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238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端子座103及接地件40。所述端子座包括本体部、舌板件30、位于本体部与舌板件之间的台阶部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固定在本体部且包括排列在所述舌板件上的接触部。所述接地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台阶部的接地部41,所述接地部的前边缘与台阶部的前边缘基本齐平,并设有若干缺口413,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片80的弹性指801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地件前边缘的缺口能够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弹性指,减小弹性指被接地件前边缘顶死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协会于2014年8月11日公开一种命名为Type-C的新型连接器的规格书,其中插头连接器可以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规格书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结构。我司积极开发该新型连接器,并对规格书中的连接器进行了改良,以便能够大量生产,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增加对接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接地件;所述端子座包括位于前侧的舌板、位于后侧的本体部、位于本体部与舌板之间的台阶部,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固定在本体部且包括排列在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地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上、下表面的两个接地部,两个接地部的前缘接近台阶部的前缘,且两个接地部的前缘设有缺口,该缺口作为退让空间用以使对接元件先与台阶部接触再与接地部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接地件的接地部的缺口能够让开并导引对接连接器的弹性指,减小弹性指被顶死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之端子座及接地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端子座及接地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至图7是端子座及接地件的组装过程图。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1沿虚线A-A的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座及接地件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片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与图11相似,其中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片沿其插入方向进一步插入。图13是图12沿虚线B-B的剖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画圈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面详细描述本技术。请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其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一种板端连接器,具有由金属壳体10围绕形成的对接腔101,对接腔101向前贯穿,平板状的舌板件30延伸入对接腔101。自前向后看,该对接腔101的横截面呈近似椭圆形结构,且对接腔101关于舌板件30呈左右、上下方向的对称设置,即该电连接器100可以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正反两个方向的插入。金属壳体10的外侧固定有一个金属罩20。本技术并不仅限在水平安装的电连接器,所以下文上下方向亦相对而言。下面介绍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及组装过程,参图3-图4,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座103及接地件40,所述端子座包括舌板件30、具有上、下端子的上、下端子模组60、50及定位件70,舌板件30内设置有遮蔽板31。参阅图图9,遮蔽板31通过与塑胶注塑成型的方法形成上述舌板件30中,舌板件30包括绝缘部32,上述遮蔽板31的前部区域311埋设在绝缘部32内,后部区域312则裸露在绝缘部32外,前部区域311的两侧边缘及前边缘分别凸伸出绝缘部32的侧缘及前缘,尤其绝缘部32在其侧缘处形成缺口 320,使得遮蔽板31侧缘裸露出来,如此,遮蔽板31不仅有遮蔽效果,而且该缺口 320提供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扣持作用,遮蔽板31裸露出来也有助于加强舌板件30强度及防止对接连接器对舌板件30撞击时产生的破坏。绝缘部32位于遮蔽板31两侧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端子槽321,上述遮蔽板31位于舌板件30两侧的端子槽321之间。绝缘部32在未设置有端子槽321的地方设有若干大小不一圆孔322,该圆孔322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抵压遮蔽板31后退出形成的。绝缘部32在其两侧边凸设有止挡部323。接地件40包括两个接地部41及自两个接地部41的后边缘延伸的两个板状搭接部42。所述接地部之间由两个短壁410相连而形成环状结构。每个搭接部42内冲压有若干弹片43,每一弹片43自前向后延伸且这些弹片43呈横向排列。所述两个接地部41包括上接地部411与下接地部412。参图5-6,接地件40自后向前(图5所示的箭头A方向)套在舌板件30外侧,向前抵靠在舌板件30的止挡部323。接地件40与舌板件30的上下两侧边具有一定间隙39。以止挡部323的后端面为界,舌板件30包括位于前侧的舌板33及位于后侧的固定部34,在横向方向(图5所不的B-B方向)上,舌板33的尺寸大于固定部34的尺寸。上述接地件40套设在固定部34四周,接地件40的两个短壁410固定在固定部34的两侧边且接地件40向前抵压在舌板33两侧的止挡部323后面,上接地部411与下接地部412则与舌板件30留有上述间隙39,两个搭接部42则分别位于遮蔽板31的后部区域312的上、下两侧。结合图3-4所示,上述下端子模组50包括本体部51、位于本体部51前侧的台阶部52及下端子53。所述台阶部52具有导引面521。下端子53包括向前延伸出台阶部52的接触部531及向下延伸出本体部51后侧的接脚532。下端子53还包括埋设在本体部51及台阶部52的中间部(未标号),接脚532自本体部51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通孔型焊接脚,接脚呈两排排列。如图6-7所示,下端子模组50自后向前穿过接地件40与舌板件30之间的下方间隙39而固定在舌板件30的下表面。下端子53的接触部531恰好收容在端子槽321内。结合图4,然后将定位件70自下向上安装至下端子模组50的下方,用于定位下端子模组50的下端子53的接脚532。定位件70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向上延伸的锁扣脚71,锁扣脚71具有向外凸出的勾部711,用来勾扣在下端子模组50的本体部51的下表面的凹缝5112 内。参考图3至图4所示,并结合图7至图8所示,下述上端子模组60结构与下端子模组50大致相同,上端子模组60包括本体部61、位于本体部61前侧的台阶部62及上端子63。所述台阶部62具有导引面621。上端子63包括向前延伸出台阶部62的接触部631及延伸出本体部61后端的接脚632。上端子63还包括埋设在本体部61及台阶部62的中间部(未标号),接脚632自本体部61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表面焊接型接脚,接脚632呈两排排列。上端子模组60自后向前穿过接地件40与舌板件30之间的上方间隙39而固定在舌板件30的上表面。上端子63的接触部631恰好收容在端子槽321内。其中,如图3、图4所示,舌板件30的固定部34在其与舌板33交接处设有挡块341,挡块341在垂直于舌板件30的竖直方向上下凸伸,下端子模组50的台阶部52的两侧设有缺口部521,缺口部521与挡块341互补配合。下端子模组50插入后,缺口部521恰好与挡块341配合,能够防止下端子模组50过度向前移动;上端子模组60也具有对应的挡块621结构,不再重复。下端子模组50与上端子模组60在各自相对彼此的面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肋513与凹槽613,当上、下端子模组60、50分别组装至舌板件30时,固定肋513与凹槽613彼此互补配合,如此,在上端子模组60插入间隙39时,上端子模组60的凹槽613被限制沿固定肋513移动,从而起到精确导引安装及准确定位的作用。上、下端子模组60、50、舌板件30及定位件70四者共同定义一端子座103,其中相应台阶部6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接地件;所述端子座包括位于前侧的舌板、位于后侧的本体部、位于本体部与舌板之间的台阶部,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固定在本体部且包括排列在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上、下表面的两个接地部,两个接地部的前缘接近台阶部的前缘,且两个接地部的前缘设有缺口,该缺口作为退让空间用以使对接元件先与台阶部接触再与接地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接地件;所述端子座包括位于前侧的舌板、位于后侧的本体部、位于本体部与舌板之间的台阶部,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固定在本体部且包括排列在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上、下表面的两个接地部,两个接地部的前缘接近台阶部的前缘,且两个接地部的前缘设有缺口,该缺口作为退让空间用以使对接元件先与台阶部接触再与接地部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的前缘与所述台阶部的前缘齐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的前缘设有导引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内缘设有导引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的接地部采用冲压铆合,贴附在台阶部的上、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包括罩设在端子座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固定在本体部且围绕舌板及台阶部而形成对接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斌俞春明胡兵波张国华郑启升茆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