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983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提供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层站侧的门坎与轿厢侧的门坎的尺寸管理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该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检测轿厢与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防止轿厢门的开门溜梯,具备:平层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轿厢是否位于所述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开门防止装置,在由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进行了平层的确认后,使所述轿厢的轿厢门开门,将装配于该轿厢的卡合部件卡止于装配于所述轿厢外的卡止部件,防止开门溜梯,在所述建筑物的一部分上装配有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一部分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046976(申请日:03/10/2014)为基础,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涉及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轿厢侧门上安装制动杆,另一方面将能够与该制动杆卡合的制动托架固定设置于导轨。并且,在轿厢侧门的开门动作时,当在该开门动作的中途轿厢侧出入口为不完全开门状态时,制动杆与制动托架卡合,另一方面,在轿厢侧门的关门动作时,在该关门动作的中途保持制动杆与制动托架的卡合状态,从而在轿厢侧出入口为全开状态以及不完全开门状态时对轿厢的溜梯(日语:走行)进行阻止。 然而,一般而言,考虑轿厢升降的平衡而将导轨配置于轿厢侧出入口方向的侧面的中央部。在固定设置于层站附近的导轨上,固定设置了制动托架的情况下,轿厢升降时的平衡较差,作为结果是,可能产生平层位置的偏差。存在如下课题,即平层位置的偏差可能导致轿厢与层站的位置偏差、不完全开门引起的升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层站侧的门坎(日语: '> > )与轿厢侧的门坎的尺寸管理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 实施方式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能够检测轿厢与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防止轿厢门的开门溜梯,其特征在于,具备:平层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轿厢是否位于所述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开门防止装置,在由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进行了平层的确认后,使所述轿厢的轿厢门开门,将装配于该轿厢的卡合部件卡止于装配于所述轿厢外的卡止部件,防止开门溜梯,在建筑物的一部分上装配有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一部分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能够进行层站门坎和轿厢门坎的可靠的高度管理。此外,提供可靠地进行层站门坎和轿厢门坎的高度管理并将卡止部件的卡止部与轿厢门的卡合部件卡止,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开门溜梯以及重量变动引起的平层偏差,有助于防止开门溜梯。 在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轿厢上装配有传感器,在所述建筑物的主体上装配有控制所述传感器的控制板。 在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卡止部件装配于所述建筑物的主体。 在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装配于所述层站的层站门坎。 在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卡止部件装配于所述层站的层站门坎。 在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装配于所述层站门坎的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构成部分进行了兼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I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表示的图。 图2是从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层站观察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I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I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I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符号说明:100电梯,11井道,12卷扬机,13轿厢,13a、13b轿厢门,13c轿厢门坎,13cl轿厢门坎槽,14平衡锤,15轿厢用导轨,16锤用导轨,17平层位置检测装置,17a、17b平层检测开关,17c平层检测板,18控制装置,19安全装置,20开门溜梯防止装置,21卡止部件,22卡合部件,23卡止部,24主体,30层站,31a、31b层站门,32层站门坎,80兼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其重复的说明予以省略。 (实施方式I) 图1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I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的电梯整体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对从电梯的层站观察到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电梯100具备:井道11、卷扬机12、轿厢13、平衡锤14、轿厢用导轨15、锤用导轨16、平层位置检测装置17、控制装置18、安全装置19以及开门溜梯防止装置20。 卷扬机12设置于井道11的上部。轿厢13以及平衡锤14通过卷挂于卷扬机12的驱动绳轮121以及导向轮122的主绳索123悬吊于井道11内。卷扬机12使驱动绳轮121旋转时,轿厢13沿着铅垂地配置的轿厢用导轨15而在井道11内移动。卷扬机12使驱动绳轮121旋转时,平衡锤14沿着铅垂地配置的锤用导轨16而在井道11内向与轿厢13相反的方向移动。 轿厢13具备轿厢门13a、13b。轿厢门13a、13b分别向箭头方向移动,由此将到层站的出入口开闭。在轿厢门13a、13b的下方,设置有轿厢门坎(门坎,对应日语:敷居)13c,该轿厢门坎13c上设有在轿厢门13a、13b的开闭方向上延伸的轿厢门坎槽13cl(参照图3)。 如图2所示,在层站30侧配置有层站门31a、31b。层站门31a、31b在处于与轿厢13相同的层站的情况下,处于与轿厢13的轿厢门13a、13b对置的位置关系。此时,在轿厢13到达了层站30时,层站门坎32和轿厢门坎13c被设定为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层位置。 平层位置检测装置17包括:安装于轿厢13的作为平层传感器的平层检测开关17a、17b、以及配置于井道11的平层检测板17c。平层检测开关17a、17b是例如光电耦合器,被安装为位于轿厢13侧面上下。作为控制板的平层检测板17c包括:将一端与主体24装配的安装部17cl,以及使平层检测开关17a、17b开关的作为挡板的检测板17c2。 控制装置18以未图示的状态连接于卷扬机12、轿厢13、平层位置检测装置17等被控制机构。控制装置18基于通过轿厢13以及层站30操作按钮33输入的信号,控制卷扬机12并使轿厢13向目的层移动。控制装置18基于由平层位置检测装置17获得的信号,控制卷扬机12并调整目的层中的平层位置。平层位置的调整例如以平层检测板17c获得已将平层检测开关17a、17b同时断开的信号的方式来进行。 卷扬机12具备:驱动绳轮121、导向轮122、电动机124、制动装置125以及安全装置19。驱动绳轮121有与电动机124的未图示的驱动轴直接连结的情况和经由减速器而连结的情况。导向轮122为了将主绳索123向平衡锤14侧引导而设置。电动机124是通过控制装置18能够自由决定旋转速度以及使其停止时的旋转角度的马达。制动装置125被装入于电动机124与驱动绳轮121之间。轿厢13的平层位置决定后,通过控制装置18而运转,制动装置125保持为驱动绳轮121不旋转。 安全装置19与安装有驱动绳轮121 —侧相反的一侧的电动机124的驱动轴连结。设置安全装置19是为了即使在制动装置125的衬垫磨损从而保持力降低的情况下也将电动机124的驱动轴机械地卡止。安全装置19通过机械地卡止以使驱动轴不旋转,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能够检测轿厢与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防止轿厢门的开门溜梯,其特征在于,具备: 平层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轿厢是否位于所述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 开门防止装置,在由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进行了平层的确认后,使所述轿厢的轿厢门开门,将装配于该轿厢的卡合部件卡止于装配于所述轿厢外的卡止部件,防止开门溜梯, 在建筑物的一部分上装配有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一部分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10 JP 2014-0469761.一种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能够检测轿厢与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防止轿厢门的开门溜梯,其特征在于,具备: 平层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轿厢是否位于所述层站的平层位置;以及开门防止装置,在由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进行了平层的确认后,使所述轿厢的轿厢门开门,将装配于该轿厢的卡合部件卡止于装配于所述轿厢外的卡止部件,防止开门溜梯,在建筑物的一部分上装配有所述平层位置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开门防止装置的一部分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开门溜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隼人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