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348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7:40
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简化配置并确保驱动地的连续性的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前盖,其用于包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背光单元,其用于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光,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金属板,其跨过所述背光单元的所述后表面的两个相对侧、被固定到所述前盖、并从所述前盖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以及驱动器,其被安装在所述金属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010528368.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日:2010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简化构造并确保驱动地(drivingground)的连续性的LCD装置。
技术介绍
阴极射线管(CRT)是广泛使用的显示装置之一。CRT主要用作电视机显示器、测量装置、信息终端等。然而,CRT的沉重和庞大却是制造小巧轻便的电子产品的主要障碍。换句话说,在当前流行的小巧轻便的电子产品中,CRT受到重量和尺寸的限制。在此情况下,利用电光效应的LCD装置、利用气体放电的等离子显示板(PDP)、利用电致发光效应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均可望替代CRT。在替代性显示装置中,正在对LCD装置进行积极研究。并且,由于其诸如亮度高、厚度薄、功耗低等优点,LCD装置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LCD装置正被制造得屏幕更大、厚度更薄、功耗更低,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样的LCD装置通过控制经由液晶传输的光量来显示图像。与CRT不同,LCD装置并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因此,LCD装置包括设置在LCD面板后表面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单独的光源,用于提供显示图像所需的光。根据光源的位置可将背光单元分为边缘型或直接型。边缘型背光单元主要用于尺寸较小的LCD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显示器。边缘型背光单元具有良好的光均匀性、加长的使用寿命以及使得LCD装置变薄的优点。当LCD装置的尺寸扩大到20英寸以上时,直接型背光单元开始得到集中地开发。直接型背光单元使得光线直接照射到LCD面板的整个表面。为此,直接型背光单元包括设置在散射板下表面的多个光源。由于直接型背光单元比边缘型背光单元具有更高的光效,因此其主要用于要求高亮度的大尺寸LCD装置。LCD装置包括具有LCD面板和背光单元的LCD模块、安装在LCD模块的后表面的系统驱动器以及上下壳。通过顶壳和底盖的接合,使得LCD面板和背光单元相互接合。顶壳用于包围LCD面板的上表面边缘。底盖用于容纳背光单元。上下壳相接合以包围除了显示区域之外的LCD模块,从而完成LCD装置的组装。通过这种方式对普通的LCD装置进行了复杂的构造,因此组装效率下降,不仅难以降低成本,也难于实现轻薄的LCD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LCD装置,其基本上能够消除因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简化配置的LCD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确保驱动地的连续性的LCD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其中一部分根据该描述而是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可以通过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所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LCD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前盖,其被配置为包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顶壳和上壳;背光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光,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后盖,其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底盖和下壳;金属板,其跨过所述背光单元的所述后表面的两个相对侧、被固定到所述前盖,并被配置为从所述前盖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以及驱动器,其被安装在所述金属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LCD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前盖,其被配置为包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顶壳和上壳;背光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光,并具有支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后盖,其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底盖和下壳;散热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释放来自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另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支撑面板驱动印刷电路板;以及驱动器,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后表面,并被固定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散热板。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研究以下附图和详细说明能够显而易见地获得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所有这些附加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应被包含在说明书内,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到后文的权利要求的保护。本节内容不得作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更多的方面和优点进行讨论。应当理解,对于本专利技术无论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还是后面的详细描述,其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旨在对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以用于提供对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加入和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此处引入的实施方式作为示例提供,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其精神。因此,这些实施方式可以被实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不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且,为了方便起见,可能放大了图中装置的大小和厚度。尽可能在全文(包括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参照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LCD面板110、设置在LCD面板110下方的用于发光的背光单元120、以及用于包围LCD面板110的上表面边缘和侧表面的前盖100,其中前盖100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背光单元120具有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LCD面板110由前表面支撑。LCD装置还包括与前盖100接合的金属板180、设置在金属板180上的驱动器190、用于保持背光单元120的后盖101以及采用模制材料制成的矩形的支撑主体118。支撑主体118用于支撑LCD面板110的下表面边缘并容纳背光单元120。前盖100用作图1中的LCD装置的顶壳和上壳,后盖101用作图1中的LCD装置的底盖和下壳。LCD面板110包括滤色器基板111和与之相对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3,两基板接合并在它们之间保持均匀的单元间隙。LCD面板110还包括插入在该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虽然图中没有详细示出,但下面将要详细描述滤色器基板111和薄膜晶体管基板113。薄膜晶体管基板113包括彼此交叉的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以及形成在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处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彼此交叉的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限定了像素。薄膜晶体管分别连接到像素电极,其中各个像素包括一个像素电极。另一方面,滤色器基板111包括:与像素相对的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位于各个滤色器边缘的黑底、以及被形成为覆盖滤色器和黑底的公共电极。黑底被形成为遮蔽选通线、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LCD装置还包括位于LCD面板110边缘的面板驱动印刷电路板(PCB)115。面板驱动PCB115向LCD面板110上的选通线和数据线施加驱动信号。为此,面板驱动PCB115通过膜上芯片(COF:chiponfilm)117电连接到LCD面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前盖,其被配置为包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顶壳和上壳;背光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光,并具有支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后盖,其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底盖和下壳;散热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释放来自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另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支撑面板驱动印刷电路板;以及驱动器,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后表面,并被固定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散热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09.12.11 KR 10-2009-0123589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前盖,其被配置为包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顶壳和上壳;背光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光,并具有支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后表面;后盖,其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用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底盖和下壳;散热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释放来自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另一侧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支撑面板驱动印刷电路板;以及驱动器,其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后表面,并被固定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散热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前盖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散热板被固定到所述前盖的内侧并与所述前盖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在勇金种泰朴相鍊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