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白耙齿菌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862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耙齿菌及其用途,其形态特征: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一周,菌丝白色,菌落平坦,绳状,边缘羊毛状,两周后菌丝变为象牙黄,有水果香味。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容易染色,生殖菌丝直径2-4um,菌丝有隔膜,且多分支,菌丝系统为一体系至二体系,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显微镜观察,菌丝着色深,均匀,且分支多,呈网状,有隔膜,且所有菌丝在Melzer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厚壁菌丝有中度嗜蓝反应,菌丝均匀,分支多,呈网状,粗壮;而在CA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质地呈绳状,无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酱香型白酒酿造中产酶、皂苷和挥发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白耙齿菌,同时涉及该白耙齿菌在产酶、皂苷等物质方面的用途。
技术介绍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三大香型白酒之一,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受到众人的喜爱。其中白酒中具有保健功能的药用成分也是白酒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萜类物质有重要作用(徐岩,2013)。在白酒酿造中,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对于出酒率和白酒品质有重要作用,液化酶和糖化酶降解淀粉使其糖化,糖化是发酵的基础,直接影响出酒率,并与白酒中还原糖和杂醇油含量有关(王立钊,2006)。蛋白酶能降解蛋白质促进糖化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马加军,2000),且降解产物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生成酯及其它香味物质(唐胜球,2005;魏炜,1997)。在研究白耙齿菌时,发现白耙齿菌降解木材,能够产生一些降解木材的酶(张伟,2009),而对于是否产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未见报道。除此之外,对其发酵产多糖和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也有研究(袁文彬,2012)。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研究中还未见分离到白耙齿菌,对于皂苷和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未见报道,并在白酒酿造工艺中也未见报道,这为酱香型白酒的功能性开发提供了新的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在酱香型白酒酿造中产酶、皂苷和挥发性物质的白耙齿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白耙齿菌在产酶、皂苷等物质方面的用途一种白耙齿菌,其形态特征: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一周,菌丝白色,菌落平坦,绳状,边缘羊毛状,两周后菌丝变为象牙黄,有水果香味。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容易染色,生殖菌丝直径2-4um,菌丝有隔膜,且多分支,菌丝系统为一体系至二体系,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显微镜观察,菌丝着色深,均匀,且分支多,呈网状,有隔膜,且所有菌丝在Melzer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厚壁菌丝有中度嗜蓝反应,菌丝均匀,分支多,呈网状,粗壮;而在CA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质地呈绳状,无味。该菌种已于2014年4月28保藏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 武汉大学),保藏号:CCTCC NO:M2014166,名称: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FBKL3.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白耙齿菌FBKL3.0021(Irpex lacteus)的分离,包括以下步骤:(一)对白耙齿菌FBKL3.0021(Irpex lacteus)的分离:称取10g粉碎酱香型大曲放入盛有90mL生理盐水三角瓶中,再加玻璃珠,室温震荡30min。取1mL样品悬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分别为10-2、10-3,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培养,在25℃条件下培养4d,对不同的菌株划线纯化,对纯化菌株斜面保藏。(二)培养基:斜面培养基: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DA)麸皮培养基:将麸皮和蒸馏以1:1混合,用玻璃棒搅匀,121℃灭菌20min。小麦培养基:将粉碎小麦和蒸馏以1:1混合,用玻璃棒搅匀,121℃灭菌20min。高粱小麦培养基:高粱:小麦质量比为1:1,小麦全部粉碎,高粱整粒:碎粒质量比为3:1,搅拌均匀,取30g,加30mL睡,搅拌均匀,121℃灭菌20min,固体种子培养基:将麸皮和蒸馏以1:1混合,用玻璃棒搅匀,121℃灭菌20min。液体种子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鉴定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三)菌种的保种和传代:(1)液体石蜡保藏法:将白耙齿菌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5℃培养箱中培养4d后,在斜面上加一层无菌无水液体石蜡,石蜡高出斜面1cm处,写上标签,置于4℃保存,保存时间为3-5年。(2)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将白耙齿菌接种到PDA平板上,在25℃培养箱中培养4d后,轻轻刮取平板上的菌丝体使成菌悬液,加入甘油终浓度为15%,吸取0.5-0.8mL悬液注入安瓿管中,熔封管口,写上标签,置液氮冷冻器中保存。(3)超低温冰箱保藏法:将白耙齿菌接种到PDA平板上,在25℃培养箱中培养一周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解剖刀轻轻分割平板吗,使成为0.5cm2的方形菌种块,取5支1.8mL的无菌冻存管,在超净工作台中加入0.5mL-1.0mL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之后加入甘油使其终浓度为15%,分别放进3-8块方形菌种块,使液体培养基全部掩盖菌种块。盖紧瓶盖,写上标签,置于-7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四)菌种的生态特征:该菌接种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一周,菌丝白色,菌落平坦,绳状,边缘羊毛状,两周后菌丝变为象牙黄,有水果香味。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容易染色,生殖菌丝直径2-4um,菌丝有隔膜,且多分支,菌丝系统为一体系至二体系,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显微镜观察,菌丝着色深,均匀,且分支多,呈网状,有隔膜,且所有菌丝在Melzer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厚壁菌丝有中度嗜蓝反应,菌丝均匀,分支多,呈网状,粗壮;而在CA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质地呈绳状,无味。(五)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上活化2-3次,将菌种再接种到100 mL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25℃摇瓶培养3d,用滤纸过滤,将菌丝水分用滤纸吸干用液氮研磨,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进行PCR扩增,PCR采用引物为ITS4:是28 sRNA基因序列(5'TCCTCCGCTTATTGATATGC3'),ITS5是18 sRNA基因序列(5'GGAAGTAAAAGTCGTAACAAGG3'),经PCR扩增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电泳检测,最后将序列进行测序。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FBKL3.0021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核酸序列((包括18SDNA和28SDNA的一部分以及5.SSDNA和三者之间的两段间隔序列)长度为628个碱基,通过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r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序列通过Blast比对,结果为白耙齿菌,结合形态学特征,根据MycoBank数据库鉴定该菌株为担子菌属中的白耙齿菌。(六)菌种的培养特性(1)培养温度15℃~40℃,最适培养温度28℃~32℃;(2)培养pH为3~8,最适生长PH为6~7。该菌接种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白色,菌落平坦,绳状,菌丝有隔膜,且多分支,菌丝在Melzer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厚壁菌丝有中度嗜蓝反应,菌丝均匀,分支多,呈网状,粗壮。该菌株可以与酿酒酵母等酿造类菌种混合发酵使用,并有增香,高酶活,提高发酵制品功能因子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白耙齿菌分离方法:称取10g粉碎酱香型大曲放入盛有90mL生理盐水三角瓶中,再加适量玻璃珠,室温震荡30min。取1mL样品悬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分别为10-2、10-3,后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培养,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FBKL3.002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166,名称: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FBKL3.00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FBKL3.002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166,名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丹邱树毅班世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