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9952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中每1000mL培养基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心-脑提取物5-20g、琼脂2-6g、蛋白胨2-5g、特异性酶显色底物0.1-1g、二甲基甲酰胺0.05-20g、硫酸镁0.2-0.5g、氯化锂0.2-0.5g、除氧剂0.3-0.6g、3-吗啉代丙烷-1-磺酸0.2-1.0g、杂菌抑制剂6-17g、余量为水;所述特异性酶显色底物是5-溴-4-氯-3-吲哚-肌醇-1-磷酸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显色底物制成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以低成本实现了单增利斯特菌特异性选择和显色功能,解决单增利斯特均分离培养和鉴别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以及该选择性显色培 养基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李斯特菌是1926年在英国首次从家兔和豚鼠体内分离到的,并于1929年证实了 对人的致病性。该菌有6个种,分别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M)、 英诺克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茵。其中单 增李斯特菌是人畜致病菌,绵羊李斯特菌是动物致病菌,其余无致病性。单增李斯特菌广泛 存在于土壤、动物和水产品中,其中涉及最多的食物有软质干酪、乳制品、香肠、熏鱼、生菜 食物、熟菜店的食物,以及冷冻的即食食品。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能引起人类脑膜炎、 败血症等疾患,尤以妊娠期妇女、新生儿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更易感染,致死率达30% 以上。近几年来,因食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日渐增多,已引起不少国 家的广泛关注,并已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四大食品致病菌之一,成为许多国家食品卫生的 必检项目。在我国,目前该菌也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进出口食品的必检菌或监控病原菌。 建立简便快捷、灵敏度好、特异性高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成为众多研究者的 共同期望。目前除传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法外,还包括显色培养基快速鉴定法、微生物分析 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理想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易操作性、灵 敏性、特异性、快速、便宜、自动化,以及能够检测活的、具有毒力的微生物的存在。但是,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检测方法能够满足以上列出的所有标准。传统方法费时,工作量大,不 适应当前微生物快速、灵敏检测的需要。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虽然大大减 少了工作量,但是检测的阳性样品要以传统方法为参照,并且检测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 结果。 目前单增李斯特菌分离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显色培养基只能选择性的培养李 斯特菌群而不能选择性培养单增李斯特菌,而单增李斯特菌以外的李斯特菌属无致病性或 只对动物具有致病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学鉴别需要复杂的生化反应试验,鉴别所需 时间过长,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以及该选择性显色培养基的制 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中每IOOOmL培养基含 有如下重量的组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中每1000mL培养基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所述特异性酶显色底物是5‑溴‑4‑氯‑3‑吲哚‑肌醇‑1‑磷酸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中每IOOOrnL培养基含有如下 重量的组分:所述特异性酶显色底物是5-溴-4-氯-3-吲哚-肌醇-1-磷酸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酶 显色底物是5-溴-4-氯-3-吲哚-肌醇-1-磷酸钾。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剂选 自丙酮酸盐、过氧化氢、巯基乙酸盐、半胱氨酸、硫化钠或硫化亚铁。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丙酮酸盐 是其钠盐或钾盐。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乙酸 盐是其钠盐或钾盐。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菌抑制 剂选自萘啶酸、放线菌酮或盐酸吖啶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京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禧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