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202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以及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均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凤尾菇,或称环柄斗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凤尾菇菌盖为灰白色,形似凤尾,原产喜马拉雅山丘陵地区。1979年从印度引进香港栽培成功。后经广东引入试种,逐步推广全国。凤尾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凤尾菇的栽培虽然在很多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但绝大多数为袋栽,袋栽的缺陷在于水份养份容易丢失,不便于采用机器操作,人工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玉米芯36-48重量份、马铃薯渣8-10重量份、红薯藤18-22重量份、磷肥0.5-0.9份、碳酸钙纤维2-3重量份、蔗糖1-2重量份、多菌灵0.5-1.5重量份、尿素0.2-0.4重量份分别进行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S2、将原料粉碎后的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50%-70%,搅拌30分钟,pH控制在7.0-7.5;S3、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1-1.2米、底宽1.4-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锨柄打一些通气孔,发酵10-12天,即可,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5-73%之间,然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400-6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S4、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取出装瓶,其中瓶子需要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S5、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25℃;避光培养,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5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S6、对经过35天培育的菌种采用钴-60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15-22℃,昼夜温差控制在5-8℃,每天给予500-1000lx散射光,连续保持3-5天,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时,采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1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S7、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菇房的湿度维持在60-7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次数,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S8、当采完第二潮菇后,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碳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为:通过高速气流分散机螺旋加速运动使微细氢氧化钙在半干状态下高速运动,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电离的Ca2+与通入的CO2快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同时喷洒含有游离Mg2+的氯化镁溶液,使Mg2+附着在碳酸钙晶体表面,从而减弱碳酸钙晶面的生长速度,并侧向快速链接,最终形成纤维状的碳酸钙纤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以及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均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碳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为:通过高速气流分散机螺旋加速运动使微细氢氧化钙在半干状态下高速运动,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电离的Ca2+与通入的CO2快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同时喷洒含有游离Mg2+的氯化镁溶液,使Mg2+附着在碳酸钙晶体表面,从而减弱碳酸钙晶面的生长速度,并侧向快速链接,最终形成纤维状的碳酸钙纤维。实施例1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玉米芯36重量份、马铃薯渣10重量份、红薯藤22重量份、磷肥0.9份、碳酸钙纤维3重量份、蔗糖2重量份、多菌灵1.5重量份、尿素0.4重量份分行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S2、将原料粉碎后的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50%,搅拌30分钟,pH控制在7.0;S3、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1米、底宽1.4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锨柄打一些通气孔,发酵10天,即可,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5%之间,然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400-6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S4、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保温20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保温6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在压力为0.13MPa的情况下保温60min,最后再闷置30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取出装瓶,其中瓶子需要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S5、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避光培养,接种10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5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S6、对经过35天培育的菌种采用钴-60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15℃,昼夜温差控制在8℃,每天给予1000lx散射光,连续保持3天,等菇柄伸长达3cm、菌盖直径达2cm时,采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1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S7、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天;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玉米芯36‑48重量份、马铃薯渣8‑10重量份、红薯藤18‑22重量份、磷肥0.5‑0.9份、碳酸钙纤维2‑3重量份、蔗糖1‑2重量份、多菌灵0.5‑1.5重量份、尿素0.2‑0.4重量份分别进行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S2、将原料粉碎后的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50%‑70%,搅拌30分钟,pH控制在7.0‑7.5;S3、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1‑1.2米、底宽1.4‑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锨柄打一些通气孔,发酵10‑12天,即可,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5‑73%之间,然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400‑6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S4、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取出装瓶,其中瓶子需要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S5、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25℃;避光培养,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5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S6、对经过35天培育的菌种采用钴‑60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15‑22℃,昼夜温差控制在5‑8℃,每天给予500‑10001x散射光,连续保持3‑5天,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 时,采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1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S7、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菇房的湿度维持在60‑7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次数,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S8、当采完第二潮菇后,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取玉米芯36-48重量份、马铃薯渣8-10重量份、红薯藤18-22重量份、磷肥0.5-0.9份、碳酸钙纤维2-3重量份、蔗糖1-2重量份、多菌灵0.5-1.5重量份、尿素0.2-0.4重量份分别进行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
S2、将原料粉碎后的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50%-70%,搅拌30分钟,pH控制在7.0-7.5;
S3、原料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1-1.2米、底宽1.4-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锨柄打一些通气孔,发酵10-12天,即可,发酵结束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调节含水量在65-73%之间,然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400-6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
S4、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8℃以下,取出装瓶,其中瓶子需要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
S5、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25℃;避光培养,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珍祖
申请(专利权)人:上林县明珍源桑枝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