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402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02:55
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包括喷头、中央降液管、反冲洗管、喷洒箱、平衡管、防旋流装置,每侧喷洒箱内设置5个间距相同的喷头;中央降液管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中央降液管底部距下筒体底部距离240mm;上壳体与下筒体连接处设置防旋流装置,下筒体底部设置公称直径为80mm的反冲洗管,在上壳体与下筒体外部设置一个L形平衡管;喷头为人式喷头,最外喷洒线与中心线呈7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消除饱和器后煤气带酸现象以及饱和器后煤气阀门、管道腐蚀、漏煤气现象,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饱和器阻力,消除大循环泵电流波动现象,减少了由电流波动影响产生的损失,保证了环保装置正常生产,环保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
技术介绍
焦化厂及煤制煤气生产中产生的煤气含有大量的氨,喷淋式饱和器是用于焦化厂产生的煤气和煤制煤气生产中净化煤气过程中的脱氨设备,目前,炼焦厂回收作业区饱和器在运行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饱和器喷洒箱内喷头为碟式喷头,喷洒过程中产生大量雾沫夹带导致煤气带酸,经检测水封排水PH值约1~3,酸度约2%~4%,腐蚀饱和器后煤气管道、阀门,导致煤气泄漏,威胁安全生产,硫铵、粗苯工序需要停产检修3天/年;2)饱和器喷洒箱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喷洒箱压力大,喷洒箱法兰容易哧开、渗漏,喷头容易脱落;喷洒箱压力小,硫铵母液经喷头后喷洒角度小,对煤气中的氨吸收不完全,容易导致饱和器后煤气含氨超标;3)中央降液管下沿与饱和器底部的距离小,导致吸收区母液水不能及时回流到结晶区,饱和器阻力频繁增大,因此常常出现饱和器大循环泵电流频繁波动的现象,既影响硫铵产量,又导致终冷排污水氨氮超标,影响环保外排水达标。4)反冲洗管公称直径小,硫铵母液中的硫铵结晶大量在饱和器底部聚集,中央降液管出口经常被硫铵结晶堵塞。5)饱和器内部的硫氨母液经过中央降液管时会产生旋流,旋流煤气被大量带入饱和器母液内,造成母液煤气含量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通过设置“人”式喷头,加大中央降液管与饱和器下筒体底部距离,增加防旋流装置以及平衡管,来改善雾化严重以及饱和器循环泵电流频繁波动现象,具有喷洒雾沫小、喷头数量与喷洒箱压力相匹配、降低饱和器阻力、避免由于旋流煤气被大量带入饱和器母液内、保持饱和器结晶区内气体及时排出,避免大循环泵电流波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包括喷头、中央降液管、反冲洗管、喷洒箱、平衡管、防旋流装置,所述的饱和器分为上壳体与下筒体两部分,上壳体设置在下筒体上部;喷洒箱设置在上壳体内部,喷头设置在喷洒箱内的喷洒管路上,每侧喷洒箱内设置5个间距相同的喷头;中央降液管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伸入下筒体内部,中央降液管底部距下筒体底部距离230mm~250mm;上壳体与下筒体连接处设置一个长为500mm的防旋流装置,下筒体底部设置一个公称直径为80mm的反冲洗管,在上壳体与下筒体外部设置一个L形平衡管,一端连接上壳体,一端连接下筒体;所述的喷头为“人”式喷头,最外喷洒线与中心线呈70°~75°。所述的喷头公称直径为100mm。所述的防旋流装置为一个长为500mm、宽100mm的条形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煤气含氨满足≤0.03g/m3的要求,饱和器后煤气带酸现象消失,饱和器后煤气水封水PH值控制在6~8,消除了饱和器后煤气阀门、管道腐蚀、漏煤气现象,避免了危险介质泄漏,消除了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指数。2)减少由于腐蚀更换煤气阀门、维修管道的费用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省设备维修费40万元/年。3)增大中央降液管下沿与饱和器底部的距离,降低饱和器阻力,消除大循环泵电流波动现象,减少了由电流波动影响产生的损,失减少硫铵产量损失770吨/年、增效51.6万元/年,减少轻苯产量损失300吨/年、增效240万元/年,经济效益显著;大循环泵电流不波动后,终冷排污水氨氮超标的现象消失,保证了环保装置正常生产,环保效益显著。4)通过设置平衡管,能使饱和器结晶区内的气体及时排出,避免大循环泵电路波动。5)通过设置放旋流装置,避免母液下降过程产生旋流,防止了由于旋流煤气被大量带入饱和器母液内,避免硫铵母液夹带煤气含量高和影响员工安全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1-上壳体 2-下筒体 3-喷头 4-喷洒管路 5-中央降液管 6-反冲洗管 7-平衡管 8-防旋流装置 9-喷洒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包括喷头3、中央降液5管、反冲洗管6、喷洒箱9、平衡管7、防旋流装置8,所述的饱和器分为上壳体1与下筒体2两部分,上壳体1设置在下筒体2上部;喷洒箱9设置在上壳体1内部,喷头3设置在喷洒箱9内的喷洒管路4上,每侧喷洒箱9内设置5个间距相同的喷头3;中央降液管5设置在上壳体1的底部,伸入下筒体2内部,中央降液管5底部距下筒体2底部距离230mm~250mm;上壳体1与中央降液管5连接处设置防旋流装置8,下筒体2底部设置一个公称直径为80mm的反冲洗管6,在上壳体1与下筒体2外部设置一个L形平衡管7,一端连接上壳体1,一端连接下筒体2;所述的喷头3为“人”式喷头,最外喷洒线与中心线呈70°~75°。所述的喷头3公称直径为100mm。所述的防旋流装置8为一个长为500mm、宽100mm的条形板。所述的平衡管7公称直径为50mm。本技术将饱和器喷头形式由六个四线“碟”式喷头改为五个三线“人”式喷头,改后喷头不再经过喷头出口小碟增加喷洒面积、雾化,改后喷头母液喷洒角度为74°,在喷洒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喷洒水流变粗、雾沫夹带减弱。喷洒面积更加均匀,饱和器后煤气含氨低,雾化明显减弱,饱和器后煤气夹液呈酸性现象消失,避免了饱和器后煤气阀门和管道的腐蚀。同时为满足饱和器后煤气含氨≤0.03g/m3的生产要求,尽可能降低饱和器大循环泵循环流量,通过标定当大循环泵电流控制在140A~160A之间时,既能消除饱和器后煤气带酸,又能满足饱和器后煤气含氨吸收要求。饱和器喷洒箱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喷洒箱压力大,喷洒箱法兰容易哧开、渗漏,喷头容易脱落;喷洒箱压力小,硫铵母液经喷头后喷洒角度小,对煤气中的氨吸收不完全,容易导致饱和器后煤气含氨超标,影响硫铵产量和洗油质量,影响真空碳酸钾法脱硫液颜色,合理控制好饱和器喷洒箱压力对煤气净化生产至关重要。通过生产实践,饱和器喷洒箱压力控制在0.1MPa~0.15MPa为最佳,这样既能防止喷洒箱压力大、喷头频繁损坏,又能保证对煤气中氨的吸收效果。经过实践,饱和器每侧喷洒箱设计喷头5个DN100mm喷头时,喷洒箱压力为0.14MPa,在标准范围内,满足设计,饱和器后煤气含氨控制在0.02g/m3。增大中央降液管5下沿与饱和器底部距离,饱和器阻力频繁增大的现象消失,饱和器大循环泵电流频繁波动的现象消失,消除了饱和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包括喷头、中央降液管、反冲洗管、喷洒箱、平衡管、防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饱和器分为上壳体与下筒体两部分,上壳体设置在下筒体上部;喷洒箱设置在上壳体内部,喷头设置在喷洒箱内的喷洒管路上,每侧喷洒箱内设置5个间距相同的喷头;中央降液管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伸入下筒体内部,中央降液管底部距下筒体底部距离230mm~250mm;上壳体与中央降液管连接处设置防旋流装置,下筒体底部设置一个公称直径为80mm的反冲洗管,在上壳体与下筒体外部设置一个L形平衡管,一端连接上壳体,一端连接下筒体;所述的喷头为“人”式喷头,最外喷洒线与中心线呈70°~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煤气带酸及大母液泵电流波动小的饱和器,包括喷头、中央降液管、反
冲洗管、喷洒箱、平衡管、防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饱和器分为上壳体与下筒体
两部分,上壳体设置在下筒体上部;喷洒箱设置在上壳体内部,喷头设置在喷洒箱内的喷
洒管路上,每侧喷洒箱内设置5个间距相同的喷头;中央降液管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伸
入下筒体内部,中央降液管底部距下筒体底部距离230mm~250mm;上壳体与中央降液管连
接处设置防旋流装置,下筒体底部设置一个公称直径为80mm的反冲洗管,在上壳体与下
筒体外部设置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方明徐志强曹松李元元吴磊王晓楠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