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318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和若干个线圈所述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地套装在所述若干个磁极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所述极间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架、螺栓、螺母和止动垫圈,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一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对的绝缘板的外侧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上部;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支架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间支架的安装结构,不会损伤线圈的绝缘,还能对相邻磁极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I’和若干个线圈2’,若干个线圈2’ 一一对应地套装在若干个磁极I’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2’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3’,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3’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 传统的极间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4’,螺栓5’和止动垫圈6’,支架本体4’ 一般为胶木板,支架本体4’撑于两个相对的绝缘板3’之间,即位于相邻的两磁极之间,再用一根螺栓5’固定在磁轭上,螺栓5’的尾部拧入磁轭内,止动垫圈6’安装螺栓5’的头部和支架本体4’的上表面之间。在对于整体尺寸紧凑而极数较多使得极间距离比较小的电机来说,螺栓5’通常会由于套在磁极上的两个线圈间距离太小而伸不到磁轭上,必须在线圈底部开设倒角7’,而这将破坏线圈的对地绝缘。而极间位置狭小以及这类电机又为船用电机,其使用环境比较潮湿,使得极间更容易爬电,所以有效地绝缘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不会损伤线圈的绝缘,还能对相邻磁极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易安装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位置,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和若干个线圈,所述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地套装在所述若干个磁极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所述极间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架本体、螺栓、螺母和止动垫圈,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一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对的绝缘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分别相对应地开设一缺口; 所述支架本体为一块胶木板,所述支架本体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上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开设一螺栓安装孔; 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 所述螺母安装在所述螺栓的尾部,所述螺母的径向两侧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缺口和第二支撑板的缺口内; 所述止动垫圈安装在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之间。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其中,所述止动垫圈为单耳止动垫圈。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均为所述绝缘板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固定支架本体用的螺栓通过与螺母及两侧的撑板配合,实现极间支架结构的紧固,螺栓的尾部不需要拧入磁轭内,既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又不会损伤线圈绝缘,还能对相邻磁极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易安装,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位置,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极间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极间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I和若干个线圈2,若干个线圈2 —一对应地套装在若干个磁极I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2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3,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3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极间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支架本体6、螺栓7、螺母8和止动垫圈9。 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对的绝缘板3的外侧面上,第一支撑板4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5的下部分别相对应地开设一缺口 41、51 ;支架本体6为一块胶木板,支架本体6撑于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之间的上部,支架本体6的中部开设一螺栓安装孔;螺栓7的尾部穿过螺栓安装孔,螺栓7的头部位于支架本体6的上表面上;螺母8安装在螺栓7的尾部,螺母8的径向两侧一一对应地卡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缺口 41和第二支撑板的缺口 51内;止动垫圈9安装在螺栓7的头部和支架本体6的上表面之间。止动垫圈9为单耳止动垫圈。 第一支撑板4的长度和第二支撑板5的长度相同,且第一支撑板4的长度和第二支撑板5的长度均为绝缘板3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支撑板4的下部的中间开设一缺口 41,第二支撑板5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板4的结构相同。 在安装本技术的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时,螺栓7的尾部不需要拧入磁轭内,螺栓7的长度小于传统的极间支架结构采用的螺栓的长度,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邻的绝缘板3侧面上,用支架本体6的两侧——对应地压紧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上各开有一缺口 41、51,螺母8的径向两侧一一对应地卡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缺口 41和第二支撑板的缺口 51内,这样一来,螺栓7越往下拧,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就被压得越紧,螺母8就可靠卡入第一支撑板的缺口 41和第二支撑板的缺口 51内,无法松脱,而螺母8又拉住了螺栓7,此外,螺栓7和支架本体6之间垫入一单耳止动垫圈9,待螺栓7拧紧后,单耳止动垫圈9翻遍锁住、固定,已达到整个极间支架系统可靠固定。 本技术的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首次在工号Z16F1310652、Z16F1310653、Z16F1310654、Z16F1310655 TFffS 2218-10 电机中使用,由于极间位置比较狭小,两极间的磁极线圈靠近磁轭的几圈间隔位置非常小,固定极间支架的螺栓根本无法深入磁轭,除非在下方几匝磁极线圈底部倒角,但倒角后,磁极线圈外侧的整体绝缘被破坏,而极间位置狭小以及这类电机又为船用电机,其使用环境比较潮湿,使得极间更容易爬电,所以有效地绝缘非常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此次采用的新型极间支架,固定支架本体用的螺栓通过与螺母及两侧的撑板配合,实现紧固,既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又不会损伤线圈绝缘,还能对相邻磁极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易安装。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不会损伤线圈的绝缘,还能对相邻磁极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易安装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位置,不受极间位置狭小的影响。 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和若干个线圈,所述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地套装在所述若干个磁极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架本体、螺栓、螺母和止动垫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一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对的绝缘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分别相对应地开设一缺口;所述支架本体为一块胶木板,所述支架本体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上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开设一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螺母安装在所述螺栓的尾部,所述螺母的径向两侧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缺口和第二支撑板的缺口内;所述止动垫圈安装在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的极间支架结构,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若干个磁极和若干个线圈,所述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地套装在所述若干个磁极上,每两个相邻的线圈的相对侧面上各紧贴着一个绝缘板,每两个相对的绝缘板之间设置一极间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架本体、螺栓、螺母和止动垫圈,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一对应地紧贴在两个相对的绝缘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分别相对应地开设一缺口; 所述支架本体为一块胶木板,所述支架本体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上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开设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玮许先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