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
技术介绍
对于板翅型换热器来说,分配器结构对于其内部流体流场的形成状况有很大影响,来流的均匀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设备内部流场的均匀性。目前,换热器分配器中增加导流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流场的均匀性。但是,由于导流板与分配器瓜皮结构在横向长度上相同,在增大流体均匀性的同时,也增大了流体的流动阻力,特别是对于横向两端的流体阻力更大,因此,目前设计的导流板结构对增强换热性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包括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所述分配器本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在所述瓜皮结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分配器本体固定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瓜皮结构的横向长度,所述导流板以所述进口管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分布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导流孔;所述导流板上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分布为:中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小,最外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大,沿瓜皮结构的轴线方向最小导流孔与最大导流孔之间为直径介于最小导流孔和最大导流孔之间的中导流孔。所述最小的导流孔、中导流孔和最大的导流孔的孔径分别为2mm、5mm和8mm。所述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的半径为32mm,横向长度为150mm;所述导流板的横向长度为120mm,宽度为5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分配器中导流板的横向长度小于分配器瓜皮结构的长度,可以使流入换热器的流体进行分流,在横向长度的两端流体直接进入换热器中,减少了流动阻力,进而实现换热器内的流体组织均匀分布,提高换热效率,增加传热量。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侧视图;图3所示为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包括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1,所述分配器本体1上设置有进口管2,在所述瓜皮结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分配器本体1固定连接的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瓜皮结构的横向长度,所述导流板3以所述进口管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3上分布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导流孔。所述导流板上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分布为:中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小,最外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大,沿瓜皮结构的轴线方向最小导流孔与最大导流孔之间为直径介于最小导流孔和最大导流孔之间的中导流孔。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的导流孔、中导流孔和最大的导流孔的孔径分别为2mm、5mm和8mm。为所述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的半径为32mm,横向长度为150mm为例,所述导流板3的横向长度为120mm,宽度为52mm。流体经过进口管进入分配器本体,在有导流板的部分,流体通过导流板上的通孔渗流到换热器中,使流体在换热器横向与纵向上均匀的分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包括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所述分配器本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瓜皮结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分配器本体固定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瓜皮结构的横向长度,所述导流板以所述进口管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分布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导流孔;所述导流板上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分布为:中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小,最外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大,沿瓜皮结构的轴线方向最小导流孔与最大导流孔之间为直径介于最小导流孔和最大导流孔之间的中导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减小流体阻力的换热器流体分配器,包括瓜皮结构的分配器本体,所述分配器本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瓜皮结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分配器本体固定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瓜皮结构的横向长度,所述导流板以所述进口管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分布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导流孔;所述导流板上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分布为:中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小,最外部的所述导流孔直径最大,沿瓜皮结构的轴线方向最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津津,张哲,李立民,李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