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967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其特征是,附着基由管体、支撑柱、环形隔泥板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状水蛭附着基,管体保持离开水体底部淤泥50-80厘米的距离,管体呈水平状态,有利于水蛭的附着,改善了水蛭生长栖息的环境,有利于水蛭的生长,水蛭的饲料动物螺蛳也附着于管体上,便于水蛭的摄食,管体通过支撑柱底部圆锥体的扦插和环形隔泥板的平衡保持水平稳定,管体上的椭圆形孔洞供水蛭及螺蛳自主出入,为水蛭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隐蔽、摄食场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制作、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
本技术涉及渔业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
技术介绍
水蛭一般生活于水体底层,在池塘养殖水蛭时,水蛭一般在池底淤泥表层或淤泥内栖息,由于淤泥中有机质等的分解,造成淤泥及表层溶解氧缺乏、病菌增多,水蛭长期生活在淤泥表面,易造成在缺氧环境下发生病害现象,影响水蛭养殖成活率,降低水蛭养殖的产量与水蛭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 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其特征是,附着基主体为PVC管或聚乙烯管,管体直径10-30厘米,管体的管壁厚度2-5毫米,管体长度0.5-1.5米,在管体的管壁上设置若干椭圆形孔洞,管体水平放置,管体底部中心位置打孔洞,支撑柱与管体呈垂直状态,支撑柱上端穿过管体底部的孔洞,使管体水平固定于支撑柱上,在支撑柱靠近下端的周边固定设置环形隔泥板,环形隔泥板与管体底侧的距离为50-80厘米,位于环形隔泥板下端的支撑柱设置成圆锥体,用于插入淤泥层内。 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管状水蛭附着基,管体保持离开水体底部淤泥50-80厘米的距离,管体呈水平状态,有利于水蛭的附着,改善了水蛭生长栖息的环境,有利于水蛭的生长,水蛭的饲料动物螺蛳也附着于管体上,便于水蛭的摄食,管体通过支撑柱底部圆锥体的扦插和环形隔泥板的平衡保持水平稳定,管体上的椭圆形孔洞供水蛭及螺蛳自主出入,为水蛭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隐蔽、摄食场所;本技术便于制作、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图中:1管体,2椭圆形孔洞,3支撑柱,4环形隔泥板,5圆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其特征是,附着基主体为PVC管或聚乙烯管,管体(I)直径10-30厘米,管体(I)的管壁厚度2-5毫米,管体(I)长度0.5-1.5米,在管体(I)的管壁上设置若干椭圆形孔洞(2),管体(I)水平放置,管体(I)底部中心位置打孔洞,支撑柱(3)与管体(I)呈垂直状态,支撑柱(3)上端穿过管体(I)底部的孔洞,使管体(I)水平固定于支撑柱(3)上,在支撑柱(3)靠近下端的周边固定设置环形隔泥板 (4),环形隔泥板(4)与管体(I)底侧的距离为50-80厘米,位于环形隔泥板(4)下端的支撑柱(3)设置成圆锥体(5),用于插入淤泥层内;用本技术管状水蛭附着基,管体(I)保持离开水体底部淤泥50-80厘米的距离,管体(I)呈水平状态,有利于水蛭的附着,改善了水蛭生长栖息的环境,有利于水蛭的生长,水蛭的饲料动物螺蛳也附着于管体(I)上,便于水蛭的摄食,管体(I)通过支撑柱(3)底部圆锥体(5)的扦插和环形隔泥板(4)的平衡保持水平稳定,管体(I)上的椭圆形孔洞(2)供水蛭及螺蛳自主出入,为水蛭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隐蔽、摄食场所;本技术便于制作、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其特征是,附着基主体为PVC管或聚乙烯管,管体直径10‑30厘米,管体的管壁厚度2‑5毫米,管体长度0.5‑1.5米,在管体的管壁上设置若干椭圆形孔洞,管体水平放置,管体底部中心位置打孔洞,支撑柱与管体呈垂直状态,支撑柱上端穿过管体底部的孔洞,使管体水平固定于支撑柱上,在支撑柱靠近下端的周边固定设置环形隔泥板,环形隔泥板与管体底侧的距离为50‑80厘米,位于环形隔泥板下端的支撑柱设置成圆锥体,用于插入淤泥层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水蛭附着基,其特征是,附着基主体为PVC管或聚乙烯管,管体直径10-30厘米,管体的管壁厚度2-5毫米,管体长度0.5-1.5米,在管体的管壁上设置若干椭圆形孔洞,管体水平放置,管体底部中心位置打孔洞,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卜晓春杨成胜宫科研杨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康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