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本一枝专利>正文

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147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能够利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球体的滚动运动来获得稳定的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具备: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升降的驱动杆(F1~F3);驱动旋转盘(3),其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万向接头(41)立体旋转,且以沿着配置在下方的第一角度限制板(43)的圆形的轨道来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一球体(32),其在驱动旋转盘(3)上被载置为能够滚动运动。利用驱动杆(F1~F3)的升降运动以及第一球体(32)的滚动运动而使驱动旋转盘(3)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球体的滚动运动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发电方法,已知有将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反应热能向电力转换的火力发电和利用原子能的原子能发电。对于上述的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而言,人工的、化学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但是近年来,发现了受地震灾害的影响、燃料的枯竭等各种难点。 替代利用原子能、火力而利用风力、太阳光等自然能的发电的研究开发也取得进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利用自然能存在无法获得稳定廉价的电能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7363号公报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从自然现象的“动作”稳定地获得电能,需要自然现象的“动作”本身稳定持续,需要自然现象的“动作”能够控制。若能够利用作为稳定持续的“动作”的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球体的滚动运动来获得电能,则能够获得稳定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能够利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球体的滚动运动来获得稳定的动力。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具备:多个驱动杆,它们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升降;驱动旋转盘,其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万向接头立体旋转,且以沿着配置在下方的第一角度限制板的圆形的轨道而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一球体,其在所述驱动旋转盘上被载置为能够滚动运动,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上端,所述驱动旋转盘被载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滑动,利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所述第一球体的滚动运动而使所述驱动旋转盘进行旋转。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能够利用驱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第一球体的滚动运动而使驱动旋转盘进行旋转。若从驱动旋转盘取出动力,则能够获得使驱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第一球体的滚动运动结合后的稳定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概要图(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下部的详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上部的详细图。 图4是特殊旋转盘的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旋转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驱动杆以及控制杆相对于驱动旋转盘的位置关系的图(上部为俯视图,下部为侧视图 图6是表示控制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回冲现象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驱动旋转盘的详细图。 图10是驱动旋转盘的放大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特殊旋转盘的详细图。 图12是与本专利技术类似的参考例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概要图。 图13是参考例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驱动机构的概要图(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下部的详细图,图3是表示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上部的详细图。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储藏液体的作为储藏槽的水槽1、配置在水槽1的下方的特殊旋转盘2、配置在水槽1的上方的驱动旋转盘3。水槽1设置在例如建筑物的二层,特殊旋转盘2设置在建筑物的一层,驱动旋转盘3设置在建筑物的三层。 在水槽1中,作为液体而储藏水。如图3的详细图所示,在水槽1设有供给水的配管11、用于将水槽1的水面的高度保持为恒定的浮子传感器12、用于补给水的补给管13、以及将溢出的水排出的溢出配管14。当水槽1的水蒸发时,向水槽1中自动地补给水,以使水面的高度保持恒定。补给的水可以使用雨水。 如图1所示,在水槽1中设有例如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三个驱动杆?1??3。在驱动杆?1??3上设有从水中受到浮力的浮子4。驱动杆?1??3贯穿水槽1。驱动杆?1??3的下端与特殊旋转盘2连结。在驱动杆?的上端载置驱动旋转盘3。特殊旋转盘2具有使多个驱动杆?1??3升降的作用。驱动杆?将特殊旋转盘2与驱动旋转盘3连结起来,以使特殊旋转盘2的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旋转运动与驱动旋转盘3的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旋转运动联动。 如图2的详细图所示,在水槽1的底部开设供驱动杆??3升降的贯通孔16。在贯通孔16装配有防止水槽1的水漏出的防水管17。驱动杆?在该防水管17内进行升降。如图3的详细图所示,在驱动杆?1??3的上部的周围结合有圆筒状的辅助杆18。在水槽1的内部安装有杆引导件19,杆引导件19对辅助杆18的升降动作进行引导。驱动杆?与辅助杆18结合,驱动杆?1??3的升降动作被杆引导件19引导。 在驱动杆?1??3上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杆?1??3的升降动作的杆止动件20。在水槽1设有与杆止动件20卡合的止动件卡合装置21。当杆止动件20与止动件卡合装置21卡合时,驱动杆?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参照图1)。另一方面,当杆止动件20与止动件卡合装置21之间的卡合脱开时,驱动杆??3在浮子的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在水槽1的上部设有与浮子4抵接而限制浮子4向上方的移动的浮子止动件23。浮子止动件23确定驱动杆?的最上端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水槽1的下方设置特殊旋转盘2。特殊旋转盘2可立体旋转地支承于球面轴承等第二万向接头24。第二万向接头24结合于支柱25的上端。在特殊旋转盘2的下方设置第二角度限制板26。在第二角度限制板26的上部形成圆形的轨道26^特殊旋转盘2以沿着圆形的轨道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 图4表示沿着圆形的轨道旋转的特殊旋转盘2的轨迹。在图4中,连结特殊旋转盘2与第二角度限制板26的圆形的轨道263之间的抵接位置和万向接头的线由双点划线表示。特殊旋转盘2以将第二万向接头24作为中心而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 如图1所示,在特殊旋转盘2之上载置可滚动运动的第二球体31。在特殊旋转盘2之上形成有对第二球体31进行引导且以第二万向接头24为中心的圆形的通路27 (参照图2〉。第二球体31在特殊旋转盘2的周围沿着圆形的通路27进行滚动运动。该通路27成为在特殊旋转盘2上滚动的第二球体31的轨道。当特殊旋转盘2从水平面倾斜时,第二球体31开始在特殊旋转盘2之上滚动运动。第二球体31具有质量,因此向特殊旋转盘2上成为最下方的位置移动。 在特殊旋转盘2上,多个驱动杆?借助球面轴承等万向接头28而在周向上隔开均等间隔地连结。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驱动杆?1??3在周向上隔开120度的间隔进行连结。 如图2的详细图所示,特殊旋转盘2具备供三个驱动杆?连结的杆连结盘33和载置第二球体31的球体载置盘34。球体载置盘34以相对于杆连结盘33而能够绕第二万向接头24相对旋转的方式在杆连结盘33与球体载置盘34之间夹有多个球体353、35匕在杆连结盘33上连结有三个驱动杆??3,因此杆连结盘33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当特殊旋转盘2以沿着圆形的轨道而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时,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具备:多个驱动杆,它们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升降;驱动旋转盘,其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万向接头立体旋转,且以沿着配置在下方的第一角度限制板的圆形的轨道来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一球体,其在所述驱动旋转盘上被载置为能够滚动运动,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上端,所述驱动旋转盘被载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滑动,利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所述第一球体的滚动运动而使所述驱动旋转盘进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08 JP 2012-131287;2012.09.28 JP 2012-216641.一种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具备: 多个驱动杆,它们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升降; 驱动旋转盘,其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万向接头立体旋转,且以沿着配置在下方的第一角度限制板的圆形的轨道来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一球体,其在所述驱动旋转盘上被载置为能够滚动运动, 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上端,所述驱动旋转盘被载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滑动, 利用所述多个驱动杆的升降运动以及所述第一球体的滚动运动而使所述驱动旋转盘进行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还具备: 特殊旋转盘,其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二万向接头立体旋转,且以沿着配置在下方的第二角度限制板的圆形的轨道而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二球体,其在所述特殊旋转盘上被载置为能够滚动运动, 所述多个驱动杆与所述特殊旋转盘相连结,使得所述特殊旋转盘的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旋转运动与所述驱动旋转盘的描绘圆锥的轨迹的旋转运动进行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产生及传递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畔上则夫
申请(专利权)人:山本一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