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664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前壳;后壳,与前壳结合,前壳与后壳之间形成空间,后壳的面向前壳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凹槽的侧壁从后壳上凸出,凹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电路板,位于前壳与后壳之间,电路板的面向后壳的一侧上安装有电子器件,前壳与后壳结合时凹槽的侧壁与电路板接触,并将电子器件包围在凹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内有金属层的凹槽替代传统金属屏蔽罩,从而保证凹槽内电子器件免受信号干扰,同时凹槽结构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以及有利于终端设备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中,为了避免电子器件之间的信号干扰,一般在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安装金属屏蔽罩,该金属屏蔽罩罩住电路板上的特定电子器件,从而金属屏蔽罩之外的信号无法进入金属屏蔽罩内,则无法对金属屏蔽罩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干扰。 但是,金属屏蔽罩的存在也带来了以下缺点: 1、由于金属屏蔽罩需要占据终端设备内一定的空间,所以其存在导致终端设备的厚度往往无法做得更薄; 2、金属屏蔽罩内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往往积累在金属屏蔽罩内的空间,无法有效散发掉,从而影响散热效率,可能对金属屏蔽罩内的电子器件造成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金属屏蔽罩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终端设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终端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终端设备上实现替代传统金属屏蔽罩的结构,且该结构利于终端设备变薄,以及该结构有利于终端设备的散热,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前壳;后壳,与所述前壳结合,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后壳的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从所述后壳上凸出,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电路板,位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安装有电子器件,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结合时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电路板接触,并将所述电子器件包围在所述凹槽内。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前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凹槽的侧壁顶部覆盖有柔性导体,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结合时所述柔性导体与所述电路板接触。 优选地,前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柔性导体为导电硅胶。 优选地,前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后壳的所述凹槽内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壳的所述凹槽外区域的厚度。 优选地,前述的终端设备,所述金属层为铜层。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终端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后壳凹槽内的金属层起到了传统金属屏蔽罩的作用,前壳和后壳结合时凹槽可以罩住相应电子器件,从而金属层可以屏蔽凹槽外的信号对电子器件的干扰;由于凹槽的底部为后壳的一部分,则凹槽在终端设备内部需求的空间较小,这就有利于终端设备做薄;同时由于凹槽与后壳为一体,则电子器件的热量传递到金属层后,金属层直接与凹槽接触,则热量可以通过后壳散发到终端设备外,这改善了终端设备的散热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终端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前壳1,一般地前壳I上安装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即是用于进行图像显示的部分; 后壳2,与前壳I结合,前壳I与后壳2之间形成空间,后壳2的面向前壳I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3,凹槽3的侧壁从后壳2上凸出,凹槽3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4,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层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安装在凹槽3的内表面,例如,金属层4可以通过表面组装技术安装到凹槽3内部,或通过激光活化技术在凹槽3的内侧活化形成,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此不进行限制; 电路板5,位于前壳I与后壳2之间,电路板5的面向后壳2的一侧上安装有需屏蔽信号干扰的电子器件6,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电子器件6的类型进行限定,电路板5的任何电子器件均可进行信号屏蔽,例如,对于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来说,其通讯模块、GPS (全球定位系统)模块等就较需要屏蔽信号干扰,这些模块在屏蔽信号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壳I与后壳2结合时凹槽3的侧壁与电路板4接触,并将电子器件6包围在凹槽3内,则金属层4外部的信号无法干扰电子器件,凹槽3配合其内部的金属层4,起到了传统的金属屏蔽罩的作用。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凹槽3的形状可以配合电子器件6在电路板上的分布灵活地进行设计,例如方形、圆形的凹槽都可以使用。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省掉传统金属屏蔽罩的基础上,由于凹槽3的底部为后壳2的一部分,则凹槽3在终端设备内部需求的空间较小,这就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整机厚度,使得终端设备的整体显得更加轻薄化。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凹槽3与后壳2为一体,则电子器件6在工作时产生热量后,热量可以传递到金属层4,金属层4直接与凹槽3接触,则热量可以通过后壳2散发到终端设备外,由此可看出热量的传递路径变短,可知电子器件6产生的热量更容易传递到终端设备外,这改善了终端设备的散热效率,使得终端设备内不会积蓄太多的热量。 较佳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前壳I ;后壳2,与前壳I结合,前壳I与后壳2之间形成空间,后壳2的面向前壳I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3,凹槽3的侧壁从后壳2上凸出,凹槽3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4 ;电路板5,位于前壳I与后壳2之间,电路板5的面向后壳2的一侧上安装有需屏蔽信号干扰的电子器件6 ;前壳I与后壳2结合时凹槽3的侧壁与电路板4接触,并将电子器件6包围在凹槽3内。凹槽3的侧壁顶部覆盖有柔性导体7,前壳I与后壳2结合时柔性导体7与电路板5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柔性导体7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其与电路板5接触时,柔性导体7能够通过产生形变,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将与电路板5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吸收掉,从而不会造成电路板5与凹槽3之间发生强烈碰撞,避免电路板5或凹槽3发生损坏;其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柔性导体7与电路板5之间接触时,二者之间结合会比较紧密,难以产生空隙,从而有利于对凹槽3内的电子器件6的信号屏蔽效果,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可以正常地进行工作。 较佳的,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前壳I ;后壳2,与前壳I结合,前壳I与后壳2之间形成空间,后壳2的面向前壳I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3,凹槽3的侧壁从后壳2上凸出,凹槽3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4 ;电路板5,位于前壳I与后壳2之间,电路板5的面向后壳2的一侧上安装有需屏蔽信号干扰的电子器件6 ;前壳I与后壳2结合时凹槽3的侧壁与电路板4接触,并将电子器件6包围在凹槽3内。凹槽3的侧壁顶部覆盖有柔性导体7,前壳I与后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与所述前壳结合,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后壳的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从所述后壳上凸出,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电路板,位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安装有电子器件,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结合时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电路板接触,并将所述电子器件包围在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 后壳,与所述前壳结合,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后壳的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上安装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从所述后壳上凸出,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金属层; 电路板,位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上安装有电子器件,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结合时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电路板接触,并将所述电子器件包围在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列峰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