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志伟专利>正文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246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其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执行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管件,前门管,中门管,后门管,后管件;其中以中门管为中心,前门管和后门管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且后门管呈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左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门中管件、1号管件及套设在1号管件外的衬套;后门中管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动力器,助推杆,2号内管件,2号挡块和套设在上述部件外的后门中管件外壳,其中后门中管件外壳和2号内管件之间、1号管件和2号内管件之间分别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的滚珠。其将侧面为刚性,在撞车时可有效地减小对方车身的入侵量,提高安全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简称CSP系统),属于汽车侧面碰撞的被动式安全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研究报告(SAE CHINA)(2002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4月出版。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安全,环保和节能。其中,和人们生命财产有着直接关系的是汽车安全。汽车安全性的研究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指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取安全性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被动安全性指事故发生时,利用汽车结构设计以及被动安全性装置,尽可能减轻驾驶员、乘员及车外行人受伤害程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可影响至今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 Standard),是最早的安全法规,该法规在发展中,内容进一步完善。欧洲相继推出了欧洲经济委员会ECE(EconomicCommission for Europe Regulations),欧洲经济共同体EEC(European for EconomicCommunity)安全法规。日本也推出了日本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标准TRIAS(TrafficSafety and Nuisance Research Institure’s Automobile Type Approval TestStandards)。这些标准法规的推出以及强制执行,促进汽车生产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汽车安全性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了汽车安全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以及减轻了事故中乘员和行人伤亡。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及车速提高,汽车碰撞事故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以颁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China Motor Vshicle Design Rule 294),将实碰撞试验内容列入强制检验项目中。这会推动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被动安全性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也将得到增强,从而更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后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CMVDR294的颁布,汽车消费者和保险公司成为直接受益者。消费者用上更好更安全的汽车产品,自身安全得到更好保障,保险公司减少了支出。并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与被动安全性有关的零部件如安全气囊及相关材料等产业,为以后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乃至中国NCAO星级评价的实施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在全球各国家汽车侧面碰撞造成伤亡事故也比较频繁,特别在中国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统计表明1998年汽车侧面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1.65%,严重受伤人数占30.15%,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正面碰撞事故相应的数据,由此可见,侧面碰撞在我国发生频次较高,造成严重伤亡人数较多。因此,我国实施侧面碰撞标准是必然趋势。在侧面碰撞时由于汽车侧面不象汽车正面有很大的吸能区域,所以一但发生侧面碰撞就会造成严重伤亡事故。现有技术中,在正面碰撞中有申请(专利)号:01277824.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撞击缓冲吸能安全保护装置,其采取撞击杆(保险杠),传力杆,受力弹簧,自锁插销,固定管及复位把手等部分组成,可有效地吸收撞车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在侧面碰撞中有申请(专利)号:200520011152.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保护安全气囊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申请(专利)号:200410094985.5本技术提供一种抑制乘员身体向车外方向移动的头部保护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上面两个设计构思都以气囊为出发点,在正面碰撞中有了汽车前面吸能区域和安全气囊相结合安全系数是很高了,可在侧面碰撞中单单靠安全气囊是不能达到正面碰撞的安全系数的,所以在汽车被动安全性设计时设计车身侧面不能象设计车身前面一样的构思去设计这反而会引导误设,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急需要满足以上要求的汽车被动安全性产品从而以降低在侧面碰撞时的伤亡事故。CSP系统可以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大大减小对方车身的入侵量,以降低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事故中的乘员伤害,提供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简称CSP系统。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CSP系统的传感器就会收到碰撞信号传给控制器这时就会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CSP系统可以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大大减小对方车身的入侵量,以降低伤亡事故。CSP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经导线依次相连。本技术的特征是执行机构,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相连的前管件,前门管,中门管件,后门管,后管件;其中以中门管为中心,前门管和后门管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且后门管呈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左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门中管件、1号管件及套设在1号管件外的衬套。后门中管件包括自右向左依次相连的动力器,助推杆,2号内管件,2号挡块和套设在上述部件外的后门中管件外壳,其中后门中管件外壳和2号内管件之间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的滚珠,其以2号挡块限位。1号管件和2号内管件之间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的滚珠,其由位于1号管件中的1号挡块进行限位;且1号管件的头部可设计为圆型或抛物线型且带有磁性,滚珠由圆环串联起来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其刚度高,撞车时可有效地减小对方车身的入侵量,在无法避免的撞车时可有效保护驾驶员、乘员的生命安全,保护汽车的主要部件免受损坏。是汽车安全防护方面理想的配套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侧面设计为有一定刚性的区域,刚性好,而且管件与管件之间采用滚珠连接完成直线运动的设计具有新颖性,这种连接方法摩擦力小运动速度快,而且管件连接部位中设置大量滚珠的结构布置可大大提高连接部位的刚性。且1号管件的头部为圆型或抛物线型,且带有磁性,更有利于穿破车门薄片和中立柱薄片而不产生干涉,提高装置动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本技术在撞车时管件与管件能及时连接可有效地减小对方车身的入侵量,有效保护驾驶员、乘员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CSP系统的执行机构装配图图2是CSP系统执行机构配装体A向局部放大图图3CSP系统执行机构三维装配体爆炸图-->图4实施方案一的CSP系统结构流程简图图5实施方案二的CSP系统结构流程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CSP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经导线依次相连。其中执行机构,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相连的前管件(1-1),前门管(1-3),中门管(1-5),后门管(1-17),后管件(1-18);其中以中门管(1-5)为中心,前门管(1-3)和后门管(1-17)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且后门管(1-17)呈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1-17)左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门中管件、1号管件(1-7)及套设在1号管件(1-7)外的衬套(1-6)。后门中管件包括自右向左依次相连的液压缸(1-16),助推杆(1-13),2号内管件(1-12),2号挡块(1-9)和套设在上述部件外的后门中管件外壳(1-14),其中后门中管件外壳(1-14)和2号内管件(1-12)之间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经导线依次相连,其特征是执行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管件(1-1),前门管(1-3),中门管(1-5),后门管(1-17),后管件(1-18);其中以中门管(1-5)为中心,前门管(1-3)和后门管(1-17)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1-17)呈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1-17)左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门中管件、1号管件(1-7)及套设在1号管件(1-7)外的衬套(1-6);后门中管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动力器(1-16),助推杆(1-13),2号内管件(1-12),2号挡块(1-9)和套设在上述部件外的后门中管件外壳(1-14),其中后门中管件外壳(1-14)和2号内管件(1-12)之间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的滚珠(1-10),以2号挡块(1-9)限位;1号管件(1-7)和2号内管件(1-12)之间放置了呈圆周型分布的滚珠(1-10),其以位于1号管件(1-7)中的1号挡块(1-8)限位,滚珠(1-10)由圆环(1-11)串联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经导线依次相连,其特征是执行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管件(1-1),前门管(1-3),中门管(1-5),后门管(1-17),后管件(1-18);其中以中门管(1-5)为中心,前门管(1-3)和后门管(1-17)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1-17)呈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且内部结构相同,后门管(1-17)左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门中管件、1号管件(1-7)及套设在1号管件(1-7)外的衬套(1-6);后门中管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动力器(1-16),助推杆(1-13),2号内管件(1-12),2号挡块(1-9)和套设在上述部件外的后门中管件外壳(1-14),其中后门中管件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伟杨斐斐路欣龚骏陶鸳
申请(专利权)人:赵志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