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油加热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531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混合油加热芯,混合油加热芯设置在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加热芯本体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该外层螺旋弹簧机构与内层螺旋弹簧机构过渡连接,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加热芯进油口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通过加热芯法兰固定在热交换器上,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支撑圈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上,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强,对混合油进行加热降低粘度的同时,有效的抑制外层螺旋弹簧机构悬臂的振动,减轻悬臂端冲击,避免混合油加热芯由于共振而断裂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油加热芯
本技术属于柴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油加热芯。
技术介绍
由于能源危机,柴油价格节节攀升,很多船机采用价格较低的混合油代替价格较高的轻质柴油,但混合油一般粘度较高,难于挥发,气温较低时,混合油雾化不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加热,使混合油达到合适的粘度,以保证以混合油燃料的正常雾化,从而使柴油机正常工作。 目前,加热油管一般内置在内燃机水箱中,没有固定支撑,由于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激励会引起油管颤振,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加热油管会有共振断裂危险,若加热油管断裂,可导致油水互混,损坏柴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油加热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油管内置在水箱内,没有固定支撑,加热油管会有共振断裂危险,若加热油管断裂,可导致油水互混,损坏柴油机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油加热芯,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内置于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所述加热芯本体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过渡连接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所述加热芯进油口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通过加热芯法兰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 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距从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向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逐步增大。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距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向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逐步增大。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相对地,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设有第二腔体。 由于混合油加热芯设置在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加热芯本体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该外层螺旋弹簧机构与内层螺旋弹簧机构过渡连接,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所述加热芯进油口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通过加热芯法兰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上,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强,对混合油进行加热降低粘度的同时,有效的抑制外层螺旋弹簧机构悬臂的振动,减轻悬臂端冲击,避免混合油加热芯由于共振而断裂,导致油水混合,损坏发动机的危险。 由于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距从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向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逐步增大,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距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首端向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末端也逐步增大,有效的抑制了弹簧机构的颤振,避免共振引起混合油加热芯断裂的危险。 由于外层螺旋弹簧机构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螺旋方向相反,外层螺旋弹簧机构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的固有频率不同,相互起到阻尼作用,降低共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混合油加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芯本体,11-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2-内层螺旋弹簧机构,2-加热芯进油口,3-加热芯出油口,4-连接法兰,5-支撑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混合油加热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混合油加热芯内置于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I,所述加热芯本体I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末端过渡连接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首端,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 2,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 3,所述加热芯进油口 2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 3通过连接法兰4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 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5,所述支撑圈5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上,该支撑圈5可以是橡胶圈。 在本技术中,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可以分别采用变螺距的方式进行设置,具体设置如下: 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螺距从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首端向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末端逐步增大; 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螺距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首端向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末端逐步增大; 该变螺距的设置有效的抑制了弹簧机构的颤振,避免共振引起混合油加热芯断裂的危险。 在本技术中,可以将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螺旋方向相反,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与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固有频率不同,相互起到阻尼作用,降低共振。 在本技术中,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相对地,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设有第二腔体,对于热交换器的结构,其还包括冷却水进水、出水口、大循环进水口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后,其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I)混合油加热芯采用内外反螺旋、变螺距的螺旋弹簧机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接触面积更大,加热效率高; 加热芯本体I类似弹簧结构,由螺旋方向相反的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和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组成,弹簧力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两个螺旋弹簧机构固有频率不同,能互相起阻尼作用,而且变螺距单弹簧机构其刚度是非线性的,即固有频率是非定值,有利于抑制弹簧颤振,从而减少共振断裂危险;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充分利用了发动机自身热能; (3)过滤前将混合油已经加热,粘度降低,滤清器不易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油加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内置于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1),所述加热芯本体(1)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末端过渡连接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首端,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2),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3),所述加热芯进油口(2)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3)通过连接法兰(4)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5),所述支撑圈(5)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油加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内置于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内,所述混合油加热芯包括加热芯本体(I),所述加热芯本体(I)包括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和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末端过渡连接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首端,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首端连接加热芯进油口(2),所述内层螺旋弹簧机构(12)的末端连接加热芯出油口(3),所述加热芯进油口(2)与所述加热芯出油口(3)通过连接法兰(4)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上; 所述外层螺旋弹簧机构(11)的悬臂上套装有若干个支撑圈(5),所述支撑圈(5)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徐贤发柴建平解现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