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楝蛀斑螟迷向防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349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7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麻楝蛀斑螟迷向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该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是将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成分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注入外径为0.5-1.5mm,内径50-500微米,长度20-50cm的中空毛细管中,单根迷向丝所含有效成分为50-2000μg,悬挂于试验田中,每根相隔5-15米,可显著降低麻楝蛀斑螟交尾率,减轻麻楝蛀斑螟对红椿枝条树梢的侵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楝駐斑頓迷向防治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即性诱剂迷向散发器)防治麻楝蛀斑螟的技术。
技术介绍
麻棟姓斑螟Hysipyla robusta Moore,属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国外分布在非洲的东部和西部,亚洲的西南部及太平洋周边地区;国内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岛和云南,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钻蛀害虫。主要危害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楝科植物,如红椿(Toona ciliat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大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小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非洲桃花心木(Khayasenegalensis)等,还可危害漆树科的岭南酸率(Spondias Iakonensis)。 麻楝蛀斑螟幼虫钻蛀危害,隐蔽性强,喷洒化学农药难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麻楝蛀斑螟防治难度较大。 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法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有关麻楝蛀斑螟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学特性、危害规律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是将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注入内径30‑100微米中空毛细管中制成,并悬挂于田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是将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注入内径30-100微米中空毛细管中制成,并悬挂于田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所含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顺,反-9,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其质量比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秀军朱雪姣刘志韬孙朝辉刘翠微张晴雪靳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