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7681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终端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转轴结构;第一主体包括壳体和面板;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通过转轴结构打开或闭合;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面板安装于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区域;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支架、芯轴和旋转件;转轴支架固定安装于壳体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域;芯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轴支架;旋转件套设于芯轴的外表面且与芯轴转动配合,旋转件设有连接臂,连接臂与第二主体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转轴支架不用安装于面板与壳体之间,转轴结构不需要再占用第一主体厚度方向的空间,从而第一主体可以做的很薄,能够满足终端设备超薄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包括液晶显示器、主机和转轴结构,转轴结构用于连接液晶显示器和主机,以使液晶显示器与主体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其中,液晶显示器包括面板和壳体,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且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转轴结构安装与该容纳空间内。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转轴结构具有一定的体积,将转轴结构安装于面板与壳体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会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厚度,不满足液晶显示器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厚度较薄,能够满足超薄化的设计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终端设备,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壳体和面板;第二主体;转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以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区域; 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转轴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域; 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支架; 旋转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芯轴转动配合,以使所述旋转件可绕所述芯轴旋转,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件包括连接臂,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支架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壳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还包括转轴盖,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转轴结构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转轴支架通过螺纹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转轴支架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支架设有轴孔,所述芯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内,且与所述轴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可折叠的平板电脑或翻盖式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将面板安装于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区域,转轴支架安装于壳体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域,相对于现有技术,转轴支架不用安装于面板与壳体之间,转轴结构不需要占用第一主体厚度方向的空间,从而第一主体可以做的很薄,能够满足终端设备超薄化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主体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主体与转轴结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主体与转轴结构连接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和转轴结构4。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一主体1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第二主体2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可折叠的平板电脑或翻盖式手机等,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笔记本电脑举例说明,其仅用以解释本实施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施新型。 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一主体1包括壳体11和面板12,壳体11和面板12均呈板状。如图2所示,壳体11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安装区域112和第二安装区域111,第一安装区域112和第二安装区域111相互之间无重叠。面板12安装于壳体11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区域112。 所述转轴结构4设置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以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其中,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设置的转轴结构4打开或关闭。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转轴结构4包括转轴支架41、芯轴42和旋转件43。 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支架41固定安装于壳体11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域111。所述芯轴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轴支架41。所述旋转件43的主体部分呈套筒形状,旋转件43套设于芯轴42的外表面且与芯轴42转动配合,以使旋转件43可绕芯轴42旋转。旋转件43与第二主体2固定连接,从而第二主体2可随旋转件43 —起绕芯轴42旋转,从而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相互打开或关闭。 其中,由于将面板12安装于壳体11外表面的第一安装区域112,转轴支架41安装于壳体11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区域111,相对于现有技术,转轴支架41不用安装于面板12与壳体11之间,转轴结构4不需要再占用第一主体1厚度方向的空间,从而第一主体1可以做的很薄,能够满足终端设备超薄化的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43包括连接臂431,旋转件43通过连接臂431与第二主体2固定连接。其中,通过设置的连接臂431,方便对旋转件43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连接和安装,并且为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旋转提供了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支架41与第一主体1的壳体11 一体成型。通过该种方式,转轴支架41与第一主体1的壳体11之间无缝连接,其连接稳定性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还包括转轴盖3,所述转轴盖3设置于壳体11,转轴盖3与壳体11形成一容纳空间,转轴结构4安装于该容纳空间内。其中,转轴盖3可以为转轴结构4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转轴结构4遭到外部破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芯轴42的一端与转轴支架41通过螺纹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芯轴4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芯轴42具有外螺纹的一端伸出转轴支架41之外,芯轴42具有外螺纹的一端套设有螺母5,螺母5将芯轴42紧紧地固定于转轴支架41,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转轴支架41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标示),该连接孔的侧壁设有与芯轴42的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芯轴42具有外螺纹的一端拧入转轴支架41的连接孔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一相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轴42的一端与转轴支架41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一相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支架41设有轴孔(图中未标示),芯轴42的一端插入该轴孔内,且与轴孔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芯轴42与转轴支架41之间的固定,其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终端设备,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壳体和面板;第二主体;转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以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第一安装区域; 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转轴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第二安装区域; 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支架; 旋转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芯轴转动配合,以使所述旋转件可绕所述芯轴旋转,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终端设备,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壳体和面板;第二主体;转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以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第一安装区域; 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转轴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第二安装区域; 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支架; 旋转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芯轴转动配合,以使所述旋转件可绕所述芯轴旋转,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连接臂,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二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召宇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