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显示面板及3D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197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显示面板及3D液晶显示装置,3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背离第二基板一侧,且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导电光栅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遮光区和透光区。将光栅层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背离第二极板一侧,节省了制作狭缝光栅的基材,在保证3D液晶显示装置实现3D显示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制作成本,降低了3D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而且还提高了显示效果。另外,光栅层为导电光栅层,且导电光栅层与3D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导电光栅层释放部分静电,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显示面板及3D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显示
,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3D显示面板及3D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由于两眼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即存在瞳间距,使得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的实体图像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存在视差,且由于视差的存在,通过头脑神经的处理,使得人们可以感知物体三维立体变化,即所谓3D (three dimens1nal,三维)视觉原理。 利用上述原理,发展出了 3D显示技术,其中,3D裸眼显示技术是3D显示的最终趋势,现有用于3D裸眼显示的光栅主要包括狭缝光栅和透镜光栅,其中,参考图1所示,为采用狭缝光栅显示的原理示意图,狭缝光栅100作为视差屏障,配合左眼和右眼的视差图像,实现立体显示。以此为基础,现有的3D显示面板中,通常将狭缝光栅形成于一基板表面上,而后将该基板贴合于3D显示模组上,不仅成本高,而且增加的基板会影响光的透过率,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显示面板及3D液晶显示装置,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3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侦牝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所述导电光栅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遮光区和透光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将光栅层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背离第二极板一侧,节省了制作狭缝光栅的基材,在保证3D液晶显示装置实现3D显示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制作3D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降低了 3D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而且还提高了 3D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栅层为导电光栅层,且导电光栅层与3D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导电光栅层释放部分静电,进而提高了 3D液晶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采用狭缝光栅显示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光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电光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正如
技术介绍
,现有的3D显示面板中,通常将狭缝光栅形成于一基板表面上,而后将该基板贴合于3D显示模组上,不仅成本高,而且增加的基板会影响光的透过率,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显示面板,结合图2至图5b所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说明,在图2、图3和图4中导电光栅层4和公共电极层3之间的电连接由一连接线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导电光栅层和公共电极层可以通过导线或导电胶等方式电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参考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3设置于第一基板I背离第二基板2 —侧,且与公共电极层3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4,导电光栅层4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的遮光区41和透光区42。 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公共电极层既可以形成在彩膜基板上,也可以形成在阵列基板上,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则第二极板为彩膜基板;或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则第二极板为阵列基板,对此本专利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以及,当公共电极层位于阵列基板上时,3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极层可以位于阵列基板与公共电极层之间、且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绝缘,或者,像素电极层位于公共电极层背离阵列基板一侧、且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绝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于像素电极层的位置不做限制。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光栅层不包括起承载作用的基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光栅层是直接形成在第一基板背离第二极板表面上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成本低、显示效果高、厚度薄等。 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光栅层,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第一基板表面,还可以直接形成在偏光片的表面。基于图2提供的3D显示面板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偏光片。具体参考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3,设置于第一基板I背离第二基板2 —侧,且与公共电极层3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4,导电光栅层4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的遮光区41和透光区42。 另外,3D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I背离第二基板2 —侧的第一偏光片5,导电光栅层4设置于第一基板I和第一偏光片5之间。 与图2对应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结构相同的,本专利技术图3对应的3D显示面板结构,公共电极层既可以形成在彩膜基板上,也可以形成在阵列基板上,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则第二极板为彩膜基板;或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则第二极板为阵列基板,对此本专利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以及,当公共电极层位于阵列基板上时,3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极层可以位于阵列基板与公共电极层之间、且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绝缘,或者,像素电极层位于公共电极层背离阵列基板一侧、且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绝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于像素电极层的位置不做限制。 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图3对应的3D显示面板结构,导电光栅层不仅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基板背离第二基板一侧表面,还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偏光片朝向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对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对应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光栅层中,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遮光区和透光区;其中,遮光区为条形遮光区,且透光区为条形透光区。此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光栅层应满足: P = 2*m*E/ (E_m) 其中,P为相邻的条形遮光区和条形透光区的宽度之和,m为3D显示模组的任意像素的宽度,E为双眼间距。 具体的,基于图2提供的3D显示面板的结构,参考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将第一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所述导电光栅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遮光区和透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0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公共电极层;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的导电光栅层,所述导电光栅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遮光区和透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30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所述导电光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区为条形遮光区,所述透光区为条形透光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0显示模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光栅层满足: ? = 2^111^2/ (£-111) 其中,?为相邻的所述条形遮光区和所述条形透光区的宽度之和,III为所述30显示模组的任意像素的宽度,2为双眼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显示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温琳李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