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453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所述静止部包括:套筒,其由含油烧结材料制成,构成支撑所述轴自由旋转的滑动轴承;轴承保持部,其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圆筒部,所述轴穿过所述套筒并向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下表面更下的方向突出;所述马达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套筒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轴的止油衬套,其中,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轴一起旋转,所述止油衬套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静止部不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通过将止油衬套与静止部分离,防止了止油衬套上的油流到静止部上,从而能够彻底防止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止油衬套的马达。
技术介绍
通常,在使用含油轴承的马达中,当马达旋转时,轴承中的油会随着轴旋转沿轴向 流出。为了防止这样的漏油,通常需要在马达中设置止油部件。为此,现有技术作了多种探 索。 例如,日本特开2003-319603号公报中公开这样一种马达,该马达在轴上固定有 止油部件。参见图1,示出日本特开2003-319603号公报中公开的马达,其包括:壳体1,具 有侧壁13,侧壁13的端面为13a;轴承2 ;轴承板3 ;轴10 ;止油部件11,固定在轴10上,具 有上表面Ila和槽14。在该马达中,主要通过固定于轴10上的止油部件11来防止漏油。 然而,这种马达仍可能存在漏油问题。参见图1,止油部件11与马达的轴承板(马 达的静止部)3相接触,当该马达高速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沿轴向流出的油12会向 径向外侧飞溅,即,容易流到马达的轴承板3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溅落的油滴将向轴向下 方流出,发生油的二次漏出。此外,参见图1,在轴向下突出的这种马达中,朝径向外侧飞溅 的油12a-旦溅落到止油部件11或壳体1的外表面,则在重力的作用下,溅落的油滴将向 轴向下方流出,也会发生油的二次漏出。若将这样的马达安装到例如与食品相关的设备中 时,这样的漏油将引起食品安全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能够彻底防止漏油的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马达,其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 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 所述静止部包括: 套筒,其由含油烧结材料制成,构成支撑所述轴自由旋转的滑动轴承; 轴承保持部,其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圆筒部, 所述轴穿过所述套筒并向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下表面更下的方向突出; 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套筒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轴的止油衬套, 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所述止油衬套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 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静止部不接触。 本专利技术的马达通过将止油衬套与静止部分离,防止了止油衬套上的油流到静止部 上,从而能够彻底防止漏油。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会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上述及其他优点。应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仅是示例性的,未必按比例示出,且为了 清楚起见,略去了一些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马达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马达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止油衬套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5是图4中的止油衬套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2:轴承; 3:抽承板; 10:轴; 11:止动部件; 12、12a:油 13:侧!壁; 13a:侧壁的端面; Ila:止动部件的上表面; 14:槽; 100:马达; 101:轴; 102:套筒; 103:轴承保持部; 1031:圆筒部; 1032、1032' :下方遂舞部; 104:止油衬套; 1041:基部; 1042:第一上方侧壁部; 1043:储油沟槽; 1044:第二上方侧壁部; 1045:下方侧壁部; 1046:倾斜面β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以下实施方案仅是举例性的,对本专利技术不是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限定。还应理解,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不必包括下述所有实施方案中的所 有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可以有多种组合。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内、外都是为参照附图便于描述而使用的。另外, 参照图2,将沿中心轴线00'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00'为中心的径方向定义为 径向,将以中心轴线〇〇'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定义为周向。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马达的示意性剖视图。参照图2,在轴向上, 将图2的上方定义为上,将图2的下方定义为下;在径向上,将靠近中心轴线00'的方 向定义为内,将远离中心轴线〇〇'的方向定义为外。 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马达100,马达100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 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101;所述静止部包括:套筒102,其由含油烧结 材料制成,构成支撑轴101自由旋转的滑动轴承;轴承保持部103,其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 圆筒部1031,轴101穿过套筒102并向比轴承保持部103的下表面更下的方向突出;其中, 马达100还具有设置于套筒102下方并固定至轴101的止油衬套104,止油衬套104与轴 101 -起旋转,止油衬套104具有基部1041和从基部1041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1042、 1044,止油衬套104与所述静止部不接触。 本专利技术的马达通过将止油衬套与静止部分离,防止了止油衬套上的油流到静止部 上,从而能够彻底防止漏油;并且,通过侧壁部的设置,防止了油的向径向外侧的飞溅。 参见图4,示出止油衬套104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止油衬套104的侧壁部包括从 基部1041的径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第一上方侧壁部1042,且在第一上方侧壁部1042和所 述轴(图4中未示出)之间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储油沟槽1043 ;通过设置储油沟槽1043能够 将从套筒漏出的油储存在止油衬套中,从而防止了油的漏出。止油衬套104的侧壁部还包 括位于比第一上方侧壁部1042更靠轴向下方的第二上方侧壁部1044 ;通过设置第二上方 侧壁部1044能够将从第一上方侧壁部1042漏出的油进行收集,防止了油的向轴向下方流 出,同时第二上方侧壁部部也能够防止从第一上方侧壁漏出的油再次向径向外侧飞溅。从 而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止漏油的目的。 再次参见图2,轴承保持部103具有从圆筒部1031向下方延伸且在径向外侧与第 一上方侧壁部1042径向对置的下方延伸部1032,第二上方侧壁部1044位于比下方延伸部 1032的径向外侧面更靠径向外侧。通过将第二上方侧壁部设置在下方延伸部的径向外侧, 第二上方侧壁部能够将飞溅在下方延伸部上的油滴再次收集,防止油滴向轴向下方漏出。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上方侧壁部1042的径向内侧面比轴承保持部103的圆筒部1031的 径向内侧面靠径向外侧。通过将第一上方侧壁部的内侧面设置在比圆筒部的径向内侧面 靠径向外侧,能够使飞溅到圆筒部的径向内侧面上的油滴落回到第一上方侧壁部的径向内 侦牝防止了油向径向外侧漏出。 参见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马达100',马达100'与图2中所 示的马达100相似,所不同的是,在马达100'中,下方延伸部1032'的具有随着朝向轴向下 方向径向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设置该倾斜面,使得在第一上方侧壁的外侧面与下方 延伸部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毛细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油滴向轴向下方流动,从而实现防漏 油的目的。 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中,其还可以具有位于止油衬套104下方的油封部件(为清楚起 见,图2-3中未示出),所述油封部件为中央处具有中心孔的圆板状,轴101穿过所述油封部 件的中心孔向下方延伸。通过设置油封部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所述静止部包括:套筒,其由含油烧结材料制成,构成支撑所述轴自由旋转的滑动轴承;轴承保持部,其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圆筒部,所述轴穿过所述套筒并向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下表面更下的方向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套筒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轴的止油衬套,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轴一起旋转,所述止油衬套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静止部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 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 所述静止部包括: 套筒,其由含油烧结材料制成,构成支撑所述轴自由旋转的滑动轴承; 轴承保持部,其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圆筒部, 所述轴穿过所述套筒并向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下表面更下的方向突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套筒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轴的止油衬套, 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所述止油衬套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 所述止油衬套与所述静止部不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油衬套的侧壁部包括从所述基部 的径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第一上方侧壁部, 在所述第一上方侧壁部和所述轴之间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储油沟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油衬套的侧壁部还包括位于比所 述第一上方侧壁部更靠轴向下方的第二上方侧壁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部具有从所述圆筒部向下 方延伸且在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一上方侧壁部径向对置的下方延伸部, 所述第二上方侧壁部位于比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径向外侧面更靠径向外侧。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方侧壁部的径向内侧面比所 述轴承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城李鹏张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