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传动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072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比例液压控制系统中,油泵总成经主调压阀、变矩器和冷却器连接至润滑油路,油泵总成经主调压阀和溢流阀连接至回油油路;前进档离合器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A连接,后退档离合器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B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A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并联后再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与油泵总成的输出端连接。本方案采用电液比例换向阀为主要元件构成整个比例液力传动变速箱的比例液压控制系统,系统更为简单,并且F、R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器任意控制,可以实现快速、平稳、无冲击的换挡操作,使得变速箱的操作更为舒适,变速箱的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力传动变速箱
本技术属于机械动力传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叉车、牵引车等工程机械上的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
技术介绍
目前,叉车用液力传动变速箱普遍采用电磁换向阀、缓冲阀、微动阀等组合的液压控制回路,配合换挡开关等元件控制换挡过程形成变速箱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种缺陷:1、采用微动踏板、刹车踏板以及油门踏板三板组合布局,增加了驾驶操作复杂性;2、离合器结合过程固定不变,无法适应工况变化,换挡过程冲击大,挂挡刹车时大量的动力消耗在液力变矩器上导致油温上升,系统能耗加大,寿命降低;3、很多情况下,操作人把微动踏板当做刹车使用,经常长时间踩微动踏板使变速箱长期处于半联动过载状态,会导致摩擦片烧毁、变速箱损坏。以上缺陷影响了变速箱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使得其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采采用电液比例换向阀为主要元件构成整个比例液力传动变速箱的比例液压控制系统,替换传统系统中的电磁阀、缓冲阀以及微动阀,整个系统更为简单,并且F、R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器任意控制,可以实现快速、平稳、无冲击的换挡操作,使得变速箱的操作更为舒适,变速箱的寿命更长。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之间通过万向联轴节实现动力传递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通过弹性支座组件实现箱体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固定一起的变速箱壳体和变矩器壳体,变矩器壳体内设置变矩器总成,变速箱壳体内设置输出齿轮、输出法兰、中间轴总成、输入轴总成、进油轴套总成、主动齿轮、PTO齿轮和内泵齿轮,输入轴总成包括前进档离合器,中间轴总成包括后退档离合器;所述比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总成、主调压阀、液力变矩器、溢流阀和冷却器,油泵总成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调压阀、液力变矩器、溢流阀和冷却器,油泵总成经主调压阀、液力变矩器和冷却器连接至润滑油路,油泵总成经主调压阀和溢流阀连接至回油油路;所述前进档离合器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A连接,后退档离合器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B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A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并联后再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与油泵总成的输出端连接;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电液比例换向阀A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均不工作时,前进档离合器和后退档离合器均接回油油路,均处于分离状态,无动力传递,变速箱为空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进入前进档离合器,前进档离合器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B不工作,后退档离合器接回油油路,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前进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前进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进入后退档离合器,后退档离合器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A不工作,前进档离合器接回油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后退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后退档状态;油泵总成安装在变速箱壳体外面,所述油泵总成包括油泵体、油泵盖、油泵输入轴、油泵主动齿轮、油泵被动齿轮、钢球、弹簧、螺塞;油泵体为铸件,铸有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由油泵主动齿轮和油泵被动齿轮分隔进而在油泵体和油泵盖围成的空腔内形成压油室和吸油室,油泵盖上设有连接压油室和吸油室的通道,弹簧赋予钢球关闭该通道的趋势,弹簧的一端与钢球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螺塞相抵,螺塞与油泵盖固定连接,油泵输入轴与内泵齿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泵总成的两端分别接有过滤器和精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器驱动桥总成包括固定一起的差速器座总成、差速器盖和左右支架,差速器座总成和差速器盖之间设置输入法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螺伞组件,输入法兰通过万向联轴节与变速箱总成的输出法兰传动连接,输入法兰上套装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齿轮套装在螺伞组件上,螺伞组件一端与差速器总成传动连接,差速器总成设置在差速器座总成和前盖板之间,螺伞组件另一端连接锁紧螺母,端盖封闭差速器盖,左右支架内均安装一半轴,左右支架上均安装左右制动器及制动毂。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座组件包括支架、连接螺栓、垫板和减震块;所述减震块包括相套接的金属支承环、金属支承套以及连接两者的橡胶减震垫:金属支承环具有同轴的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第二套筒部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筒部的内径,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通过套环部连接,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均为圆筒状,套环部具有环状平面;金属支承套呈圆筒状,金属支承套与金属支承环同轴套设,橡胶减震垫与两者一体成型,金属支承套的一端缩进在金属支承环的第一套筒部内,金属支承套的另一端伸出金属支承环的第二套筒部外,第一套筒部与金属支承套之间形成有间隙,橡胶减震垫的一端在该间隙处形成有第一环状凹槽,橡胶减震垫的另一端在第二套筒部和金属支承套的空隙处形成有第二环状凹槽,第二环状凹槽的直径大于第一环状凹槽的直径;其中,支架固定在变速箱总成壳体上,一个连接螺栓依次穿过一个垫板、一个减震块、支架、另一个减震块和另一个垫板后与减速器驱动桥总成的壳体固定连接,两个减震块的金属支承环均与支架固定,两个减震块的金属支承套各与一个垫板固定,两个减震块的金属支承环的第一套筒部分别从上下插入支架上的通孔内,两个减震块的金属支承环的套环部分别与支架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筒部与套环部的结合处形成有环状凹凸结构,第二套筒部边缘形成有外翻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状凹槽的深度超过套环部,第二环状凹槽的深度接近套环部从而与第一环状凹槽形成交错。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采用电液比例换向阀为主要元件构成整个比例液力传动变速箱的比例液压控制系统,替换传统系统中的电磁阀、缓冲阀以及微动阀,整个系统更为简单,并且F、R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器任意控制,可以实现快速、平稳、无冲击的换挡操作,使得变速箱的操作更为舒适,变速箱的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液力传动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速箱总成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变速箱总成的外形图; 图4是减速器驱动桥总成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油路原理图; 图6是弹性支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9是支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油泵总成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液力传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总成I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所述变速箱总成I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通过弹性支座组件实现箱体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I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之间通过万向联轴节8和螺栓7实现动力传递连接。 如图1所示,弹性支座组件,包括支架2、连接螺栓3、垫板4和减震块5。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减震块5包括相套接的金属支承环51、金属支承套52以及连接两者的橡胶减震垫53:金属支承环51具有同轴线的第一套筒部511和第二套筒部513,第二套筒部513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筒部511的内径,第一套筒部5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总成(1)、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和比例液压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总成(1)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之间通过万向联轴节(8)实现动力传递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1)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通过弹性支座组件实现箱体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1)包括固定一起的变速箱壳体(9)和变矩器壳体(12),变矩器壳体(12)内设置变矩器总成(14),变速箱壳体(9)内设置输出齿轮(10)、输出法兰(11)、中间轴总成(13)、输入轴总成(15)、进油轴套总成(16)、主动齿轮(17)、PTO齿轮(18)和内泵齿轮(19),输入轴总成(15)包括前进档离合器(151),中间轴总成(13)包括后退档离合器(131);所述比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总成(20)、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溢流阀(212)和冷却器(141),油泵总成(20)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溢流阀(212)和冷却器(141),油泵总成(20)经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和冷却器(141)连接至润滑油路,油泵总成(20)经主调压阀(211)和溢流阀(212)连接至回油油路;所述前进档离合器(151)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连接,后退档离合器(131)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并联后再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与油泵总成(20)的输出端连接;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均不工作时,前进档离合器(151)和后退档离合器(131)均接回油油路,均处于分离状态,无动力传递,变速箱为空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进入前进档离合器(151),前进档离合器(151)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不工作,后退档离合器(131)接回油油路,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前进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前进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进入后退档离合器(131),后退档离合器(131)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不工作,前进档离合器接回油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后退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后退档状态;所述油泵总成(20)安装在变速箱壳体(9)外面,所述油泵总成包括油泵体(2001)、油泵盖(2005)、油泵输入轴(2002)、油泵主动齿轮(2003)、油泵被动齿轮(2004)、钢球(2006)、弹簧(2007)、螺塞(2008);油泵体(2001)为铸件,铸有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由油泵主动齿轮(2003)和油泵被动齿轮(2004)分隔进而在油泵体(2001)和油泵盖(2005)围成的空腔内形成压油室和吸油室,油泵盖(2005)上设有连接压油室和吸油室的通道,弹簧(2007)赋予钢球(2006)关闭该通道的趋势,弹簧(2007)的一端与钢球(2006)相抵,弹簧(2007)的另一端与螺塞(2008)相抵,螺塞(2008)与油泵盖(2005)固定连接,油泵输入轴(2002)与内泵齿轮(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传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总成(I)、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和比例液压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总成(I)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之间通过万向联轴节(8)实现动力传递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I)和减速器驱动桥总成(6)通过弹性支座组件实现箱体连接;所述变速箱总成(I)包括固定一起的变速箱壳体(9)和变矩器壳体(12),变矩器壳体(12)内设置变矩器总成(14),变速箱壳体(9)内设置输出齿轮(10)、输出法兰(11)、中间轴总成(13)、输入轴总成(15)、进油轴套总成(16)、主动齿轮(17)、PTO齿轮(18)和内泵齿轮(19),输入轴总成(15)包括前进档离合器(151),中间轴总成(13)包括后退档离合器(131);所述比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总成(20)、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溢流阀(212)和冷却器(141),油泵总成(20)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溢流阀(212)和冷却器(141),油泵总成(20)经主调压阀(211)、液力变矩器(14)和冷却器(141)连接至润滑油路,油泵总成(20)经主调压阀(211)和溢流阀(212)连接至回油油路;所述前进档离合器(151)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连接,后退档离合器(131)与两位三通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连接,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并联后再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与油泵总成(20)的输出端连接;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均不工作时,前进档离合器(151)和后退档离合器(131)均接回油油路,均处于分离状态,无动力传递,变速箱为空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进入前进档离合器(151),前进档离合器(151)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不工作,后退档离合器(131)接回油油路,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前进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前进挡状态;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工作时,部分动力油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13)和电液比例换向阀B(215)进入后退档离合器(131),后退档离合器(131)接合,电液比例换向阀A(214)不工作,前进档离合器接回油处于分离状态,动力往后退方向传递,变速箱为后退档状态;所述油泵总成(20)安装在变速箱壳体(9)外面,所述油泵总成包括油泵体(2001)、油泵盖(2005)、油泵输入轴(2002)、油泵主动齿轮(2003)、油泵被动齿轮(2004)、钢球(2006)、弹簧(2007)、螺塞(2008);油泵体(2001)为铸件,铸有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由油泵主动齿轮(2003)和油泵被动齿轮(2004)分隔进而在油泵体(2001)和油泵盖(2005)围成的空腔内形成压油室和吸油室,油泵盖(2005)上设有连接压油室和吸油室的通道,弹簧(2007)赋予钢球(2006)关闭该通道的趋势,弹簧(2007)的一端与钢球(2006)相抵,弹簧(2007)的另一端与螺塞(2008)相抵,螺塞(2008)与油泵盖(2005)固定连接,油泵输入轴(2002)与内泵齿轮(19)连接。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刚强王冬剑徐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金道齿轮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