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752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中心分流筒,该中心分流筒设置有多个分流筒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中的每一个的下游均设置有导流板;一个使得废水进入到所述罐体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并且自罐体侧面延伸进入至所述中心分流筒内;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在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上方的上三相分离器;布置在上三相分离器上方的混合液分离器;设置在罐体上部的出水管。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通过混合液提升管连接至混合液分离器,上三相分离器通过沼气上升管连接至混合液分离器;所述导流板的后侧位置至罐体外侧之间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高效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有机物,并产生沼气,具有污泥浓度高、运行负荷高、占地少、动力需求小等特点,是一种低碳、环保、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 厌氧消化工艺由普通厌氧消化法演变发展为厌氧接触法(厌氧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流化床、复合厌氧法等,其中普通消化池法、厌氧接触法等为第一代厌氧反应器,生物滤池法、UASB、厌氧流化床等为第二代厌氧反应器,随着厌氧技术的发展,由UASB衍生的EGSB和IC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EGSB相当于把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处于流化状态,而IC反应器则是把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利用污泥床产生的沼气作为动力来实现反应器内混合液的内循环。 厌氧接触池作为第一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没有污泥拦截设计,污泥随水流出,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罐体;固定在所述罐体底部的中心分流筒,该中心分流筒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分流筒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中的每一个的下游均设置有用于使得出水形成旋流的导流板;一个使得废水进入到所述罐体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并且自罐体侧面延伸进入至所述中心分流筒内;布置在所述罐体内的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布置在所述罐体内并且在所述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上方的上三相分离器,在所述上三相分离器上方具有用于形成沉淀区的空间;布置在所述上三相分离器上方的混合液分离器,所述混合液分离器设置有沼气管道以及与所述中心分流筒的上方连通的回水管;设置在罐体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 罐体; 固定在所述罐体底部的中心分流筒,该中心分流筒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分流筒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中的每一个的下游均设置有用于使得出水形成旋流的导流板;一个使得废水进入到所述罐体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并且自罐体侧面延伸进入至所述中心分流筒内; 布置在所述罐体内的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 布置在所述罐体内并且在所述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上方的上三相分离器,在所述上三相分离器上方具有用于形成沉淀区的空间; 布置在所述上三相分离器上方的混合液分离器,所述混合液分离器设置有沼气管道以及与所述中心分流筒的上方连通的回水管; 设置在罐体上部的用于使得沉淀后的废水经由溢流堰流出的出水管; 其中,所述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通过混合液提升管连接至所述混合液分离器,所述上三相分离器通过沼气上升管连接至所述混合液分离器; 所述导流板的后侧位置至罐体外侧之间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旋流无动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收集提升装置布置在罐体中间偏下位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凯吕丹丹张萍孙召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