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 触觉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感觉,不同于视觉和听觉,触觉与嗅觉类似,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更多受主观感情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也因此,触觉在人类认知世界中起到了非常特别的作用。相比较视觉和听觉而言,触觉再现是发展的比较滞后。直到近十几年,触觉再现才开始成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领域的研宄热点。在现有的视觉再现基础上,加入触觉信息能够为人提供更加真实和直观的交互体验。目前触觉再现在盲人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作用,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触觉再现将更多的进入大众生活中。 人体皮肤通过四种细胞体Meissner小体、Pacinian小体、Ruff ini’ s触觉细胞、Mekel’ s触觉盘和神经网络来感知外界事物。这四种感受器不均匀的分布在人体皮肤内,感知外界的温度、湿度、振动,感觉皮肤的形变、伸展、活动等信息。四种感受器各自的感知范围不同,受到电触觉的影响也有不同。 通过查阅大量的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外还很少有涉及的相关大面积触觉再现技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kajimoto实验室一直在研宄基于线绳驱动的大范围触觉再现系统,手指必须实时的套在线绳内,交互方式相对不足。本装置的目的在于实现大小面积可调的触觉信息再现,与常规的触觉再现方式相比,本装置触觉面积大小可控,交互方式更自然,沉浸感更强。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针对大面积触觉纹理信息再现的要求,提出一种通过顶杆升降,结合高弹性幕布在平台上产生真实的三维触觉纹理再现,再通过投影设备实现触觉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PC机(101)为主体的触觉处理单元,以高清投影设备(104)为主体的影像单元,下位机(102)为主体的程控升降单元,和以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103)为主体的触觉再现单元,它们的连接关系为:触觉处理单元同时与影像单元和程控升降单元链接,程控升降单元又与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链接,影像单元的聚焦点在覆盖在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的幕布上;而,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的结构为:结构主要组成:步进电机(1);支撑架(8),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第五面板(7),静板(12),静板电磁铁矩阵(2),动板(34),动板电磁铁矩阵(18),顶杆(24),线性导轨(37),梯形丝杠(39),联轴器(22),丝杠撑板(23),支撑外壳(25),压力传感器(17),传动轴(16),幕布(107);其中,静板(12),由第一面板(3)和第二面板(4)上下叠加并固连,且两个面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于电磁铁的高度;静板电磁铁矩阵(2),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磁铁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PC机(101)为主体的触觉处理单元,以高清投影设备(104)为主体的影像单元,下位机(102)为主体的程控升降单元,和以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103)为主体的触觉再现单元,它们的连接关系为:触觉处理单元同时与影像单元和程控升降单元链接,程控升降单元又与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链接,影像单元的聚焦点在覆盖在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的幕布上;而,顶杆式三维力触觉纹理生成装置的结构为: 结构主要组成:步进电机(1);支撑架(8),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第五面板(7),静板(12),静板电磁铁矩阵(2),动板(34),动板电磁铁矩阵(18),顶杆(24),线性导轨(37),梯形丝杠(39),联轴器(22),丝杠撑板(23),支撑外壳(25),压力传感器(17),传动轴(16),幕布(107); 其中,静板(12),由第一面板(3)和第二面板(4)上下叠加并固连,且两个面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于电磁铁的高度;静板电磁铁矩阵(2),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磁铁组成,并固定放置在第二面板(4)上; 动板(34),由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上下叠加并固连,且两个面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于电磁铁的高度;动板电磁铁矩阵(18),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磁铁,并固定放置在第四面板(6)上; 具体连接方式:支撑外壳(25)穿过支撑架(8)固定在支撑面的下部,支撑外壳(25)下端安装有步进电机(1),步进电机(1)通过支撑外壳(25)下端的通孔与放置支撑外壳(25)内的联轴器(22)连接,联轴器(22)同时与丝杠撑板(23)、压力传感器(17)和梯形丝杠(39)固连,丝杠撑板(23)的另一端与四根传动轴(16)固连,梯形丝杠(39)的另一端与第五面板(7)的下部固连,第五面板(7)与支撑外壳(25)固连,传动轴(16)的另一端穿过第五面板(7)上的传动轴(16)通孔与第四面板¢)的下部固连;线性导轨(37)依次穿过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和第五面板(7)的线性导轨通孔后,在线性导轨(37)两端安装螺帽固定;将顶杆(24)依次穿过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的通孔,一端处于第五面板(7)和第四面板(6)之间,另一端与第一面板(3)的通孔上端平齐,顶杆(24)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顶杆(24)上部与带有弹性的高反射率幕布(107)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三面板(5),第四面板(6)上又都开有若干通孔,这些通孔在所述的各个面板上位置呈对应关系布置,且这些通孔的位置开设在电磁铁线程的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24)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圆柱结构,硬度以能在各个面板的通孔中上下轴向移动,不会变形和折断为准,本结构中,包括至少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顶杆(24),具体数量和静板(12)、动板(34)上安装的电磁铁的数量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提及的电磁铁都为同一种类型;电磁铁的驱动端在动板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 目.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杆自动错落排布原理实现三维触觉纹理构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冬冬,王佳斌,蔡毅,孙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长春吉大博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