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6253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其按重量百分比(wt.%)化学成分为:C:0.10%~0.20%,Si:0.20%~0.80%,Mn:1.4%~2.2%,Cr:0.30%~0.80%,Ni:0.08%~0.20%,Cu:0.20%~0.50%,V:0.08%~0.15%,Ti:0.01%~0.03%,B:0.0005%~0.003%,Al:0.015%~0.045%,P≤0.020%,S≤0.007%,N≤0.008%,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冶炼-连铸-再加热-热轧-冷轧-退火-平整,退火采用气冷+过时效的连续退火方式可以生产1.0mm~1.4mm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钢板屈服强度达到1000MPa以上,抗拉强度在1100MPa以上,延伸率A50mm%在5%以上,不需要带有水淬能力的连续退火设备,适用于集装箱和成形要求不高的车门防撞杆等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度冷轧钢板生产
,尤其涉及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节能和安全并重成为集装箱、汽车等行业的主要考虑。集装箱用钢、汽车用钢等需求趋向于高强度化、轻量化和薄量化发展。在抗拉强度大于780MPa的高强度钢领域,相变强化是强化的首选手段,利用相变强化,可以生产出双相钢、复相钢和马氏体钢等一系列高强钢产品,其中马氏体钢强度最高,屈服强度最高可达1200MPa以上。目前冷轧马氏体钢通常采用带有水淬功能的连续退火机组生产,而世界上具有水淬冷却功能的连续退火机组屈指可数,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JFE和瑞典的SSAB,国内则只有宝钢有此类机组和产品。对于国内大多数钢厂还不具备水淬+回火连退线的情况下,利用国内钢厂现有连退设备采用快冷+过时效的方法获得冷轧马氏体钢成为国内科研人员研发的重点。通过查新检索到如下相关专利和论文:CN101558178A公开了具有高屈强比和优良耐候性的冷轧钢板。其化学成分为:C0.08%~0.20%,Si0.1%~0.5%,Mn0.9%~2.0%,P<0.020%,S<0.010%,Al0.02%~0.07%,Nb0.03%~0.06%,Ni0.05%~0.30%,Cu0.2%~0.5%,Cr0.3%~0.6%,B0.001%~0.004%,Co0.02%~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文献公开的技术在850℃至950℃的精轧温度热轧;以每秒20℃至40℃的冷却速率冷却;在500℃至650℃卷取;在500℃至A1转变点的温度范围内连续退火。该技术的各实施例生产的钢板的屈服强度最大为850MPa,低于1000MPa,而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屈服强度达到1000MPa的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CN101041879A公开了热轧超高强度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0.15%~0.25%,Si≤1.00%,Mn0.5%~2.5%,Al0.010%~0.060%,N≤0.010%,P≤0.020%,S≤0.005%,Ti≤0.03%,V≤0.05%或Nb≤0.05%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文献公开的技术将钢坯加热至1130℃~1230℃,保温时间按有效厚度0.8~1.5min/mm计算;在奥氏体再结晶区采用一个或多个道次将所述钢坯轧制成中间坯;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即低于Tnr温度但高于Ar3转变点的温度范围内(750℃~900℃),采用一个或多个道次,将上述钢板轧制成最终厚度的钢板;以不低于50℃/s的冷却速度将所述的轧制成最终厚度钢板快速冷却至低于Ms点的冷却终止温度后空冷或卷取成钢卷,或者以不低于20℃/s的冷速先冷却至650℃~750℃的中间温度停留2~10秒,再以不低于50℃/s的冷速冷却至低于Ms点的冷却终止温度后空冷或卷取成钢卷。对冷却后的钢卷或钢板进行回火,回火温度为150℃~250℃。该技术的各实施例生产的钢板的屈服强度虽然能够达到1000MPa,但其为板厚1.5mm~4mm的热轧马氏体钢,而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冷轧马氏体钢板,钢板厚度为1.0mm~1.4mm。宝钢发表的名为“连续退火工艺对冷轧马氏体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的论文中提及的冷轧马氏体钢的化学成分为:0.138%C,0.45%Si,1.6%Mn,0.02%Nb,0.011%P,0.003%S。该文献公开的技术为采用加热、均热、缓冷、水淬、酸洗、再加热和回火等过程。虽然成分比本专利技术低,但是其采用的是水淬+回火路线,对设备要求高,而且不具有耐候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板屈服强度能够达到1000MPa以上,满足集装箱和成形要求不高的车门防撞杆等零件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wt.%)化学成分为:C:0.10%~0.20%,Si:0.20%~0.80%,Mn:1.4%~2.2%,Cr:0.30%~0.80%,Ni:0.08%~0.20%,Cu:0.20%~0.50%,V:0.08%~0.15%,Ti:0.01%~0.03%,B:0.0005%~0.003%,Al:0.015%~0.045%,P≤0.020%,S≤0.007%,N≤0.008%,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钢元素设计理由如下:C是直接影响临界区处理后钢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和马氏体碳含量。C含量太低,在相同的连退工艺参数下两相区的奥氏体量及奥氏体含碳量减少,得到的马氏体量及强度相应下降,难于保证强度。C含量太高,塑韧性下降,焊接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钢中C含量控制在0.10%~0.20%。Si是固溶强化元素,可以提高淬透性,有利于得到细小分布均匀的马氏体,同时还可以扩大临界区范围。Si含量过高不利于焊接性和板材表面质量,过低固溶强化效果不好。本专利技术钢中Si含量控制在0.20%~0.80%。Mn可以有效地提高临界区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岛的淬透性,因而可以降低临界区加热后获得马氏体所必需的冷却速率。但是Mn含量过高,会造成钢板带状组织严重,韧性降低及各向异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钢中Mn含量控制在1.4%~2.2%。Cr可以改善临界区退火时所形成的奥氏体岛的淬透性和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当Cr的量超过0.80%时会导致裂隙腐蚀,并显著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本专利技术钢中Cr含量控制在0.30%~0.80%。Ni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同时可以改善含Cu钢易于产生的热脆问题,但是其价格昂贵。本专利技术钢中Ni含量控制在0.08%~0.20%。Cu是耐大气腐蚀钢中对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最主要、最普遍使用的合金元素,此外还能略提高钢的强度。含量过高的铜钢存在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即热脆。本专利技术钢中Cu含量控制在0.20%~0.50%。V是强碳氮化物析出强化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同时可以提高临界区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的淬透性。含量过高时,析出物数量增加尺寸增大导致钢的韧性降低。本专利技术钢中V含量控制在0.08%-0.15%。Ti是一种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碳氮化物,起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钢中Ti含量控制在0.01%~0.03%。B作为表面活性元素,吸附在奥氏体晶界上,延缓γ→α转变的作用。当硼含量高于0.003%,则会使钢中产生的硼相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产生热脆现象。本专利技术钢中B含量控制在0.0005~0.003%。Al为脱氧和晶粒调整而加入的,能与氮结合,消除氮的危害,且可细化晶粒,当铝加入过量时,钢中形成的夹杂物数量增加而使钢的可加工性劣化。本专利技术钢中Al含量控制在0.015%~0.045%。N是冶炼过程中存在的元素,需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钢中控制N≤0.008%。P和S为钢中杂质元素,显著降低塑韧性和焊接性能,控制较低的P、S有利于提高性能。本专利技术钢中控制P≤0.020%,S≤0.007%。本专利技术钢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再加热-热轧-冷轧-退火-平整,(1)按照上述化学成分经过冶炼工序,获得铸造板坯;(2)热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wt.%)化学成分为:C:0.10%~0.20%,Si:0.20%~0.80%,Mn:1.4%~2.2%,Cr:0.30%~0.80%,Ni:0.08%~0.20%,Cu:0.20%~0.50%,V:0.08%~0.15%,Ti:0.01%~0.03%,B:0.0005%~0.003%,Al:0.015%~0.045%,P≤0.020%,S≤0.007%,N≤0.008%,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候性的冷轧马氏体钢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再加热-热轧-冷轧-退火-平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氏体钢钢板按重量百分比(wt.%)化学成分为:C:0.10%~0.20%,Si:0.20%~0.80%,Mn:1.4%~2.2%,Cr:0.30%~0.80%,Ni:0.08%~0.20%,Cu:0.20%~0.50%,V:0.08%~0.15%,Ti:0.01%~0.03%,B:0.0005%~0.003%,Al:0.015%~0.045%,P≤0.020%,S≤0.007%,N≤0.008%,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刘仁东陈昕刘凤莲郭晓宏丛劲松黄秋菊王静杨玉金纪勇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