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导件及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22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钓线导件,其呈即使钓线以环状卷挂也容易脱离的构造。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5)具有框架(5A),其具备:固定部(5a),安装于钓竿的外表面;环保持部(5b),安装有钓线穿过的导向环(7);及连结部(5c),连结环保持部(5b)与固定部(5a)之间。而且,框架(5A)的特征为,在连结部(5c)与环保持部(5b)的拐点(P2)处的宽度为(Wa)、环保持部(5b)处的最大宽度为(Wb)时,宽度(Wa)是最大宽度(Wb)的7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钓线导件及钓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钓竿且对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件,详细而言,涉及一种 实际垂钓时即使钓线卷挂也容易脱离的构造的钓线导件及安装有这样的钓线导件的钓竿。
技术介绍
以往,上述的钓线导件呈如下结构,具备:框架,安装于钓竿的外表面;及导向环, 固定于框架,实际上钓线穿过。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所述框架例如通过对不锈钢或钛等金 属制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框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保持钓线穿过的导向环的环 保持部与用于安装于钓竿外表面的固定部。另外,最近,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也周知用 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框架。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钓线导件一般呈向前方倾斜的结构 (60°?45° ),以便即使钓线卷挂也容易解除。 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平10-136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11-110007号公报 但是,为了使钓线导件的固定部的宽度对应于竿径,越向竿梢侧过渡则变得越细。 因而,从固定部过渡到环保持部的部分呈在宽度方向上较大地膨出的形状,在这样的形状 中,产生当钓线以环状卷挂时难以脱离的问题。尤其,在船钓中,当钓线以环状卷挂于钓竿 的外表面上隔着规定间隔安装的钓线导件的任意一个时,即使将钓竿的竿梢朝向下方也难 以脱离,需要伸出手来解除钓线缠绕,比较麻烦。 但是,认为钓线以环状卷挂于钓线导件而难以脱离的原因如下,在从钓线导件的 固定部过渡到环保持部时,在宽度方向(与钓竿的轴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环保持部 较大地膨出。另外,连结以板状形成的环保持部与固定于钓竿表面的固定部的部位(以下, 称为连结部),因制造上的理由等而以比较短距离的弯曲面构成的情况较多,钓线卷挂于这 样的弯曲面(环保持部根部)的情况较多,当卷挂于这样的位置时,变得容易停止在与在其 前方膨出的导向环保持部的边界部分详细而言容易停止在连结部与导向环保持部之间的 拐点位置而难以脱离的情况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呈即使钓线以环状卷挂 也容易脱离的构造的钓线导件及安装有这样的钓线导件的钓竿。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如下钓线导件,其在钓竿的轴向长度方向上安装 有多个,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件具有框架,其具备: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钓竿的外表面;环 保持部,安装有钓线穿过的导向环;及连结部,连结所述环保持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框架 如下,在所述连结部与环保持部的拐点处的宽度为Wa、所述环保持部处的最大宽度为Wb 时,所述宽度Wa是所述最大宽度Wb的70%以上。 通常,虽然在钓线以环状卷挂于钓线导件的框架时,要向竿梢侧脱离,但是成为最 大阻力的位置是框架的连结部与环保持部之间的成为拐点的位置。即,虽然钓线容易卷挂 在框架侧面的拐点位置,但是在上述结构的框架中,由于形成为在连结部与环保持部之间 的拐点位置处的宽度Wa是环保持部处的最大宽度Wb的70%以上,因此即使钓线卷挂在钓 线容易停止的拐点位置,如果施加一定程度的拉伸力(因安装于钓钩组件的坠子而产生的 拉伸力),则也变得容易从该位置朝着环保持部通过,变得容易从框架部分脱离。 在上述的结构中,构成框架的环保持部相当于钓线穿过的导向环被固定(通过压 入、粘接、铆接等来进行固定)的部分,相当于在侧视时以平面状形成的部分。另外,构成框 架的固定部相当于在钓竿的外表面上通过用线固定等来进行固定的部分,所述环保持部与 固定部之间处于通过连结部进行连结的状态。此时,由于环保持部将导向环保持成从钓竿 表面离规定高度,因此所述连结部相当于相对于固定部像坚立的那样弯曲的部分,由于是 相对于固定部以规定角度坚立而与环保持部呈一体化的部分,因此成为在侧视时以弯曲状 (或直线状)弯曲的部分。虽然并不限定连结部的长度(与固定部的拐点及与环保持部的 拐点间的长度),但是通过一定程度较长地形成,从而以环状卷挂的钓线变得容易移动,能 够使停止在与所述环保持部的拐点位置的钓线容易脱离。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及钓竿,即使钓线以环状卷挂也容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钓线卷挂在安装于钓竿的钓线导件上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a)是表示整体结构的图, (b)是放大要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钓线导件的图,(a)是表示整体结构的图,(b)是放大要部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钓竿;5_钓线导件;5A-框架;5a-固定部;5b-环保持部;5c-连结部;7-导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钓线卷挂在安装于钓竿的钓线导件上的状况进行说明。 在钓竿1的外表面上沿着轴向长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安装有钓线导件5。在钓线导件 5的导向环中穿过从钓鱼用卷线器50放出的钓线S,在其顶端连接有具有坠子的钓钩组件 (未图示)。图1所示的钓竿1表示在进行船钓时固定于船缘的状态,钓竿1处于因安装于 钓钩组件的坠子的负载W而竿梢朝着下方挠曲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当钓线S以环状卷挂于任意一个钓线导件5时,由于框架以向前方倾 斜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容易脱离,但是如果卷挂于固定部侧则变得难以脱离。通常,相对于 水平面P的竿梢侧的竿IA的角度越接近垂直,则钓线S变得越容易脱离,但是当钓线卷挂 于钓线导件的固定部侧时,即使图1所示的角度成垂直,有时也难以脱离。即,如果相对于 水平面P的竿梢侧的竿IA的角度即使处于垂直状态也难以脱离,则垂钓人不得不进行抓住 竿梢节而松开缠绕的钓线的操作。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为,框架形成为如下,在相对于 水平面P的竿梢侧的竿IA的角度如图1所示地约70°以下时,可使钓线脱离。在此,之所 以做成70°,是因为考虑了即使钓线以环状卷挂,也在竿梢节呈90°之前脱离,从而能够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钓鱼的乐趣。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a)是表示整体结构 的图,(b)是放大要部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件5由框架5A构成,框架5A由使合成树脂含浸于强化纤维中的 纤维强化聚酯胶片(以下,称为聚酯胶片(prepreg))所形成。框架5A作为单脚导件而构 成,具备:固定部5a,安装于钓竿(竿管)1的外表面;环保持部5b,安装有钓线穿过的导向 环7 ;及连结部5c,连结环保持部5b与固定部5a之间。 所述固定部5a是在框架5A的下端固定于钓竿1外表面的部位(也称为脚部),在 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长度方向上延伸,在将其背面的抵接面5a'放置于钓竿外表面的状态 下通过用线固定、粘接等而进行固定。 所述环保持部5b是为了在从钓竿外表面离开的状态下对钓线进行导向而固定导 向环7的部位,是侧视时以平面状形成的部分。在环保持部5b形成有用于嵌入、固定(通 过压入、粘接、铆接等来进行固定)导向环7的开口,导向环具备作为整体的大致圆形的外 部形状。而且,嵌入于开口的导向环7是其内周面(钓线导向面)的滑动阻力较小的构件, 例如由钛、铝、SUS、陶瓷等所形成。另外,导向环不局限于如图所示的圆形,做成大致椭圆形 等对其形状并不进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线导件,其在钓竿的轴向长度方向上安装有多个,其特征为,所述钓线导件具有框架,其具备: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钓竿的外表面;环保持部,安装有钓线穿过的导向环;及连结部,连结所述环保持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框架如下,在所述连结部与环保持部的拐点处的宽度为Wa、所述环保持部处的最大宽度为Wb时,所述宽度Wa是所述最大宽度Wb的7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30 JP 2013-1788651. 一种钓线导件,其在钓竿的轴向长度方向上安装有多个,其特征为, 所述钓线导件具有框架,其具备: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钓竿的外表面;环保持部,安装 有钓线穿过的导向环;及连结部,连结所述环保持部与固定部之间, 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叶胜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