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751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不易受到水分的附着的影响的结构的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在设于进气压力测定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10)中,在壳体(11)形成有由外壁部(14)包围的检测空间(15),在检测空间(15)的上方形成有传感器收纳部(17),在传感器收纳部(17)中收纳压力传感器(21)。在传感器收纳部(17)的下方形成有退避空间(18),退避空间(18)形成在朝向后方凹陷的退避凹部内。进入到检测空间(15)的水分或在检测空间(15)产生的水分被导向退避空间(18),能够防止水分附着于传感器收纳部(17)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来检测内燃机的进气压力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内燃机的进气量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该进气压力测定装置在形成于壳体的空气室的内部设有作为压力检测装置的元件部。在该元件部搭载具有Si隔膜的芯片。在壳体形成有导入孔,内燃机的进气压力从导入孔向空气室导入,利用搭载于所述元件部的芯片来检测压力。在壳体上的导入孔的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成为堰堤的凸部。 该进气压力测定装置在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时,在空气室内结露的水分由突部阻挡,能够阻止该水分进入导入孔。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0-186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中,阻止水分进入导入孔的凸部形成于壳体侧,但是在作为压力检测装置的元件部未采取任何针对水分的对策。 专利文献I的图1和图2所记载的元件部是在表面形成有凹部且在该凹部内收纳有检测压力信号的芯片的结构。在元件部仅形成收纳芯片的凹部,在凹部以外,表面为平坦面。由于未采取用于将附着在元件部的表面上的水分向所述凹部以外的区域引导的对策,因此附着在元件部侧的水分容易附着于所述凹部内的芯片的表面。 尤其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凹部内的芯片的表面朝着重力方向地向下配置,因此在芯片的表面,水分在生长为能因自重而落下的大小之前会持续积存。因此是难以将附着于芯片的表面的水分除去的结构。 当水分附着于芯片时,水分的质量作用于芯片的隔膜,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进气压力测定。 【专利技术内容】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分不易附着于收纳有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收纳部的结构的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力检测装置在壳体内保持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周围由外壁部包围的检测空间,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呈凹状地形成有传感器收纳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以外的区域形成有退避空间。 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检测装置在由外壁部包围的检测空间的内部形成有凹状的传感器收纳部和处于从传感器收纳部偏离的位置处的退避空间。进入到检测空间的水分或在内部空间生成的水分容易向退避空间转移,能够降低水分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在传感器收纳部收纳的压力传感器的概率。 本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由弹性体覆盖。并且,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体的表面为凹弯曲面,弹性体的表面形成至所述传感器收纳部的开口缘部。 当弹性体的表面为凹弯曲面且所述表面形成为与开口缘部连续时,附着于弹性体的表面的水分容易流向退避空间,水分不易残留于弹性体的表面。 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是,所述退避空间位于比所述传感器收纳部偏向朝着重力方向的下侧的位置。 其中,“朝着重力方向的下侧”是指就重力方向而言的下侧、重力方向上的下侧。在由外壁部包围的检测空间中,通过将退避空间配置在比传感器收纳部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检测空间内的水分向退避空间引导。 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所述退避空间形成在比划分出所述退避空间和所述传感器收纳部的内壁部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凹陷的退避凹部内。 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内壁部的前端部位于比所述外壁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通过形成上述的退避凹部,由此容易将从传感器收纳部的表面流动来的水分保持于退避空间。 或者,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壳体的从所述传感器收纳部偏离的位置形成有电路配置部,所述退避空间形成在所述电路配置部的前方。 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对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进行保持的框体,在该框体上形成有将内燃机的进气压力向所述检测空间导入的进气孔。 【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在例如搭载于进气压力测定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中,将进入到检测空间内的水分或在检测空间内产生的水分导向退避空间,从而容易防止水分直接附着于传感器收纳部的情况。 由于在压力检测装置形成使水分从压力传感器退避的对策,因此与以往那样对搭载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的框体实施使水分退避的对策的技术相比,能够容易地直接阻止水分到达收纳有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收纳部的情况。 因此,不易因水分而使压力检测产生误动作,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压力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用图2的II1-1II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而且,是表示压力检测装置保持于进气压力测定装置的框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用图4的V-V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I 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2框体 4进气孔 10压力检测装置 11壳体 12端子板 14外壁部 14a前端部 15检测空间 16内壁部 16a前端部 16b右端部 16c左端部 17传感器收纳部 18退避空间 21压力传感器 22IC 封装体 23弹性体 110压力检测装置 111壳体 114外壁部 116内壁部 117传感器收纳部 118退避空间 119电路配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检测装置10,在图3中示出了搭载有压力检测装置10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I的一部分。在各图中,Xl方向为前方,X2方向为后方,Yl方向为右方,Y2方向为左方,Zl方向为上方,Z2方向为下方。 图3所示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I附属于装配在二轮车上的内燃机,在框体2上一同搭载有压力检测装置10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在框体2 —体地形成有进气管3,内燃机的进气压力被从进气管3内部的进气孔4向压力检测装置10施加。 如图1至图3所示,压力检测装置10中设有壳体11。壳体11由PPS(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在壳体11埋设有三个端子板12和两个板部13。端子板12和板部13为铜板。 壳体11、端子板12以及板部13通过所谓的镶嵌成形法而一体化。在该成形方法中,在Y方向上连续的第一带材(hoop material)上以固定的间隔形成有端子板12,并在与第一带材平行地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带材上以固定的间隔形成有板部13。将端子板12和板部13设置在成形模具的型腔内,向型腔内注射PPS的熔融树脂来成形壳体11并将壳体11、端子板12及板部13 —体化。之后,使端子板12和板部13分别从带材分离。 如图1所示,在壳体11 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XI方向)突出的外壁部14。外壁部14形成为圆筒形状,在壳体11中,由外壁部14包围的内部区域成为检测空间15。如图3所示,在进气压力测定装置I中,在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印制布线基板6,压力检测装置10的端子板12穿过印制布线基板6的通孔,并通过焊脚7固定于印制布线基板6的表面的焊盘部。而且,外壁部14的前端面14a紧贴于框体2的内表面的凹部5,通过了进气孔4的进气压力向检测空间15施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力检测装置及使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进气压力测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其在壳体内保持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周围由外壁部包围的检测空间,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呈凹状地形成有传感器收纳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以外的区域形成有退避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8 JP 2013-1928281.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其在壳体内保持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周围由外壁部包围的检测空间,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呈凹状地形成有传感器收纳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压力传感器, 在所述检测空间的内部,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以外的区域形成有退避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传感器收纳部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由弹性体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表面为凹弯曲面,弹性体的表面形成至所述传感器收纳部的开口缘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退避空间位于比所述传感器收纳部偏向朝着重力方向的下侧的位置。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川尚信须田康博石田弘上村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