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368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出口管、阀体、轴部件、以及施力部件,所述出口管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筒状,而且具有流入口,并且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以及流入口被配置于外壳内;所述阀体形成为从出口管的内部覆盖流入口的板状;所述轴部件将阀体轴支撑在出口管,以使阀体在出口管的内部可转动;所述施力部件对阀体施加沿着出口管径向的作用力以封闭流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消音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国际申请要求2012年6月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2012-130056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音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外壳、将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导入外壳内的入口管、使外壳内的排气向外部流出的出口管、根据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来切换外壳内的排气流路的阀的消音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的出口管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且在外表面具有多个贯通孔的筒状,并被配置为使开口的一端和贯通孔位于外壳内。以下,将配置在外壳内的出口管的开口称为排气流入口。并且,阀具备阀体、对阀体进行轴支撑的轴部件、和对阀体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件,如果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是低速旋转,则通过作用力,阀体会封闭排气流入口从而使阀闭阀,如果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是高速旋转,则阀体使排气流入口开放从而使阀开阀。即,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如果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是低速旋转,则从贯通孔流入出口管,如果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是高速旋转,则从排气流入口流入出口管。此外,出于使通过内燃机高速旋转来增加流量的排气流畅地向外部流出的目的,一般的排气流入口优选形成为出口管直径以上的直径。为了将阀设置在这样尺寸的排气流入口,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音器形成为:将具有比该排气流入口的直径(即出口管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筒状的扩径部设置于出口管的端部,并且将阀的轴部件固定于该扩径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5678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音器中,为了设置阀,需要在出口管设置扩径部,从而存在出口管的构造、进而消音器的构造大型化的问题。并且在出口管的构造方面,出口管的扩径部必须设置在该出口管的端部,从而存在设置阀的位置也受到限制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音器中,存在构造上的限制多、设计的自由度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希望在消音器中减少构造上的限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消音器,该消音器具备外壳、出口管、阀体、轴部件、以及施力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将流入外壳。出口管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筒状,而且具有流入口,该流入口为贯通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开口,并且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以及流入口被配置于外壳内,以使来自外壳的排气向外部流出。本专利技术的阀体的一个方面,形成为从出口管的内部覆盖流入口的板状。轴部件将阀体轴支撑在出口管,以使阀体在出口管的内部可转动。并且,施力部件可对阀体施加沿着出口管径向的作用力,以封闭流入口。由上述这样的阀体、轴部件和施力部件构成的阀,在内燃机低速旋转、排气流量少的情况下,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闭阀。但是,如果内燃机变为高速旋转,排气流量增加,从而外壳内的压力上升的话,会对阀体施加比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更大的力,向出口管的内部驱动阀体,从而使阀开阀。由此,排气会从流入口流入出口管内,并向外部流出。在这样的消音器中,对流入口和阀进行设置的部位不限于出口管的开口的端部,可以是沿着出口管轴向的部位。其结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自由地选择对流入口和阀进行设置的部位。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不需要在出口管设置扩径部作为阀的设置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出口管的构造、进而消音器的构造大型化。如上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减少消音器构造上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轴部件可以在流入口的沿着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端部,对阀体进行轴支撑。在这样的消音器中,当上述阀开阀时,越是沿着排气流路的下游侧,阀体越离开出口管内表面。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开阀时,阀体对向出口管内流入的排气所施加的阻力会变小,从而能够使排气流畅地流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可以设置与阀体连接的阻力部,以通过从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流入出口管内的流动的排气来增加闭阀的力。如果是具有上述阻力部的阀,则由于对阀体施加使阀闭阀的力,因此能够提高使阀开阀所需要的力、进而能够提高使阀开阀所需要的背压。其结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不仅在内燃机的运行状态为低速旋转的情况下,还能够在广范围的转速上使阀维持闭阀状态,能够增长出口管中的排气流路。进而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增大低频区域的消音量。该阻力部可以向沿着出口管内排气流路的上游方向从阀体延伸出,以成为流动于出口管内的排气的阻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阻力部能够通过向沿着出口管内排气流路的上游方向从阀体延伸出而构成,以成为流动于出口管内的排气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的阀体的一个方面,可以在流入口的沿着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端部,被轴部件支撑。该情况下,阻力部可以从比阀体的被轴部件支撑的部位更靠近沿着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而延伸出。根据这样的阻力部,将对流动于出口管内的排气发挥更大的阻力,因此能够在更广范围的转速上维持使阀闭阀的状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可以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向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从阻力部的不与阀体连接的端部延伸出,以缩小出口管中的排气流路。根据这样的消音器,能够缩小出口管中的排气流路,并能够使阻力部发挥对于流动于出口管内的排气的更大的阻力。此外,在将延伸部的与阻力部连接的端部作为阀体连接端,将延伸部中与阀体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作为非连接端的情况下,延伸部可以沿着出口管径向以非连接端比阀体连接端更靠近轴部件的方式而延伸出。根据这样的消音器,在与出口管之间能够确保排气流路,并即使在背压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切实地使排气向汽车外部流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阻力部可以与阀体形成为一体。如果是这样的阻力部,则能够省去将阻力部安装于阀体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效率。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流入口可以是开口幅度沿着出口管中的排气流路而扩大的形状。根据这样的消音器,能够增大开阀时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够使排气流畅地流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在出口管中,可以设置有两个凹部,该两个凹部分别在沿着轴向而相对的两个部位使该出口管的外表面向内侧凹陷。该情况下,可以在两个凹部对在出口管内配置的轴部件的端部进行支撑。如果是上述构造的阀,则能够减少构成该阀的部件向外径的更外侧突出的情况,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出口管的构造(进而是消音器的构造)大型化。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可以具备小径管,该小径管为直径小于出口管的直径,且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小径管,并且开口的一对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出口管中沿着流路比流入口更靠近上游侧的部位。根据这样的消音器,在阀闭阀时,能够增长使排气向消音器的外部流动的流路。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的一个方面,可以具有隔离壁,以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所流入的空间形成为多个。在该情况下,小径管的开口的一对端部中不与出口管连接的另一方的端部可以配置在与流入口所在的外壳内的空间不同的空间。根据这样的消音器,能够使从外壳内向出口管内的排气流入路径对应于内燃机的旋转状态而多样化。本专利技术的出口管的一个方面,能够使该出口管的相对于轴向的、径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的一个方面中,能够具备可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流入外壳内的入口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施力部件的一个方面可以是双扭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消音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所述外壳为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所流入的外壳;出口管,所述出口管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筒状,而且具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为贯通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以及所述流入口被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以使来自所述外壳的排气向外部流出;阀体,所述阀体形成为从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覆盖所述流入口的板状;轴部件,所述轴部件将所述阀体轴支撑在所述出口管,以使所述阀体在所述出口管内部可转动;以及,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可对所述阀体施加沿着所述出口管径向的作用力,以封闭所述流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07 JP 2012-130056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所述外壳为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所流入的外壳;出口管,所述出口管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筒状,而且具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为贯通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开口,并且所述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以及所述流入口被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以使来自所述外壳的排气向外部流出;阀体,所述阀体形成为从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覆盖所述流入口的板状;轴部件,所述轴部件将所述阀体轴支撑在所述出口管,以使所述阀体在所述出口管内部可转动;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可对所述阀体施加沿着所述出口管径向的作用力,以封闭所述流入口;以及,阻力部,所述阻力部与所述阀体连接,以通过从所述具有开口的一对端部的一方流入所述出口管内的流动的排气来增加闭阀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件在所述流入口的沿着所述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端部,对所述阀体进行轴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部向沿着所述出口管内排气流路的上游方向从所述阀体延伸出,以成为流动于所述出口管内的排气的阻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在所述流入口的沿着所述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端部,被所述轴部件支撑;所述阻力部从比所述阀体的被所述轴部件支撑的部位更靠近沿着所述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而延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所述出口管中排气流路的上游,从所述阻力部的不与所述阀体连接的端部延伸出,以缩小所述出口管中的排气流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沼克彦梶川正博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