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870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开钓线中的缠结并且具有高刚度的钓线引导件。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设置有从引导环(210)的两侧朝钓竿尖端延伸的一对侧支撑腿(220L、220R),以及从引导环(210)的下侧延伸的后支撑腿(230)。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以45°或更大的角度相对于穿过其附接脚的水平线从附接脚倾斜。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具有从引导环(210)的中心的下侧上45°的位置处开始的曲线,其具有定位在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外的中心。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侧轮廓线在引导环(210)的中心上方连接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并且侧支撑腿的下侧轮廓线在引导环(210)的中心下方连接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引导环(210)倾斜到钓竿尖端侧,而后支撑腿(230)的后轮廓线从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垂直于钓竿主体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接到钓竿并且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钓线引导件被安装到钓竿。
技术介绍
为了在投掷钓具期间或钓鱼期间引导钓线,钓线引导件附接到钓竿。钓线穿过钓线引导件移动。由此,如果钓线被钓线引导件捕获,那么钓线在该钓线引导件处变得缠结。重要的是,钓线引导件必须设计为解开钓线的这种缠结。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PE线”可被认为是造成钓线变得缠结的一个因素。PE线由具有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复丝组成。PE线具有比尼龙线或氟碳线更高的强度。但是,与单丝线不相似的是,PE线是所谓的编织线。由此,PE线是不紧且非常柔软的。因此,当与常规钓线相比时,PE线趋于引起钓线的缠结。此外,在张力被施加到PE线时,PE线具有很小的膨胀,并难以吸收冲击。为了吸收冲击,具有比PE线更大的直径的单丝线(引线)通过系结部系到PE线的前端。由于引线比PE线粗,系结部具有比PE线更大更厚的形状。因此,在投掷钓具期间,具有这样的系结部的钓线容易被钓线引导件捕获并趋于引起钓线的缠结。在钓线引导件之中的扼阻引导件(chokeguide)的功能可被认为是造成钓线缠结的另一因素。当投掷钓具时,扼阻引导件将从卷筒螺旋放出的钓线变直。因此,扼阻引导件对钓线施加大的阻力。因为扼阻引导件的上述功能,钓线常常在扼阻引导件处缠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登记公开No.475567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53778专利文献3:日本外观设计登记公开No.1037054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富士工业株式会社综合目录2006年(发表于2006年1月20日,第13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日本专利登记公开No.4755670公开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设计为当钓线在穿过引导环之前与钓线引导件缠绕时解开缠结的钓线。然而,通过该文献所公开的钓线引导件对于用作扼阻引导件是不够令人满意的。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参照图1A至1C进行描述。钓线引导件20具有引导钓线14的引导环21,和从引导环21朝向钓竿10的卷筒延伸的一对侧支撑腿22L和22R。由于侧支撑腿22L和22R面向卷筒,从卷筒螺旋放出的钓线14与侧支撑腿22L和22R断续接触(参照图1A和1C中通过CP1表示的部分),因此钓线14容易磨损。此外,如图1C所示,在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20中,引导环21与侧支撑腿22L、22R在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倾斜,并且引导环与侧支撑腿之间的角度α1是非常小的。由此,窄间隙G存在于引导环与所述侧支撑腿之间。如果钓线140插入到这样的窄间隙G中,那么,钓线发生缠结。由于将PE线14a和引线14b系在一起的系结部14c被牢固地系住以免被解开,系结部14c变硬。由此,当大的阻力在拉直钓线时被施加到钓线上时,系结部14c倾向于不规则移动。特别地,如果系结部14c插入到引导环21与侧支撑腿22L、22R之间的间隙G中,解开缠结的钓线14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开缠结的钓线,钓线引导件必须被设计为不妨碍该钓线的运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钓线引导件不足以实现钓线的平稳运动的。图2A至图2D示出包括在富士工业株式会社的产品目录中的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其进一步示出在缠结钓线被解开时钓线的移动受阻的例子。参照图2A,凹部34形成在引导环31与支撑腿33之间。因此,钓线14被引导环31的下端捕获,并且朝向引导环31的运动受阻。参照图2B,包括在支撑腿32L和32R与钓竿10之间的角度α2较小。因此,钓线14被捕获在支撑腿与钓竿之间,并且运动受阻。参照图2C和图2D,引导环31的外周具有在较宽范围上形成的圆弧。在这种情况下,钓线14不能越过引导环31的外周,并且不朝向引导环31的顶部移动。相反,钓线14运动到引导环31背面,并且被引导环31捕获(参见图2C中的虚线)。由此,钓线的移动被阻碍。图3A至图3C示出由日本设计登记公开No.1037054公开的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该文献所公开的钓线引导件对于用作扼阻引导件也不尽如人意。参照图3A,钓线引导件40具有从引导环41朝向卷筒延伸的一对后支撑腿43L和43R,并且间隙44存在于后支撑腿43L与43R之间。如果钓线的系结部14c进入该间隙44,那么,系结部14c难以从间隙44脱出,从而使钓线变得缠结。关于使用由PE线和引线组成的钓线的钓鱼,存在将大约100g的重坠子在大约100m投掷的例子,即,以大负载投掷钓具的例子。在这样的钓鱼例子中,拉直螺旋钓线是不容易的。此外,即使在钓线穿过钓线引导件的引导环之后,钓线也没有被完全拉直,并且钓线的轨迹呈稍微螺旋的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增加施加到钓线的阻力,该钓线引导件必须被设计成使得钓线不接触从引导环的侧部延伸的支撑腿。然而,如图3B和图3C所示,从引导环41的侧部朝向钓竿的尖端延伸的侧支撑腿42L和42R从引导环41延伸,使得它们在从前方观察引导环40时位于从引导环41可见的最外侧线内。由此,在穿过引导环41之后,钓线的稍微呈螺旋形状的部分(例如,在图3B和图3C中的引线14b)与后支撑腿43L和43R接触(参见由图3B和图3C中的CP2表示的部分),从而施加阻力到钓线并降低钓具的投掷距离。此外,在投掷具有大负载的钓具的前述例子中,大的冲击被施加到拉直钓线的扼阻引导件,因此该扼阻引导件由于这种冲击而振动。在这样的钓鱼示例中,所需要的扼阻引导件的振动需要被抑制,并且扼阻引导件必须具有高刚度以降低扼阻引导件的挠曲。然而,现有技术的扼阻引导件在减少挠曲方面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在图4所示的由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53778所公开的扼阻引导件中,从引导环51延伸的支撑腿52L具有较长的长度L。因此,扼阻引导件不能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且整个扼阻引导件可由于支撑腿52L的挠曲而振动。这可能是不利投掷的原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目标是提供一种钓线引导件,其降低了钓线的磨损,通过减小施加到钓线的阻力而流畅地解开缠结的钓线,并且具有高的刚度,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这种钓线引导件的钓竿。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附接到钓竿并且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钓线引导件包括:引导钓线的引导环;从引导环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朝向钓竿尖端延伸并且在下端相互接近的一对侧支撑腿,该对侧支撑腿包括在其下端用于附接到钓竿的竿体的第一附接部;以及,从引导环的底侧延伸的一个后支撑腿,所述后支撑腿在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CN105517432.html" title="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原文来自X技术">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线引导件,包括:引导钓线的引导环;一对侧支撑腿,其分别从所述引导环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朝向钓竿尖端延伸并且在下端相互接近,该对侧支撑腿在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体的第一附接部;以及,一个后支撑腿,其从所述引导环的底侧延伸并且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体的第二附接部,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外轮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在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在所述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上轮廓线以及在第二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下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且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廓线,其中,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相对于垂直线朝向所述钓竿的尖端以第一角度倾斜,所述垂直线垂直于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垂直线以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倾斜,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在与所述第一附接部的下表面的边界点处以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倾斜,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包括圆弧、以及直线或第一曲线,所述圆弧具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第二角度在下方定位的两个端点,所述圆弧的中心是所述引导环的中心,所述直线或第一曲线在所述圆弧的端点与所述后支撑腿的外轮廓线之间,所述第一曲线具有位于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之外的中心,并且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第一接合点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第三角度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接合点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10 KR 10-2013-0108608;2014.04.22 KR 10-2011.一种钓线引导件,包括:
引导钓线的引导环;
一对侧支撑腿,其分别从所述引导环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朝向钓竿尖端延伸并且在下端
相互接近,该对侧支撑腿在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体的第一附接部;以及,
一个后支撑腿,其从所述引导环的底侧延伸并且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
体的第二附接部,
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外轮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
在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合到
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
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
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在所述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上轮廓线以
及在第二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下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
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且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廓线,
其中,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相对于垂直线朝向所述钓竿的尖端以第一角度倾斜,所
述垂直线垂直于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
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垂直线以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
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倾斜,
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在与所述第一附接
部的下表面的边界点处以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倾斜,
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包括圆弧、以及直线或
第一曲线,所述圆弧具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第二角度在下方定位的两个端点,所
述圆弧的中心是所述引导环的中心,所述直线或第一曲线在所述圆弧的端点与所述后支撑
腿的外轮廓线之间,所述第一曲线具有位于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之外的中心,并且
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第一接合点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
第三角度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接合点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
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在5度至20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以等于或低于所
述第一角度的角度从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垂直于所述第一
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一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