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筒入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216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筒入盆装置,包括内筒模具、内筒底座、以及推料组件;内筒模具装设于工作台面上,其上设有供内筒穿过的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工作台面上的落料孔对应设置,内筒模具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使下料通道两端隔断或导通的隔板;内筒底座设置于工作台面的下方,内筒底座上与落料孔对应处设有用于安装内筒的安装通道;推料组件设置于工作台面上,其包括上下滑动设置的用于将下料通道内的内筒推入安装通道内的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内筒的入盆动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且烟花筒的合格率也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筒入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内筒入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组装好的花炮内筒安装到花炮底座上时,一般首先人工将组装好的花炮内筒搬到花炮底座处,然后人工将花炮内筒逐个插入花炮底座内,最后再用插杆逐个顶一下已经插入的花炮内筒,保证所有的花炮内筒均在花炮底座内的同一高度。这种技术制造的烟花筒,要求工人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能准确的将内筒放入花炮底座内;且在用插杆逐个下插的过程中,也要求力度适中,且精神高度集中,以防出现纰漏,如果个别通道内的内筒忘记用插杆下插,就会使成品的合格率大打折扣,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烟花筒,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合格率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筒入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烟花筒制作时存在的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合格率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筒入盆装置,包括内筒模具、内筒底座、以及推料组件;内筒模具装设于工作台面上,其上设有供内筒穿过的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工作台面上的落料孔对应设置,内筒模具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使下料通道的两端隔断或导通的隔板;内筒底座设置于工作台面的下方,内筒底座上与落料孔对应处设有用于安装内筒的安装通道;推料组件设置于工作台面上,其包括上下滑动设置的用于将下料通道内的内筒推入安装通道内的推杆。进一步地,隔板上设有供内筒穿过的通孔;内筒模具还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以及第一驱动件;隔板设置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且与第一驱动件相连并可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沿与下料通道垂直的方向滑动以使通孔与下料通道对齐或错开。进一步地,内筒模具还包括设置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用于对隔板的滑动进行导向的两根隔条;两根隔条分设于隔板的滑动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地,内筒模具还包括驱动其沿工作台面滑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工作台面上。进一步地,内筒入盆装置还包括对内筒进行导向的导料座,导料座固设于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且位于内筒底座的上方;导料座上与落料孔和安装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供内筒穿过的下料隧道。进一步地,内筒入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的第三驱动件;内筒底座与第三驱动件相连,且在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滑动设置于工作地板上。进一步地,推料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面上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四驱动件、以及滑动设置于支架上且与第四驱动件相连的推杆架;推杆架的下方设置有推杆,且推杆与下料通道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推杆架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架上的安装板、以及固设于安装板下方的推杆;安装板与第四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固设于工作台面上的多根导杆、以及固设于多根导杆顶端的支板;第四驱动件固设于支板的顶端,且第四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支板后向下伸出;安装板活动设置于多根导杆上。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以及第四驱动件均为驱动气缸。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内筒的手动入盆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能够使装设于内筒模具中的内筒自动落入内筒底座内,并在推杆的作用下自动将内筒完全推入内筒底座的安装通道的底部,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内筒的入盆动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且烟花筒的合格率也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内筒入盆装置的局部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内筒入盆装置除去内筒模具和内筒底座后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内筒模具上的下料通道导通时的局部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内筒模具的剖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内筒模具的剖视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内筒模具上的下料通道隔断时的局部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内筒模具的剖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内筒;2、内筒模具;20、下料通道;21、隔板;211、通孔;22、上模板;23、下模板;24、第一驱动件;25、隔条;26、第二驱动件;3、内筒底座;31、安装通道;4、推料组件;41、支架;411、导杆;412、支板;42、第四驱动件;43、推杆架;431、安装板;400、推杆;5、工作台面;51、落料孔;6、导料座;61、下料隧道;7、第三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筒入盆装置,该内筒入盆装置包括内筒模具2、内筒底座3、以及推料组件4;内筒模具2装设于工作台面5上,其上设有供内筒1穿过的下料通道20,下料通道20与工作台面5上的落料孔51对应设置,内筒模具2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使下料通道20的两端隔断或导通的隔板21;内筒底座3设置于工作台面5的下方,内筒底座3上与落料孔51对应处设有用于安装内筒1的安装通道31;推料组件4设置于工作台面5上,其包括上下滑动设置的用于将下料通道20内的内筒1推入安装通道31内的推杆4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当需要将组装好的内筒1安装到内筒底座3上时,首先使内筒1放置于内筒模具2的下料通道20内,这时下料通道20的两端在隔板21的作用下是隔断的;下料时,首先滑动隔板21,使下料通道20的两端导通,这时,放置于下料通道20内的内筒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穿过工作台面5上的落料孔51后掉入下方的内筒底座3上的安装通道31内,最后再向下滑动推杆400,使推杆400进入下料通道20内并在持续的下降过程中将掉入安装通道31内的内筒1推入安装通道31的底部,或者将卡在下料通道20内的内筒1推出下料通道20并推入安装通道31的底部。相比现有的内筒的手动入盆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能够使装设于内筒模具2中的内筒1自动落入内筒底座3内,并在推杆400的作用下自动将内筒1完全推入内筒底座3的安装通道31的底部,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内筒入盆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内筒的入盆动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且烟花筒的合格率也高。具体地,参见图3、图4和图5,本专利技术的内筒模具2包括上模板22、下模板23、隔板21、以及第一驱动件24。上模板22和下模板23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上下叠加固定,隔板21设置于上模板22和下模板23之间,且隔板21与第一驱动件24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件24指驱动气缸,隔板21上还设有供内筒1穿过的通孔211,隔板21可在第一驱动件24的作用下沿与下料通道20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滑动。当内筒模具2用于临时盛装内筒1时,驱动气缸驱动隔板21滑动,使隔板21上的通孔211与下料通道20错开,下料通道20被隔断,如图6和图7所示,从而下料通道20可用于临时盛装组装好的内筒1。当需要将组装好的内筒1装入内筒底座3内时,驱动气缸驱动隔板21滑动,使隔板21上的通孔211与下料通道20对齐,从而下料通道20被导通,盛装在下料通道20内的内筒1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向下掉入内筒底座3内。可选地,参见图4、图5和图7,内筒模具2还包括设置于上模板22和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筒入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模具(2)、内筒底座(3)、以及推料组件(4);所述内筒模具(2)装设于工作台面(5)上,其上设有供内筒(1)穿过的下料通道(20),所述下料通道(20)与所述工作台面(5)上的落料孔(51)对应设置,所述内筒模具(2)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使所述下料通道(20)的两端隔断或导通的隔板(21);所述内筒底座(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5)的下方,所述内筒底座(3)上与所述落料孔(51)对应处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筒(1)的安装通道(31);所述推料组件(4)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5)上,其包括上下滑动设置的用于将所述下料通道(20)内的所述内筒(1)推入所述安装通道(31)内的推杆(4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模具(2)、内筒底座(3)、以及推料组件(4);所述内筒模具(2)装设于工作台面(5)上,其上设有供内筒(1)穿过的下料通道(20),所述下料通道(20)与所述工作台面(5)上的落料孔(51)对应设置,所述内筒模具(2)包括滑动设置的用于使所述下料通道(20)的两端隔断或导通的隔板(21);所述内筒底座(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5)的下方,所述内筒底座(3)上与所述落料孔(51)对应处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筒(1)的安装通道(31);所述推料组件(4)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5)上,其包括上下滑动设置的用于将所述下料通道(20)内的所述内筒(1)推入所述安装通道(31)内的推杆(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1)上设有供所述内筒(1)穿过的通孔(211);所述内筒模具(2)还包括上模板(22)、下模板(23)、以及第一驱动件(24);所述隔板(21)设置于所述上模板(22)和所述下模板(23)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4)相连并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4)的作用下沿与所述下料通道(20)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通孔(211)与所述下料通道(20)对齐或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模具(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22)和所述下模板(23)之间的用于对所述隔板(21)的滑动进行导向的两根隔条(25);所述两根隔条(25)分设于所述隔板(21)的滑动方向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模具(2)还包括驱动其沿所述工作台面(5)滑动的第二驱动件(26);所述第二驱动件(26)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5)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入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入盆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内筒(1)进行导向的导料座(6),所述导料座(6)固设于所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争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