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孔的内滚道圆弧槽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孔内滚道圆弧槽的高精度加工,目前采用直接车削加工、车削后砂轮磨削、或车削后手工研磨的方式。直接车削加工加工精度可达到表面粗糙度1.6,不能达到表面粗糙度0.4的高精度要求;车削后砂轮磨削,孔内滚道圆弧槽的磨削加工初始位置不易确定,滚道圆弧槽边缘可能被磨损,或滚道圆弧面抛光不全;车削后手工研磨,效率低,深孔或孔径小的零件手工研磨不能实现加工。目前的三种加工方法,均存在不同的影响加工精度和质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孔的内滚道圆弧槽研磨装置,采用工件或装置水平移动调整滚道圆弧槽与磨削压头的相对位置;丝杠调整锥度滑力轴的轴向位移,来调整压头的径向位置;旋转手轮使压头完全与道圆弧槽贴合。利用不同规格的仿形压头,旋转工件,研磨合适的圆弧槽,达到圆弧槽高精度和高质量加工并提高研磨效率。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孔的内滚道圆弧槽研磨装置,包括磨削压头、导柱、带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套、端盖、螺母、丝杠、盖、手轮、外壳和定位块,定位块与外壳固定在一起,定位块与机床台面接触面与外壳的轴线平行,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安装在外壳孔内,导柱为两个以上,均布安装在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上开有的T形槽导轨中,套和端盖分别安装在外壳两端,丝杠一端穿过套的一端与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螺纹连接,盖安装在套的另一端,螺母r>和手轮安装在丝杠穿过盖的一端上,磨削压头安装在导柱上并可从外壳的壁上伸出。本专利技术通过装夹定位,可更换不同规格的磨削压头,研磨合适的圆弧槽,缩短研磨时间,提高圆弧槽精度和研磨效率。该装置操作简便,且压头更换方便,圆弧槽的制造精度易于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磨削压头1、导柱2、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其上的三个T形槽导轨在圆锥面上均布)、套4、端盖5、M6螺栓6、M10螺母7、丝杠8、盖9、手轮10、外壳11、定位块12和O型圈13。装配时,定位块12与外壳11焊接在一起,定位块12与机床台面接触面与外壳11的轴线平行,将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装入外壳11孔内,三个导柱2安装在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的T形槽导轨中,套4和端盖5通过M6螺栓6安装在外壳11两端,丝杠8一端穿过套4与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螺纹连接,盖9安装在套4的另一端,M10螺母7和手轮10安装在丝杠8穿过盖9的一端上,磨削压头1安装在导柱2上。为了密封,在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与端盖5的配合处装有O型圈13。通过工件或装置移动可以调节装置深入工件孔内的水平位置,利用丝杠8调整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3上导柱2的轴向位移,来调整磨削压头1的径向位置,利用旋转手轮10的压力,确定磨削压头1的径向位置是否合适,磨削压头1的径向位置调整确定后固定工件位置,并用定位块12将装置定位在机床台面上。根据工件滚道圆弧槽的形状,选用仿形磨削压头1进行磨削加工,通过工件的旋转来磨削加工不同直径的滚道圆弧槽,加工精度可达到表面粗糙度0.4以上,并且不损伤滚道圆弧槽的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的内滚道圆弧槽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磨削压头、导柱、带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套、端盖、螺母、丝杠、盖、手轮、外壳和定位块,定位块与外壳固定在一起,定位块与机床台面接触面与外壳的轴线平行,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安装在外壳孔内,导柱为两个以上,均布安装在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上开有的T形槽导轨中,套和端盖分别安装在外壳两端,丝杠一端穿过套的一端与带T形槽导轨的锥度滑力轴螺纹连接,盖安装在套的另一端,螺母和手轮安装在丝杠穿过盖的一端上,磨削压头安装在导柱上并可从外壳的壁上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的内滚道圆弧槽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磨削压头、导柱、带形槽
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套、端盖、螺母、丝杠、盖、手轮、外壳和定位块,定位
块与外壳固定在一起,定位块与机床台面接触面与外壳的轴线平行,带T形槽
导轨的锥度滑力轴安装在外壳孔内,导柱为两个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立艳,焦三在,赵文军,孙宣杰,李志俊,程洪武,于萍,宝民,刘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