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114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9:48
涡轮壳体(27)的容纳凹部(41)的底面(41f)在嵌合凹部(107)的径向外侧具有连续的环状且突起状的紧贴部(111)。紧贴部(111)通过安装螺栓(47)的紧固力而紧贴于屏蔽环(45)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中的第一支承孔(49)的径向外侧。屏蔽环(45)的多个第一支承孔(49)经由联络通路(115)以及切口(117)而与涡轮叶轮(29)的出口侧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备有使向涡轮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路面积(流量)可变的可变喷嘴单元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技术介绍
近几年,对于以包围涡轮叶轮的方式配设在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壳体内的涡轮涡旋流路与气体排出口之间的可变喷嘴单元,进行了各种开发(参照专利文献1等)。以往的可变喷嘴单元的具体的结构如下所述。在涡轮壳体内,设有对涡轮叶轮的多个涡轮叶片的外缘进行覆盖的屏蔽环,在该屏蔽环,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支承孔。另外,在沿涡轮叶轮的轴向而与屏蔽环分离对置的位置,与屏蔽环一体地设有喷嘴环。在该喷嘴环,以与屏蔽环的多个第一支承孔匹配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承孔。在屏蔽环的对置面与喷嘴环的对置面之间,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可变喷嘴,各可变喷嘴能够绕与涡轮叶轮的轴心平行的轴心向正反方向(开闭方向)转动。另外,在各可变喷嘴的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一体形成有第一喷嘴轴,各可变喷嘴的第一喷嘴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屏蔽环的对应的第一支承孔。并且,在可变喷嘴的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与第一喷嘴轴同轴状地一体形成有第二喷嘴轴,各可变喷嘴的第二喷嘴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喷嘴环的对应的第二支承孔。此处,若使多个可变喷嘴向正方向(打开方向)同步转动,则增大向涡轮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路面积。若使多个可变喷嘴向反方向(关闭方向)同步转动,则缩小废气的流路面积。喷嘴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涡轮涡旋流路连通。在屏蔽环的外缘部与涡轮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罩。该密封罩以气密的方式对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各可变喷嘴的第一喷嘴轴的端面侧)和涡轮涡旋流路进行密封(遮挡)。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涡轮叶轮的出口侧连通。喷嘴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涡轮涡旋流路连通,由密封罩以气密的方式对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和涡轮涡旋流路进行密封(遮挡),该状态下,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涡轮叶轮的出口侧连通。因此,在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运转中,能够使作用于各可变喷嘴的第一喷嘴轴的端面的压力比作用于第二喷嘴轴的端面的压力足够小。由此,利用该压力差使各可变喷嘴向屏蔽环的对置面侧靠近,从而能够使各可变喷嘴的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与屏蔽环的对置面之间的侧隙极小。由此,抑制来自各可变喷嘴的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与屏蔽环的对置面之间的泄漏流动,而使沿着涡轮叶片的顶端侧部分(中跨侧至顶端侧的部分)的废气的流动稳定,从而能够充分提高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效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4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现有技术的可变喷嘴单元中,如上所述,使各可变喷嘴向屏蔽环的对置面侧靠近,而能够充分提高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效率,但是以气密的方式密封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和涡轮涡旋流路的环状的密封罩是可变喷嘴单元的必须的构成要素,换言之,是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部件件数增加,而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结构复杂化,并且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组装性降低。也就是,难以实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的同时、充分提高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效率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可变容量型增压器,装备有可变喷嘴单元,该可变喷嘴单元以包围涡轮叶轮的方式配设在涡轮壳体内的涡轮涡旋流路与气体排出口之间,而且使向上述涡轮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路面积(流量)可变,上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变喷嘴单元具备:屏蔽环,其通过安装螺栓(紧固螺栓)而一体设于上述涡轮壳体的内壁面(上述涡轮壳体内的上述涡轮涡旋流路与上述气体排出口之间的内壁面),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支承孔,并对上述涡轮叶轮的多个涡轮叶片的外缘进行覆盖;喷嘴环,其与上述屏蔽环一体设于沿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向而与上述屏蔽环分离的位置,且以与上述屏蔽环的多个上述第一支承孔匹配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承孔;以及多个可变喷嘴,其沿圆周方向配设在上述屏蔽环的对置面与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之间,能够绕与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心平行的轴心向正反方向(开闭方向)转动,且在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屏蔽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一支承孔的第一喷嘴轴,在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与上述第一喷嘴轴同轴状地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贯通支承)于上述喷嘴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二支承孔的第二喷嘴轴,其中,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上述涡轮涡旋流路连通,上述涡轮壳体的上述内壁面具有连续的环状的紧贴部,该紧贴部通过上述安装螺栓的紧固力而紧贴于上述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中的上述第一支承孔的径向外侧,上述屏蔽环的多个上述第一支承孔与上述涡轮叶轮的出口侧连通。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配设”除包括直接配设的意思之外,还包括经由其它部件间接配设的意思,“设置”除包括直接设置的意思之外,还包括经由其它部件间接设置的意思。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实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并能够提高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涡轮效率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附图说明图1是图3的箭头部I的放大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正剖视图。图4是表示多个安装销、导向环以及限位器的关系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1中的V-V线的图。图6是沿图1中的VI-VI线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局部正剖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如附图所示,“R”指的是右方向,“L”指的是左方向。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1利用来自发动机(图示省略)的废气的能量,来对供给至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压缩)。可变容量型增压器1具备轴承壳体3,在轴承壳体3内,设有径向轴承5以及一对推力轴承7。另外,在多个轴承5、7,能够旋转地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子轴(涡轮轴)9。换言之,在轴承壳体3,经由多个轴承5、7能够旋转地设有转子轴9。在轴承壳体3的右侧,设有压缩机壳体11。在该压缩机壳体11内,能够绕其轴心(换言之,转子轴9的轴心)C旋转地设有压缩机叶轮13,该压缩机叶轮13利用离心力来压缩空气。另外,压缩机叶轮13具备:一体地连结于转子轴9的右端部的压缩机轮(压缩机盘)15;以及在该压缩机轮15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压缩机叶片17。在压缩机壳体11的靠压缩机叶轮13的入口侧(压缩机壳体11的右侧部),形成有用于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19。该空气导入口19能够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图示省略)连接。另外,在轴承壳体3与压缩机壳体11之间的压缩机叶轮13的出口侧,形成有对压缩了的空气进行升压的环状的扩散流路21。并且,在压缩机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旋涡状的压缩机涡旋流路23。该压缩机涡旋流路23与扩散流路21连通。而且,在压缩机壳体11的适当位置,形成有用于排出压缩了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25。该空气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容量型增压器,装备有可变喷嘴单元,该可变喷嘴单元以包围涡轮叶轮的方式配设在涡轮壳体内的涡轮涡旋流路与气体排出口之间,而且使向上述涡轮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路面积可变,上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变喷嘴单元具备:屏蔽环,其通过安装螺栓而一体设于上述涡轮壳体的内壁面,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支承孔,并对上述涡轮叶轮的多个涡轮叶片的外缘进行覆盖;喷嘴环,其与上述屏蔽环一体设于沿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向而与上述屏蔽环分离的位置,且以与上述屏蔽环的多个上述第一支承孔匹配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承孔;以及多个可变喷嘴,其沿圆周方向配设在上述屏蔽环的对置面与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之间,能够绕与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心平行的轴心向正反方向转动,且在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屏蔽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一支承孔的第一喷嘴轴,在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与上述第一喷嘴轴同轴状地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喷嘴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二支承孔的第二喷嘴轴,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上述涡轮涡旋流路连通,上述涡轮壳体的上述内壁面具有连续的环状的紧贴部,该紧贴部通过上述安装螺栓的紧固力而紧贴于上述屏蔽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中的上述第一支承孔的径向外侧,上述屏蔽环的多个上述第一支承孔与上述涡轮叶轮的出口侧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0 JP 2012-1980851.一种可变容量型增压器,装备有可变喷嘴单元,该可变喷嘴单元以包围涡轮叶轮的方式配设在涡轮壳体内的涡轮涡旋流路与气体排出口之间,而且使向上述涡轮叶轮侧供给的废气的流路面积可变,上述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变喷嘴单元具备:屏蔽环,其通过安装螺栓而一体设于上述涡轮壳体的内壁面,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支承孔,并对上述涡轮叶轮的多个涡轮叶片的外缘进行覆盖;喷嘴环,其与上述屏蔽环一体设于沿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向而与上述屏蔽环分离的位置,且以与上述屏蔽环的多个上述第一支承孔匹配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承孔;以及多个可变喷嘴,其沿圆周方向配设在上述屏蔽环的对置面与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之间,能够绕与上述涡轮叶轮的轴心平行的轴心向正反方向转动,且在上述轴向一方侧的侧面,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屏蔽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一支承孔的第一喷嘴轴,在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与上述第一喷嘴轴同轴状地一体形成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喷嘴环的对应的上述第二支承孔的第二喷嘴轴,上述喷嘴环的对置面的相反面侧与上述涡轮涡旋流路连通,上述涡轮壳体的上述内壁面具有连续的环状的紧贴部,该紧贴部通过上述安装螺栓的紧固力而紧贴于上述屏蔽环的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隆文岩上玲吉田能成德江直树西冈将石井干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