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931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包括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正面的正面结构和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背面结构。背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沟槽、形成于沟槽之间的背面P+区、设置于沟槽内的多晶硅以及形成于背面P+区和多晶硅上的背面金属层。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采用多晶硅来填充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背面的沟槽。制造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时只需要精确控制多晶硅的掺杂浓度就可以控制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背面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的参数,工艺控制要求较低。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对制造工艺控制要求较低,制造难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技术介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是一种常用的通过电压控制的功率开关器件。其具有输入电容大、输入阻抗高、驱动电流小、速度快、耐压高、热稳定性强、工作温度高、控制电路简单等特点,现阶段已经成为电力电子装置的主流器件。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新型的IGBT器件,它是将IGBT结构以及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这样可以改善非平衡载流子的通道,优化拖尾电流。反向导通IGBT器件具有小尺寸、高功率密度、低成本、高可靠性等诸多优点。 常见的反向导通IGBT的制造方法中对器件背面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反向导通IGBT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的制造方法是采用两次背面光刻来实现。具体为先进行有选择的注入和扩散形成P+型区域,然后再次进行有选择的注入和扩散形成N+型区域,这样就可以在反向导通IGBT的背面间隔性的形成N+和P+区域。间隔性的N+和P+区域即为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采用这种制造方法形成的反向导通IGBT的背面N+区域较浅,对工艺的控制要求较高。一旦N+区域的浓度偏高,所形成的反向导通IGBT正向导通时将无法形成大注入效应而丧失反向导通IGBT的功能。 另一种反向导通IGBT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的制造方法如下。在正面工艺完成及背面P+层形成后,进行挖槽,然后利用背面金属填充槽,最终形成反向导通IGBT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该反向导通IGBT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的制造方法主要采用挖槽填充背面金属的方式来形成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但是反向导通IGBT背面槽内金属由于受限于反向导通IGBT集电极金属的要求,反向导通二极管的参数只能通过调节挖槽的宽度和深度来调节,工艺调节起来麻烦,对工艺控制要求较高。因此,从上述两种工艺方法可以看至IJ,常见的反向导通IGBT器件背面反向导通二极管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工艺控制要求较高,制造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造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时所需的工艺控制要求较低,制造难度较小。 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正面的正面结构和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背面结构,所述背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沟槽、形成于沟槽之间的背面P+区、设置于沟槽内的多晶硅以及形成于背面P+区和多晶硅上的背面金属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面结构和背面结构之间的N型衬底中设有复合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中心是采用电子或者质子对所述N型衬底进行辐照形成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衬底的背面形成的沟槽的形状为长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衬底的背面形成的沟槽的深度为I?20 μ m,宽度为I?30 μ m,相邻两个沟槽的间距为50?300 μ m。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衬底的背面形成的沟槽中淀积的多晶硅为N型多晶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衬底的背面形成的沟槽中淀积的多晶硅的浓度为1E17 ?lE21cnT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面金属层自N型衬底向外依次为铝、钛、镍、银。 上述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采用多晶硅来填充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背面的沟槽。这样只需要精确控制多晶硅的掺杂浓度就可以控制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背面的反向导通二极管的参数,工艺控制要求较低。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对制造工艺控制要求较低,制造难度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3?18为图2所示的场中止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造方法流程中对应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型衬底110,形成于N型衬底110正面的正面结构和形成于N型衬底110背面的背面结构。其中,正面结构与常用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结构相同。正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110上方的栅氧化层121,形成于栅氧化层121上方的多晶硅栅电极122,形成于栅氧化层121旁的P阱123、N+区124和正面P+区125,形成于多晶娃栅电极122上方的介质层126,形成于N+区124和介质层126上方的正面金属层128,以及形成于正面金属层128上方的钝化层129。背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110背面的沟槽132、形成于沟槽132之间的背面P+区131、设置于沟槽132内的多晶硅以及形成于背面P+区131和多晶硅上的背面金属层133。通过调整沟槽132内的多晶硅的电阻率和沟槽132的宽度可以改变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导通特性。例如,沟槽132内的多晶硅的电阻率越大,背面P+区131和沟槽132内的多晶硅之间的电位差越容易达到0.7V,越容易使得背面二极管导通,发生大注入效应。同样,沟槽132的宽度越窄,也越容易使得背面二极管导通,发生大注入效应。 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结构和背面结构之间的N型衬底110中设有复合中心112。在该实施例中,复合中心112是采用电子或者质子对N型衬底110进行辐照形成的。也就是说通过采用局部寿命控制技术在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N型衬底中引入复合中心112。这样可以很多程度的提高空穴的复合速率,明显的降低背面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和功耗。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N型衬底110的背面形成的沟槽132的形状为长方形。N型衬底110的背面形成的沟槽132的深度为I?20 μ m,宽度为I?30 μ m,相邻两个沟槽132的间距为50?300 μ m0 N型衬底110的背面形成的沟槽132中淀积的多晶硅为N型多晶硅。N型衬底110的背面形成的沟槽132中淀积的多晶硅的浓度为1E17?lE21cm_3。背面金属层133是铝-钛-镍-银结构。 [0021 ] 下面将介绍一下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造方法。请参考图2,该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1,制备N型衬底110。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N型衬底110为N型硅衬底。 步骤S112,在N型衬底110正面生长栅氧化层121。如图4所示。此处栅氧化层121的厚度为600埃?1500埃。 步骤S113,在栅氧化层121上淀积多晶硅栅电极122。如图4所示。 步骤S114,通过光刻、刻蚀和离子注入工艺在N型衬底110上形成P阱123。请参考图5,通过光刻工艺选择性的刻蚀多晶硅栅电极122和栅氧化层121,从而刻蚀出P阱123的注入窗口。请参考图6,通过自对准注入工艺在P阱123的注入窗口内注入P型杂质,然后通过推阱形成P阱123。 步骤S115,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工艺在P阱123内形成N+区124和正面P+区125。请参考图7,通过光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正面的正面结构和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沟槽、形成于沟槽之间的背面P+区、设置于沟槽内的多晶硅以及形成于背面P+区和多晶硅上的背面金属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正面的正面结构和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衬底背面的沟槽、形成于沟槽之间的背面P+区、设置于沟槽内的多晶硅以及形成于背面P+区和多晶硅上的背面金属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结构和背面结构之间的N型衬底中设有复合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中心是采用电子或者质子对所述N型衬底进行辐照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的背面形成的沟槽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芮强王根毅邓小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