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增权专利>正文

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285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平台和两个移动架,平台的两端连接至移动架的顶部,平台包括多个标准三角桁架、多个平台连接桁架和多根支撑杆,标准三角桁架彼此连接形成主承力桁架,平行的两个主承力桁架之间通过平台连接桁架和支撑杆连接为整体;移动架包括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均设置于移动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大型商业广场内部的沿口、沿边的空洞区域的现场施工,无需满堂脚手架,大大改善了施工环境,提高了作业工效,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反复投资,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
[0001 ] 本技术涉及现场施工领域中,尤其是一般大型商业广场室内精装饰项目现场施工的一种附助设施,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通常而言,大型商业广场室内精装饰工程均需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区域内作业,而且一般均需要搭设大量施工脚手架以满足施工人员到达各区域位置作业面的要求,特别是大型商业广场内部各层面的商铺,通常是以走道、自动扶梯以及大小中厅与商铺相贯通,因此,形成了许多沿口、沿边的空洞区域。在施工时需搭设满堂脚手架以保证天花吊顶区域、大中厅边缘的扶栏及立面区域的施工。 这种传统的脚手架施工作业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整个施工区域被脚手架分割得支离破碎,使得各工种作业的空间交叉给施工带来不便,同时还涉及到物料就位与施工人员活动空间的相互干涉,尤其是对施工周期和工效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通过对现场施工作业环境的分析和探索,要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就必须改变和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其关键是把被脚手架干涉的作业面释放出来,并采用一个既能满足各工种和各工序施工的要求,又能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易组装、可移动、便搬运的施工工艺装备,以取代传统的满堂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商业广场内部的沿口、沿边的空洞区域施工中必须搭设满堂脚手架的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平台和两个移动架,平台的两端连接至移动架的顶部,平台包括多个标准三角桁架、多个平台连接桁架和多根支撑杆,标准三角桁架彼此连接形成主承力桁架,平行的两个主承力桁架之间通过平台连接桁架和支撑杆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移动架包括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均设置于移动架的底部。 标准三角祐1架包括一根第一横杆、两根第一斜杆和一根第一竖杆,其中,第一横杆和两个第一斜杆的端部彼此相接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第一竖杆垂直于第一横杆并且从第一横杆的中点朝着两根第一斜杆的交点延伸。 标准三角桁架还包括两个左右连接板、一个大连接板和一个中连接板,其中,两个左右连接板分别对称固定于第一横杆的两端;大连接板固定于两根第一斜杆的交点处;中连接板固定于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的连接处。 左右连接板设置有两个标准螺栓孔和一个剪力块开口 ;大连接板上设置四个与邻近的左右连接板对应的标准螺栓孔和两个剪力块,剪力块卡于邻近的剪力块开口中,大连接板垂直于标准三角桁架平面的方向固定有连接耳板。 平台连接桁架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之间分别垂直固定三根第二竖杆,相邻的第二竖杆之间用斜向的第二斜杆固定。 两根第二横杆的端部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接角钢连接,两个连接角钢关于上下两根第二横杆的连线对称;连接角钢靠近上端的第二横杆处设置有与连接耳板对应的耳板孔;连接角钢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大连接板对应的标准螺栓孔,连接角钢上的标准螺栓孔之间还设置有与剪力块对应的剪力块开口。 移动架包括两根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布置的横梁,横梁上沿竖直方向且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两个第一矩形桁架,横梁之间沿垂直于横梁的方向固定有两个第二矩形桁架。 行走轮设置于第二矩形桁架底部中点处,行走轮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横梁的长度方向。 螺杆顶升机构穿过横梁并且分别固定于横梁两端。 连接横梁和两根横梁端部之间分别通过螺栓和连接耳板固定有支撑梯架。 本技术通过多个标准三角桁架、多个平台连接桁架和多根支撑杆连接形成平台,平台的两端连接至移动架的顶部,从而可以在大型商业广场内部的沿口、沿边的空洞区域施工中通过推动该移动操作平台完成施工,而无需搭设满堂脚手架。本技术的标准三角桁架和平台连接桁架等均设计为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将若干个标准三角桁架和平台连接桁架连接起来,即可组装成不同跨度的操作平台,主承力桁架的长度可根据现场工况需求按标准三角桁架模数调整。具有一般专业知识的操作人员即可组装成形,使用完毕拆卸后,在集中堆放和仓储时,不需特殊的分类编号。轻颖的标准三角桁架单元标准件,可工厂化加工制作,保证了制作精度和组装时的互换性。所有结构件的单件重量都控制在限于二人即可操作拆装和搬运,不需借助其它起重吊装设备。本技术的操作平台在现场使用时,可通过人力推移,将平台灵活地移动到施工作业面的任意位置和区域,实现以点到线,以线到面的立体施工空间,并不需要其它牵引设备。本技术的操作平台通过标准三角桁架连接板的剪力块和平台连接桁架的连接耳板的二次保险实现自身的安全性,通过主承力桁架兼为安全扶拦实现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本技术与传统脚手架的施工成本相比,大大改善了施工环境,提高了作业工效,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反复投资,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标准三角祐1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标准三角桁架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标准三角祐1架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平台连接祐1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平台连接桁架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平台连接祐1架的侧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移动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移动架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移动架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标准三角桁架与平台连接桁架的连接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标准三角祐1架与平台连接祐1架的连接侧视图; 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一种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的另一种安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平台10和两个移动架20,平台10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架20连接。平台10的主体由多个标准三角桁架11相互连接构成;每个移动架20包括两根横梁21、两个行走轮24、四个螺杆顶升机构25和两个第二矩形桁架28。 具体地,参见图2,平台10包括两列平行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由标准三角桁架11组成的两组主承力桁架,两组主承力桁架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所述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平台和两个移动架,所述平台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多个标准三角桁架、多个平台连接桁架和多根支撑杆,所述标准三角桁架彼此连接形成主承力桁架,平行的两个所述主承力桁架之间通过平台连接桁架和支撑杆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移动架包括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所述行走轮和所述螺杆顶升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移动架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所述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平台和两个移动架,所述平台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包括多个标准三角桁架、多个平台连接桁架和多根支撑杆,所述标准三角桁架彼此连接形成主承力桁架,平行的两个所述主承力桁架之间通过平台连接桁架和支撑杆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移动架包括行走轮和螺杆顶升机构,所述行走轮和所述螺杆顶升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移动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三角桁架包括一根第一横杆、两根第一斜杆和一根第一竖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和两个所述第一斜杆的端部彼此相接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竖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杆并且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点朝着两根所述第一斜杆的交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三角桁架还包括两个左右连接板、一个大连接板和一个中连接板,其中,所述两个左右连接板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大连接板固定于两根所述第一斜杆的交点处;所述中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竖杆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大跨度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连接板设置有两个标准螺栓孔和一个剪力块开口 ;所述大连接板上设置四个与邻近的左右连接板对应的标准螺栓孔和两个剪力块,所述剪力块卡于邻近的剪力块开口中,所述大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标准三角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增权林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潘增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