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036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包括手杆、铰链、底盖及磨石,手杆前端通过铰链铰接底盖,底盖上镶嵌有磨石,磨石带有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弧形槽的弧心与相邻的辊道中心轴重合,所述的弧形槽与辊道外径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磨石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弧形槽,使磨石可以落在两个或两个辊道上,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辊道同时打磨,提高打磨效率,由于使用至少两个打磨面,实现打磨稳定可靠,降低打磨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打磨辊道的时间,并且采取这样打磨方式还可提高打磨质量,提高安全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磨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如卷取机卡钢事故,事故处理后要求打磨层流辊道。现有的打磨方式是将辊道停电后,操作人员站在辊道上用钢锉或磨石进行打磨,由于层流冷却水不停,极易喷湿操作人员的衣物;而且辊道间只有100mm间距,人站在圆柱形辊道上容易滑倒摔伤,脚容易挤进辊道间隙中造成安全事故。专利号:201320335958.7,公开了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打磨辊道的目的,但是磨石上由于只设置有一个弧形槽,每次只能打磨一个辊道,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利用手杆实时限制磨石的打磨位置,劳动强度较大,打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磨效率高、省时省力安全的层流辊道打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包括手杆、铰链、底盖及磨石,手杆前端通过铰链铰接底盖,底盖上镶嵌有磨石,磨石带有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弧形槽的弧心与相邻的辊道中心轴重合,所述的弧形槽与辊道外径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磨石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弧形槽,使磨石可以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辊道上,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辊道同时打磨,提高打磨效率,由于使用至少两个打磨面,实现打磨稳定可靠,降低打磨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打磨辊道的时间,并且采取这样打磨方式还可提高打磨质量,提高安全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杆  2-铰链  3-底盖  4-磨石  5-弧形槽  6-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见图1,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包括手杆1、铰链2、底盖3及磨石4,手杆1前端通过铰链铰接底盖3,底盖3上镶嵌有磨石4,磨石4带有弧形槽5,弧形槽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弧形槽5的弧心与相邻的辊道6中心轴重合,弧形槽与辊道外径相对应。其中,手杆1为一直杆,采用圆钢管制作,其长度可根据需要择取。在手杆1的前端通过三角形铰链铰接一底盖3,底盖3的另一面镶嵌有磨石4。磨石4的另一侧的工作面上加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弧形槽5,下面以两个弧形槽5作为实施例加以说明,两个弧形槽5的圆弧半径与辊道6外径相同,两个弧形槽5弧心与相邻辊道6的中心轴相重合。工作时将本装置附于两根辊道6中间,增加打磨稳定性,降低由于辊道旋转带来的扭矩。操作者可以站在辊道6外进行打磨,省事,省时,安全。本技术磨石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弧形槽,使磨石可以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辊道上,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辊道同时打磨,提高打磨效率,由于使用至少两个打磨面,实现打磨稳定可靠,降低打磨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打磨辊道的时间,提高生产率,并且采取这样打磨方式还可提高打磨质量,提高安全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包括手杆、铰链、底盖及磨石,手杆前端通过铰链铰接底盖,底盖上镶嵌有磨石,磨石带有弧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弧形槽的弧心与相邻的辊道中心轴重合,所述的弧形槽与辊道外径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流辊道打磨装置,包括手杆、铰链、底盖及磨石,手杆前端通过铰链铰接
底盖,底盖上镶嵌有磨石,磨石带有弧形槽,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杨宏凯李庆贤张守峰王健管吉春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