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218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包括:相互串联或者并联的至少两所述电芯单体,在各所述电芯单体的宽度端部上伸出有极耳,所述电池组内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预定的串联或者并联关系相连接,将相互连接的两极耳的其中之一记为第一极耳,另一记为第二极耳,其中,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一端均呈垂直状,第二端分别弯折成水平状且水平层叠,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二端通过垂直贯穿的铆钉固定铆接;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应用该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极耳之间的串并联连接时受热对电芯单体的损害,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技术介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年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均超过90%。经过几年时间市场使用,目前市场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佳的过渡产品,但纯电动动力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锂离子电池组为通过多个电芯体单体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并联组合得到大容量高倍率的电源,其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源。在现有技术中电芯体单体之间往往通过极耳之间的锡焊、点焊、超声波焊接等方式连接。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应用该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极耳之间的串并联连接时受热对电芯单体的损害,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性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相互串联或者并联的至少两所述电芯单体,在各所述电芯单体的宽度端部上伸出有极耳,所述电池组内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预定的串联或者并联关系相连接,将相互连接的两极耳的其中之一记为第一极耳,另一记为第二极耳,其中,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一端均呈垂直状,第二端分别弯折成水平状且水平层叠,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二端通过垂直贯穿的铆钉固定铆接;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包括:分别与正极接口、负极接口连接的第一刚性进金属条、第二刚性金属条,所述第一刚性金属条、第二刚性金属条分别水从所述正极接口、负极接口水平伸出,分别通过水平贯穿的铆钉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相铆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刚性金属条、第二刚性金属条分别为铜条。可选地,各所述电芯单体相互串联,具体是各相邻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串联关系相连接,所述第一极耳为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单体中其中之一的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为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单体中的另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极性相反。可选地,各所述电芯单体相互并联,具体是所有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并联关系相连接,所述第一极耳为相互连接的任意两所述电芯单体的其中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为两所述电芯单体中的另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极性相同。可选地,各所述电芯单体的正极耳为表面镀有镍层的铜片,负极耳为铝片。由上可见,相对于锡焊、点焊、超声波焊接等连接方案,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组内各电芯体之间,电池组与放电接口之间均采用铆接工艺,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加热对电芯单体101的损害导致的不良率,有利于保障电池组性能。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电芯单体101之间的极耳直接弯折水平层叠然后铆接连接工艺,而不需要其他辅助材料,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利于节省生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既适合于电芯单体101之间的串联、并联还适合串联与并联的组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采用极耳之间铆接连接的锂离子电池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图1中的局部D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01:电芯单体;        201:第一刚性金属条;202:第二刚性金属条;  301:第一极耳;302:第二极耳;        401:铆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主要包括:按照预定的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联与并联的结合方式电性连接组合在一起的多个电芯单体101。在各电芯单体101的宽度端部分别伸出有极耳(正极耳、负极耳)。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其中正极耳采用表面镀有镍层的铜片,负极耳采用铝片制成。其中采用表面镀有镍层的铜片,该镍层能作为防止铜片氧化的保护层,以避免铜片氧化导致内阻增大,导电性能变差的问题。本实施例电池组内的各电芯单体101通过极耳与极耳之间的连接而实现预定的电池组的电路连接关系: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两者的结合。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将电池组内任意通过极耳连接的两电芯单体101的其中之一记为第一电芯单体101,另一记为第二电芯单体101。将该电芯单体101的相互连接的两极耳中的之一第一极耳301(位于第一电芯单体101上),另一记为第二极耳302(位于第二电芯单体101上)。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极耳301、第二极耳302的第一端均呈垂直状地直立在电芯单体101的宽度端部,第二端分别被弯折成水平状且弯折后的第二端相互水平相互层叠在一起,在水平层叠的第一极耳301、第二极耳302的第二端垂直贯穿至少一铆钉401,从而使两极耳朵铆接在一起。其中上述的第一端为靠近电芯单体101的端部,第二端为远离电芯单体101的末端。各电芯单体101分别通过以上的极耳铆接连接方式而实现电芯单体101之间的连接组成一锂离子电池组。通过与作为本锂离子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的放电接口即可利用该锂离子电池组实现对外放电。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放电接口可以分别采用分别与正极接口、负极接口连接的第一刚性金属条201、第二刚性金属条202与与作为本锂离子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具体是:第一刚性金属条201、第二刚性金属条202分别水贯穿连接放电接口正极接口、负极接口水平伸出在电池组的宽度端部,通过水平贯穿的铆钉401将水平放置的第一刚性金属条201、第二刚性金属条202与作为当前锂离子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相铆接。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第一刚性金属条201、第二刚性金属条202均为铜条。由上可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锡焊、点焊、超声波焊接等连接方案,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组内各电芯体之间,电池组与放电接口之间均采用铆接工艺,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加热对电芯单体101的损害导致的不良率,有利于保障电池组性能。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电芯单体101之间的极耳直接弯折水平层叠然后铆接连接工艺,而不需要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相互串联或者并联的至少两所述电芯单体,在各所述电芯单体的宽度端部上伸出有极耳,所述电池组内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预定的串联或者并联关系相连接,将相互连接的两极耳的其中之一记为第一极耳,另一记为第二极耳,其中,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一端均呈垂直状,第二端分别弯折成水平状且水平层叠,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二端通过垂直贯穿的铆钉固定铆接;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
相互串联或者并联的至少两所述电芯单体,在各所述电芯单体的宽度端
部上伸出有极耳,
所述电池组内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按照预定的串联或者并联关系相连
接,将相互连接的两极耳的其中之一记为第一极耳,另一记为第二极耳,
其中,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一端均呈垂直状,第二端分别弯折成水
平状且水平层叠,所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第二端通过垂直贯穿的铆钉固
定铆接;
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
极、负极的两极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放电接口包括:分别与正极接口、负极接口连接的
第一刚性进金属条、第二刚性金属条,
所述第一刚性金属条、第二刚性金属条分别水从所述正极接口、负极接
口水平伸出,分别通过水平贯穿的铆钉与作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负极的两
极耳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胜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