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458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烘装置,于前后侧出入口的两侧设有风车马达,并于其上设有出风板以将NIR灯管横置其内;风车马达自吸风侧板经各回风孔吸风,并将空气加速后上送至上空间,并于出风板的各回风孔向下流出进入下空间;而后再被风车马达经各回风孔回收,完成空气于下空间内的循环。在NIR灯管加热作用下,下空间内空气为高温状态,在经风车马达循环至上空间,而接触高温NIR灯管后,又二次加温,进入下空间内;因此,在稳定操作下,材料进入箱体的下空间后,便会受到灯管加热与循环热风热对流加热,使烘箱内温度能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烘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热烘的相关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以近红外线(NIR)灯管加热及热风循环的热烘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6所示为现有热烘箱的部分透视图;热烘箱10包括一个箱体20、一个盖体30、两个风车马达40以及一个加热器50。 盖体30罩盖在箱体20上,而箱体20的前侧及后侧分别具有一个前侧入口 201及一个后侧出口 202,而在前侧入口 201及后侧出口 202处设置有一个帘体60,以可开启地盖住前侧入口 201及后侧出口 202,以避免箱体20内部气流外漏或是热量外逸。 而两个风车马达40分别地设置在箱体20左、右两侧内部,以对箱体20内部的气流进行导流;近红外线(NIR)的加热灯管50可设置在两个风车马达40之间,例如固定在箱体20的内处(如图6所示)或是盖体30的内处(图未示)。 在箱体20内部的空气经过加热器50的加热后,利用两个风车马达40对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导流,以使箱体20内部的热量均匀扩散。 但是,由于热空气对流(原理:热空气向上)、在加热管50附近的空气容易获得热量以及邻近前侧入口 201与后侧出口 202处的帘体60常会开启而使热量逸散,使得加热无法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烘装置,其结构精简且能使热风在内部流动而均匀地分布,以达到热量平均供应的功效,避免热空气对流(原理:热空气向上)、在各加热管附近的空气容易获得热量以及邻近前侧入口与后侧出口处的帘体常会开启而使热量逸散所造成的加热不平均;并能避免热风自箱体出入口逸散,使热风于箱体隧道内循环,以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并可使箱体内温度具均匀分布。另外,还可以避免箱体出入口外壳高温,并防止操作者不小心烫伤。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烘装置,包括:一个箱体,大致呈矩形中空,该箱体具有一个后侧出口以及一个前侧入口,该后侧出口及该前侧入口可开启地设置有一个帘体;一个盖体,盖设在该箱体顶部;一个出风板,水平地设置在该箱体内并将该箱体区隔出一个上空间及一个下空间,该出风板上设置有一个中央加热管、一个前加热管以及一个后加热管,该中央加热管、前加热管及后加热管的轴向方向与从该箱体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平行,该出风板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回风孔,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回风孔,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朝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的方向呈渐小的分布,所述各第二回风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该出风板邻近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均具有若干第三回风孔;两个风车马达,分别设置在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内,并位于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处。 该两个风车马达是将气流往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而由于所述各第二回风孔的孔径小于该等第一回风孔的孔径,大部分气流经过在该上空间处的该中央加热管加热而经过该等第一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小部分气流经过在该上空间处的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加热而经过所述各第二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借助热空气对流原理,往该两个风车马达的气流通过所述各第三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上方的该上空间进行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热烘装置,更包括一保温棉,与该中央加热管、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垂直地设置,并位于该中央加热管、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的中央部位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中央加热管、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为近红外线(NIR,near-1nfrared)灯管或其他红外线灯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后侧出口及该前侧入口分别设置有一个Π型导流板。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不同位置相对应不同密度的回风孔,以使热风在内部流动而均匀地分布,以达到热量平均供应的功效,避免热空气对流原理(热空气向上)、在各加热管附近的空气容易获得热量以及邻近前侧入口与后侧出口处的帘体常会开启而使热量逸散所造成的加热不平均,且结构精简;并利用风车马达位置、灯管位置与数量及回风孔的尺寸数量与排列设计,避免热风自箱体出入口逸散,使热风于箱体隧道内循环,能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效果,并可使箱体内温度具均匀分布。另外,该Π型导流板,可将箱体的后侧出口及前侧入口的高温导热至该Π型导流板外侧予以散热降温,以避免箱体出入口外壳高温,并防止操作者不小心烫伤。再者,该Π型导流板上,可涂装一层隔热涂料,更能防止烫伤操作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回风孔与加热管配置的部分透视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风向导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风向导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热烘箱风车马达与灯管配置的部分透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热烘装置 2箱体 21前侧入口 22后侧出口 23上空间 24下空间 25导流板 3盖体 4出风板 5中央加热管 6前加热管 7后加热管 8风车马达 9帘体 100保温棉 101第一回风孔 102第二回风孔 103第三回风孔 Al箭头(气流方向) A2箭头(气流方向) B箭头(气流方向) C箭头(气流方向) 10热烘箱 20箱体 201前侧入口 202后侧出口 30盖体 40风车马达 50加热器 60帘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热烘装置的部分透视图。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热烘装置I可包括一个箱体2、一个盖体3、一个出风板4、一个中央加热管5、一个前加热管6、一个后加热管7以及两个风车马达8 ;其中,中央加热管5、前加热管6及后加热管7可为近红外线(NIR,near-1nfrared)灯管,但并不以此为限。 箱体2大致呈矩形中空,箱体2具有一个后侧出口 22以及一个前侧入口 21,后侧出口 22及前侧入口 21可开启地设置有一个帘体9,且后侧出口 22及前侧入口 21分别设置有一个π型导流板25,该π型导流板25,可将箱体2的后侧出口 22及前侧入口 21的高温导热至该π型导流板25外侧予以散热降温,以避免箱体出入口外壳高温,并防止操作者不小心烫伤。该π型导流板25上,可涂装一层隔热涂料,更能防止烫伤操作者。 盖体3可盖设在箱体2顶部,通过帘体9及盖体3的设置,可使加热后的气流维持在箱体2内,并可使箱体2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出风板4水平地设置在箱体2内并将箱体2区隔出一个上空间23及一个下空间 24(如图4及图5所示),出风板4上设置有一个中央加热管5、一个前加热管6以及一个后加热管7,各个加热管(中央加热管5、前加热管6、后加热管7)的轴向方向与从箱体2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平行,出风板4邻近中央加热管5的两侧可设置有若干第一回风孔101,前加热管6及后加热管7邻近中央加热管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回风孔102,各个第一回风孔101的孔径是朝前加热管6及后加热管7的方向呈渐小的分布,各个第二回风孔102的孔径是小于各个第一回风孔101的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箱体,大致呈矩形中空,该箱体具有一个后侧出口以及一个前侧入口,该后侧出口及该前侧入口可开启地设置有一个帘体;一个盖体,盖设在该箱体顶部;一个出风板,水平地设置在该箱体内并将该箱体区隔出一个上空间及一个下空间,该出风板上设置有一个中央加热管、一个前加热管以及一个后加热管,所述中央加热管、前加热管及后加热管的轴向方向与从该箱体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平行,该出风板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回风孔,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回风孔,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朝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的方向呈渐小的分布,所述各第二回风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该出风板邻近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均具有若干第三回风孔;以及两个风车马达,分别设置在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内,并位于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处; 其中,该两个风车马达将气流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而由于所述各第二回风孔的孔径小于该等第一回风孔的孔径,大部分气流经过在该上空间处的该中央加热管加热而经过所述各第一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小部分气流经过在该上空间处的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加热而经过所述各第二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借助热空气对流原理,往该两个风车马达的气流通过所述各第三回风孔而至该出风板上方的该上空间进行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箱体,大致呈矩形中空,该箱体具有一个后侧出口以及一个前侧入口,该后侧出口及该前侧入口可开启地设置有一个帘体; 一个盖体,盖设在该箱体顶部; 一个出风板,水平地设置在该箱体内并将该箱体区隔出一个上空间及一个下空间,该出风板上设置有一个中央加热管、一个前加热管以及一个后加热管,所述中央加热管、前加热管及后加热管的轴向方向与从该箱体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平行,该出风板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回风孔,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邻近该中央加热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回风孔,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朝该前加热管及该后加热管的方向呈渐小的分布,所述各第二回风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各第一回风孔的孔径,该出风板邻近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均具有若干第三回风孔;以及 两个风车马达,分别设置在该箱体的左侧及右侧内,并位于该出风板下方的该下空间处; 其中,该两个风车马达将气流往该两个风车马达方向流动,而由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村
申请(专利权)人:川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