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88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肥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以及设置在壳体下端的出料口,壳体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立轴上套装有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立轴连接正置漏斗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的凹槽。该混合槽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可用于液态物料混合,混合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强酸混合过程中热量集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肥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
技术介绍
在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混酸槽将多种液态物料进行混合,为了混合充分,现有混合槽大都采用搅拌和加热的方式,不仅噪音大,而且消耗大量电能,有些强酸混合的时候产生大量热量,如不能很好散热,也会对后续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混合效果好、用于液态物料混合的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 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所述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以及设置在壳体下端的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所述立轴上套装有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所述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立轴连接正置漏斗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的凹槽。 所述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该混合槽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可用于液态物料混合,混合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强酸混合过程中热量集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I上端的第一进料口 2和第二进料口 3以及设置在壳体I下端的出料口 4,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5,所述立轴5上套装有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6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 2和第二进料口 3,所述立轴5连接正置漏斗6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6的凹槽51。 另外,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8、9。 不同的液体物料分别通过第一进料口 2和第二进料口 3注入壳体I,两种液体物料首先在最上层正置漏斗6中汇合,聚集到漏斗的中心并初步混合,流速较慢的时候,混合物料顺着正置漏斗6中心处的凹槽51向下流动,正置漏斗6中的混合物料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多余的物料也会通过贯穿孔8向下流动,当混合物料液面高度超过正置漏斗6边缘的时候,从正置漏斗6四周向下流动。这些流动的混合物料下降过程中受到倒置漏斗7的阻挡,一部分通过贯穿孔9向下流动,另一部分向四周扩散从倒置漏斗7的周围向下流动。如此反复,混合液体经过多次聚集、扩散、再聚集的下降路径,延长了混合物料折返流动的距离并提高了液体受到碰撞混合的强度,凹槽51以及贯穿孔8、9的设置促使不同位置的液体相遇混合,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物料的充分混合。分层设置的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扩大了混合液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散热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端的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出料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5),所述立轴(5)上套装有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6)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所述立轴(5)连接正置漏斗(6)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6)的凹槽(51)。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I)上端的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以及设置在壳体(I)下端的出料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5),所述立轴(5)上套装有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自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王军孙培军曹广峰
申请(专利权)人:巴夫特潍坊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