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尤其是涉及具备包括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的电机的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包括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的电机的电机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具备:电机,其包括高速驱动用的第一绕组及低速驱动用的第二绕组;绕组切换部,其切换电机的两个绕组的连接状态;以及逆变器(电力转换部),其与电机连接。 这里,一般而言,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具备电机、绕组切换部和电力转换部的以往的电机驱动装置中,绕组切换部和电力转换部分别被直接设置在电机的侧面上。即,绕组切换部和电力转换部分开地被设置在电机的侧面上的不同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55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述以往的电机驱动装置中,由于绕组切换部和电力转换部分开地设置在电机的侧面上的不同部分,所以将绕组切换部安装在电机的侧面之后,需要使电机绕轴旋转以使设置有电力转换部的电机的侧面的部分朝向上方。因此,存在安装绕组切换部及电力转换部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机,其包括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绕组切换部,其进行所述电机的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的连接状态的切换;以及电力转换部,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力转换部及所述绕组切换部沿着相对于所述电机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按所述电机、所述电力转换部、所述绕组切换部的顺序进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5 JP 2013-1844411.一种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其包括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 绕组切换部,其进行所述电机的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的连接状态的切换;以及 电力转换部,其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电机、所述电力转换部及所述绕组切换部沿着相对于所述电机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按所述电机、所述电力转换部、所述绕组切换部的顺序进行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还具备: 第一收容部,其包括收容所述电机的电机收容部和收容所述电力转换部的电力转换部收容部;以及 第二收容部,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所述电机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层叠,并收容所述绕组切换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收容部设置有连结所述电力转换部收容部和所述电机收容部的第一孔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还具备连接所述电力转换部及所述电机的第一母线布线, 所述第一母线布线构成为,贯穿所述第一孔部,并且所述第一母线布线的电机连接部被配置在所述电机收容部的负载相反侧。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收容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一收容部的第二孔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还具备连接所述绕组切换部和所述电机的第二母线布线, 在所述第一收容部设置有连结所述电力转换部收容部和所述电机收容部的第一孔部,所述第二母线布线构成为,贯穿所述第二孔部和所述第一孔部,并且所述第二母线布线的电机连接部被配置在所述电机收容部的负载相反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还具备连接所述电力转换部和所述电机的第一母线布线, 所述第一母线布线的电机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母线布线的电机连接部构成为,从轴向观察以沿水平方向并排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尾敏男,永尾光格,伊藤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