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博良专利>正文

摩擦阻尼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28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卡车防追尾装置,它主要是在单摆臂的前面下部设有以其后端枢接的摩擦阻尼器,该摩擦阻尼器是由外套管、内插管及拉伸弹簧组成,其中内插管后端枢接在单摆臂前面下部位置,该内插管由小管段、过渡锥管及大管段构成,而小管段松配合在外套管内,又拉伸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单摆臂前面和外套管后端位置,从而,既可以防止小轿车追尾,又可减轻小轿车的损坏,同时,大卡车行驶中遇障碍物,还能自动抬起及复原位。(*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阻尼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卡车防追尾装置。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仍是小轿车和大卡车混合车道,小轿车追尾大卡车而冲撞到大卡车底部,容易发生车祸事故,因此,近些年来,开始在大卡车尾部下方设置平面板框、管框架结构,以防止小轿车追尾,但是由于冲撞力较大,往往会使追尾小轿车受损坏。鉴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阻尼式防追尾装置,悬吊在大卡车尾端下方的单摆臂前侧设置摩擦阻尼器,以阻尼来自小轿车的冲撞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两单摆臂和一管框架,其中管框架是由上、下水平环管、竖直管及多组叠管连成一体,其特征是:在单摆臂的前面下部设有以其后端枢接的摩擦阻尼器,该摩擦阻尼器是由外套管、内插管及拉伸弹簧组成,其中内插管后端枢接在单摆臂前面下部位置,该内插管由小管段、过渡锥管及大管段构成,而小管段松配合在外套管内,又拉伸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单摆臂前面和外套管后端位置。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防止小轿车追尾,又可减轻小轿车的损坏,同时,大卡车行驶中遇障碍物还能自动抬起及复原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示意图。图2本技术典型实施例图1的A放大示意图。图中:1、单摆臂 2、管框架 21、上水平环管 22、下水平环管 23、竖直管 24、叠管3、摩擦阻尼器 31、外套管 32、内插管 321、小管段 322、过渡锥管 323、大管段33、拉伸弹簧本实施例包括两单摆臂1、一管框架2及两个摩擦阻尼器3、如图1、所示,其中:两单摆臂1(如:槽钢型材)的上端枢接在大卡车主梁尾端,而其下端后面固定一管框架2,该管框架2是由上水平环管21、下水平环管22、竖直管23及叠管24连成一体,其中上、下水平环管21、22皆为相同的长环形管,而用多根相同间隔的竖直管23连接上、下水平环管21、22后侧,又多组叠管24间隔地分别连变上、下水平环管21、22的前后侧之间,以增强管框架2的刚度,上述皆属现有技术。-->摩擦阻尼器3是由外套管31、内插管32及拉伸弹簧33组成,该摩擦阻尼器3以其后端枢接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与水平向上倾斜45°左右),其中外套管31的前端枢接在大卡车主梁底端,内插管32由小管段321、过渡锥管322及管段323构成,如图2所示,该内插管32的后端(大管段323)枢接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位置,小管段321松动配合在外套管31内,而过渡锥管322抵靠在外套管31的后端头,大管段323露在外套管31外面,但是,可与外套管31过盈配合(即在一定外力下,能插入外套管31内),此外,拉申弹簧33的两端分别连接单摆臂1前面和外套管31的后端位置,以保持两者不脱开。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追尾轿车冲撞大卡车尾部下方的管框架2时,小轿车的冲击力先推动管框架2、单摆臂1及内插管32,使其大管段323插入外套管31内,靠过盈配合的摩擦力,减缓小轿车的冲击力,使其不易受损;小轿车继续向前行驶的动力,再不断地被竖直管23、上、下水平环管21、22及叠管24吸收,若小轿车仍具有向前行驶动力,两单摆臂1及外套管31、内插管32弯曲变形,仍阻挡小轿车钻进大卡车底部;当大卡车向前行驶遇到障碍物时,两单摆臂1向后上(图1中逆时针方向)摆动,同时拉伸弹簧33被拉伸,经过障碍物后,两单摆臂1在拉伸弹簧33的拉力下,又自动恢复在大卡车车尾竖直方位(平时原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阻尼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包括两单摆臂(1)和一管框架(2),其中管框架(2)是由上、下水平环管(21)、(22)、竖直管(23)及多组叠管(24)连成一体,其特征是: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设有以其后端枢接的摩擦阻尼器(3),该摩擦阻尼器(3)是由外套管(31)、内插管(32)及拉伸弹簧(33)组成,其中内插管(32)后端枢接在单摆臂(1)前面下部位置,该内插管(32)由小管段(321)、过渡锥管(322)及大管段(323)构成,而小管段(321)松配合在外套管(31)内,又拉伸弹簧(33)两端分别连接在单摆臂(1)前面和外套管(31)后端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阻尼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包括两单摆臂(1)和一管框架(2),其中管框架(2)是由上、下水平环管(21)、(22)、竖直管(23)及多组叠管(24)连成一体,其特征是: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设有以其后端枢接的摩擦阻尼器(3),该摩檫阻尼器(3)是由外套管(31)、内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博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