窗(8)前可移动的棱边上设置有牵引棒(44)。10、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沃尔特WP施莱克特G齐默曼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