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016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机,包括转子、上端盖、机壳、底座和转轴,底座固定在设备架上;转子与转轴连接,底座通过机壳连接上端盖,上端盖下表面与机壳内壁、底座上表面构成混合腔体;转子上表面设置有下搅拌棍、T型搅拌棍、导流板,上端盖下表面设置有上搅拌棍和上挤压圈,转轴与转子转动时带动下搅拌棍、T型搅拌棍、导流板转动搅拌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在石膏板生产技术领域中进行物料的混合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处于搅拌腔体边缘的物料及时进行搅拌操作,使搅拌腔体内部不留有搅拌物料的死角,整体混合搅拌质量高,混合机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膏板生产
,尤其是一种混合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过程中,涉及流体作业的生产线一般都安装有混合机。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混合机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如将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湿料等;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例如粒状溶质加入溶剂,通过混合机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匀。 常用的混合机内部一般都设置有搅拌棍,在电机的驱动下,搅拌棍将各种混合物料搅拌均匀。但是由于混合机体积较大,内部搅拌腔体空间较大,以至于在腔体边缘的物料不能有效搅拌,即物料整体搅拌不够均匀,直接影响了混合质量;同时,物料长时间堆积在腔体边缘角落,也将直接影响混合机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机,能够将处于搅拌腔体边缘的物料及时进行搅拌操作,整体混合搅拌质量高,混合机设备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上端盖、机壳、底座和转轴,所述底座固定在设备架上; 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机壳连接所述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下表面与所述机壳内壁、所述底座上表面构成混合腔体; 所述转子上表面设置有下搅拌棍、T型搅拌棍、导流板,所述上端盖下表面设置有上搅拌棍和上挤压圈,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转动时带动所述下搅拌棍、所述T型搅拌棍、所述导流板转动搅拌物料。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机壳内壁设置有耐磨衬板。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转子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设备架旋转连接。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T型搅拌棍顶端设置有端盖; 所述T型搅拌棍中部靠近所述转子处对称开设有凹槽。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导流板设置有梯形通孔,所述导流板在所述梯形通孔处安装螺钉与所述转子连接。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T型搅拌棍距所述上端盖下表面为3mm ; 所述T型搅拌棍距所述机壳内壁为5mm。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上挤压圈距所述转子上表面为5.5mm。 上述混合机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导流板距所述上端盖下表面为5mm 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处于搅拌腔体边缘的物料及时进行搅拌操作,使搅拌腔体内部不留有搅拌物料的死角,整体混合搅拌质量高。 2,本专利技术的搅拌腔体设置有耐磨衬板,搅拌腔体角落没有物料的长时间滞留,使用寿命更长。 3,本专利技术采用了 T型搅拌棍,T型搅拌棍设置的端盖能够有效清除混合腔体角落的粘滞流体,即上端盖下表面粘滞的流体和机壳靠近上端盖处角落粘滞的流体均能够被T型搅拌棍清除,提供流体整体的混合质量。 4,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导流板,导流板能够有效清除上端盖下表面粘滞的流体,使混合腔体内部不存有混合死角,有效提高整体的混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混合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T型搅拌棍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A向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阐述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机,包括转子7、上端盖1、机壳13、底座11和转轴8,底座11固定在设备架12上;转子7与转轴8连接,底座11通过机壳13连接上端盖1,上端盖I下表面与机壳13内壁、底座11上表面构成混合腔体;转子7上表面设置有下搅拌棍5、T型搅拌棍3、导流板4,上端盖I下表面设置有上搅拌棍5、上挤压圈14,转轴8与转子7转动时带动下搅拌棍5、T型搅拌棍3、导流板4转动搅拌物料。 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壳13内壁设置有耐磨衬板2 ;耐磨衬板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合机的使用寿命;耐磨衬板2与机壳13为螺钉连接,当使用过程中发现耐磨衬板2的磨损比较严重时,可直接更换一个新的耐磨衬板,更换操作简单,不影响混合机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子7通过平键9与转轴8固定连接;转轴8通过轴承10与设备架12旋转连接。混合机在工作时,转轴8通过电机驱动后开始转动,转轴8转动带动转子7 —同转动,转子7上设置的下搅拌棍5、T型搅拌棍3、导流板4 一同开始转动,此时处于混合腔体的流体在搅拌作用下开始混合均匀,达到合格的混合质量停止混合机的运行。 结合图1、图2所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子7上表面均匀设置有12个下搅拌棍5 ;转子7上表面靠近机壳内壁处均匀设置有2个T型搅拌棍3 ;上端盖下表面均匀设置有6个上搅拌棍;转子7上表面靠近机壳13内壁处均匀设置有2个导流板4 ;上端盖下表面均匀设置有6个上搅拌棍。转子7上表面设置的下搅拌棍5形成一个规则的S形图案,搅拌效果较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子7上表面设置的第一 T型搅拌棍3,、第二 T型搅拌棍16,设置在直径不同的圆周上,即第一 T型搅拌棍3设置在转子7的边缘齿顶处,第二 T型搅拌棍16设置在与第一 T型搅拌棍3所在齿的对称齿根处。 结合图3、图4所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T型搅拌棍3顶端设置有端盖;T型搅拌棍3中部靠近转子处对称开设有凹槽。T型搅拌棍3距上端盖I下表面为3mm ;T型搅拌棍3距机壳13内壁为5mm ;上挤压圈14距转子7上表面为5.5mm。这样设置T型搅拌棍3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混合腔体边缘角落的流体混合均匀,使得混合腔体内部不存在混合死角。即上端盖I下表面粘滞的流体和机壳13靠近上端盖I处角落粘滞的流体均能够被T型搅拌棍3清除,提供流体整体的混合质量。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子7外侧仅采用了 2个T型搅拌棍3,以往的混合机中,转子外侧边缘均采用了至少12个搅拌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子结构能够有效节省T型搅拌棍3的数量,节省原材料,能够节约一定的生产成本;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T型搅拌棍3结构不同于以往的搅拌棍,具有凹槽、端盖的结构特征,这样设置T型搅拌棍3的目的是极大的提高搅拌效果,不使搅拌腔体内部留有搅拌死角。 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T型搅拌棍3轴径为20mm,端盖直径为31.2mm,端盖设置高度8_。T型搅拌棍3通过另一端设置的螺纹与转子7连接,T型搅拌棍3位于转子7上表面的整体高度为60mm。T型搅拌棍3设置螺纹的长度为25.6mm,螺纹规格为M14.4X2.5mm,T型搅拌棍3的整体长度为88.8mm。T型搅拌棍3的凹槽高度为12mm,深度为2.4臟。 结合图5、图6所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4距上端盖I下表面为5mm ;这样设置导流板4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混合腔体边缘角落的流体混合均匀,使得混合腔体内部不存在混合死角,即导流板4能够有效清除上端盖I下表面靠近边缘处粘滞的流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4厚度为75mm ;导流板4为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为395mm,弧度为24° ;导流板4设置的梯形通孔上端孔径为16.5mm,深14mm ;下端孔径为10.5mm,深61mm。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上端盖、机壳、底座和转轴,所述底座固定在设备架上;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机壳连接所述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下表面与所述机壳内壁、所述底座上表面构成混合腔体;所述转子上表面设置有下搅拌棍、T型搅拌棍、导流板,所述上端盖下表面设置有上搅拌棍和上挤压圈,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转动时带动所述下搅拌棍、所述T型搅拌棍、所述导流板转动搅拌物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上端盖、机壳、底座和转轴,所述底座固定在设备架上; 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机壳连接所述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下表面与所述机壳内壁、所述底座上表面构成混合腔体; 所述转子上表面设置有下搅拌棍、T型搅拌棍、导流板,所述上端盖下表面设置有上搅拌棍和上挤压圈,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转动时带动所述下搅拌棍、所述T型搅拌棍、所述导流板转动搅拌物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壁设置有耐磨衬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设备架旋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明商德颖白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