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豪专利>正文

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22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先准备一平板状毛细结构,并于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表面上以挤压方式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凹陷部,且凹陷部沿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再将平板状毛细结构组装于一中空的板状壳体内,以使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凹陷部与板状壳体内壁间形成蒸汽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化导热元件的制程有关,尤指一种应用在如均温板、薄型热管等热传上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现今不少3C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因此作为其内部的散热或导热作用的热管也需要薄型化,以致有如超薄热管(厚度约为1.5mm以下)的诞生。 然而,因超薄热管的厚度需要薄型化,以致其内部的毛细结构在厚度上也较薄,否则无法于热管内形成足够空间的蒸汽流道。但过薄的毛细结构在制程上,无法由心棒与热管管壁间的间隙中填入,因为其间隙相对较小,金属粉末填入时产生的阻力较大,无法加工。故以往超薄热管内的粉末毛细结构仅形成于热管内一局部位置上且并未薄形化,所以公知超薄热管粉末毛细结构不易填满超薄热管的截断面,其毛细结构无法有好的蒸发与冷凝表面与截断传输面,同时又无法兼保有足够的蒸汽通道及强度较差的内部支撑结构使热管容易凹陷接触热阻较大,如此将无法进一步提升其热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其在超薄的状态下仍可提供热传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a)准备一平板状毛细结构;b)在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表面上以挤压方式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凹陷部,且该凹陷部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c)将步骤b)的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组装于一中空的板状壳体内,以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与该板状壳体内壁间形成蒸汽流道。 进一步,步骤a)的该平板状毛细结构系为编织物、纤维、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其组合而成。 进一步,步骤b)的所述挤压方式通过一模具对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表面进行挤压者。 进一步,该模具具有一相对于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表面的挤压面,该挤压面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隆起部,且各该隆起部间以一平整部间隔。 进一步,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被挤压呈一 V字形、弧形、矩形或梯形。 进一步,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上冲制有局部的镂空区。 进一步,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上冲制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间挤压有复数凹口。 进一步,步骤c)的所述板状壳体是由一底盖与一顶盖彼此上、下相盖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板状壳体的底盖在步骤b)中一并连同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进行挤压。 进一步,步骤c)的所述板状壳体是由一中空的圆管状体压扁而制成。 进一步,步骤c)的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其挤压后的厚度在0.1mm以下。 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其是在薄化的平板状毛细结构上挤压有复数的凹陷部,以置于中空的板状壳体内形成蒸汽流道,如此方可具有足够空间进行蒸发与冷凝的热交换,又兼具最大的毛细表面积与截断传输面、及强度较佳的内部支撑结构使热管不易凹陷接触热阻较小,达到于超薄的状态下仍可提供热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以挤压前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施以挤压后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挤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组装在板状壳体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组装在板状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组装在另一结构的板状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毛细结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中,如图2所示并配合图1的步骤S1:首先,准备一平板状毛细结构1,该平板状毛细结构I可为编织物、纤维、或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前述任意组合而成,以制成一薄形板状体。 再如图2及图3所示,并配合图1的步骤S2:在上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一表面10上以挤压方式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凹陷部100,所述间隔可为等距或不等距排列,且该等凹陷部100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即如图4所示。而在本专利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前述以挤压方式通过一模具3对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表面10进行挤压,并使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另一表面11承置于一工作台31上,以通过模具3的挤压而使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表面10形成有各所述凹陷部100 ;其中,该模具3具有一相对于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表面10的挤压面30,该挤压面30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隆起部300,且各隆起部300间以一平整部301间隔着,以供该模具3能通过所述挤压面30对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表面10形成有各间隔排列的凹陷部100。此外,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挤压后的厚度约在0.1mm以下,而各凹陷部100可呈一弧形者。 最后,如图5所示,并配合图1的步骤S3:将上述步骤S2的平板状毛细结构I组装于一中空的板状壳体2内,以使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各凹陷部100与该板状壳体2内壁间形成蒸汽流道12,即如图6所示。而在本专利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板状壳体2是由一底盖20与一顶盖21彼此上、下相盖合而成,以使其内中空而能供上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置于其内,且底盖20内具有一内壁200,顶盖21内也具有一内壁210,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是以其另一表面11贴平于底盖20的内壁200,而表面10则抵靠于顶盖21的内壁210,如此即可使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各凹陷部100与顶盖21的内壁210形成有所述蒸汽流道12,以具有足够的空间而能进行热交换来提供热传作用者。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在上述步骤SI时,可先连同该板状壳体2的底盖20 —并承置于一工作台31上,待完成步骤S2后,再使底盖20与顶盖21结合而完成步骤S3的平板状毛细结构I与板状壳体2的组装动作。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所举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板状壳体2也可由一中空的圆管状体压扁而制成,以供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置于其内。再者,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上的各凹陷部100,也可呈一 V字形、矩形或梯形,且其剖面形状可随着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一长度方向而逐渐渐大或变小。 另,如图11所示,也可在上述平板状毛细结构I的各凹陷部100上冲制有通孔101、或是于平板状毛细结构I上冲制有局部的镂空区102,所述镂空区102可作为一低流阻区,用以增加平板状毛细结构I置入板状壳体2内所形成的蒸汽流道12,故可视实际的需求决定其所占面积,而各该通孔101则有助于增加热传效果。又,如图12所示,各凹陷部100间也可挤压有复数凹口 103,以提供相邻的蒸汽流道12间得以互通传输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准备一平板状毛细结构;b)在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表面上以挤压方式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凹陷部,且该凹陷部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c)将步骤b)的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组装于一中空的板状壳体内,以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与该板状壳体内壁间形成蒸汽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准备一平板状毛细结构; b)在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表面上以挤压方式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凹陷部,且该凹陷部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c)将步骤b)的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组装于一中空的板状壳体内,以使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陷部与该板状壳体内壁间形成蒸汽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该平板状毛细结构系为编织物、纤维、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其组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所述挤压方式通过一模具对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表面进行挤压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具有一相对于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表面的挤压面,该挤压面形成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狭长隆起部,且各该隆起部间以一平整部间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热传的超薄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毛细结构的各该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豪
申请(专利权)人:白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