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282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11: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包括桩体和铺设于桩体顶部的褥垫层,桩体包括高压旋喷桩和贯穿于高压旋喷桩内部的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的长度大于高压旋喷桩的长度。本复合地基中,充分利用高压旋喷桩固化和置换天然地基,利用预应力管桩挤密扩大高压旋喷桩的直径,增强高压旋喷桩与其桩侧土体的侧阻力,同时,预应力管桩大幅度提高了高压旋喷桩桩身强度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也加固了不同深度的地基土。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增加高压旋喷桩的数量和缩小桩间距来达到高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在满足了加固地基、减少基础沉降和防止不均匀沉降的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地基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地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广泛采用旋喷桩对软弱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解决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变形量过大的问题,减少地基变形和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后期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高且场地软弱地基土的分布极为不均时,为有效对地基进行加固并减少地基变形和防止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而采用单一的旋喷桩处理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单纯通过增加桩数、增加桩长或减小桩径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的同时,造成施工造价的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如何在满足地基加固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的要求的基础上,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地基,以在满足地基加固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的要求的基础上,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种复合地基,包括桩体和铺设于桩体顶部的褥垫层,所述桩体包括高压旋喷桩和贯穿于所述高压旋喷桩内部的预应力管桩,所述预应力管桩的长度大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长度。 优选地,上述复合地基中,所述褥垫层为碎石褥垫层。 优选地,上述复合地基中,所述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30cm。 优选地,上述复合地基中,所述桩体为三角形阵列、矩形阵列或梅花形阵列排布形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地基中,桩体由高压旋喷桩和贯穿在其中的预应力管桩组成,充分利用高压旋喷桩固化和置换天然地基,利用预应力管桩挤密扩大高压旋喷桩的直径,增强高压旋喷桩与桩侧土体的侧阻力,同时,预应力管桩大幅度提高了高压旋喷桩强度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预应力管桩的长度大于高压旋喷桩的长度,实现加固不同深度地基土的目的。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增加高压旋喷桩的数量、增加桩长和缩小桩间距来达到高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因此,在满足了加固地基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的要求的基础上,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 上述图1和图2中,褥垫层1、桩体2、高压旋喷桩21、预应力管桩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在满足地基加固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要求的基础上,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的首I]视图。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包括桩体2和铺设在桩体2顶部的褥垫层1,桩体2之间为土体,其中,桩体2包括高压旋喷桩21和预应力管桩22,预应力管桩22沿高压旋喷桩21的轴线方向贯穿于高压旋喷桩21的内部。 上述复合地基中,桩体2由高压旋喷桩21和贯穿在其中的预应力管桩22组成,充分利用高压旋喷桩21固化和置换天然地基,利用预应力管桩22挤密扩大高压旋喷桩21的直径,增强高压旋喷桩21与桩侧土体的侧阻力,同时,预应力管桩22大幅度提高了高压旋喷桩21强度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预应力管桩22的长度大于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可加固不同深度软弱地层。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增加高压旋喷桩21的数量、增加桩长和缩小桩间距来使复合地基达到高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因此,在满足了加固地基和减少地基变形及防止不均匀沉降要求的基础上,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进一步优化桩体,本实施例中的预应力管桩22的长度大于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使预应力管桩22更加深入土体中,从而提高了桩体2的处理深度,使复合地基的抗变形能力更强。当然,根据实际的地层情况设计预应力管桩22和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两者长度还可以相等。 作为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地基的褥垫层I为碎石褥垫层,除了采用碎石褥垫层之外,褥垫层I还可以由灰土、砂石。矿渣、素混凝土等组成。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30cm。碎石褥垫层太厚则不能发挥桩体2组合后的优点,太薄则承载力过于集中在桩体2上,因此,采用本技术的尺寸能够使碎石褥垫层发挥较好地作用,使桩与土协同承担荷载。 对桩体2的排布进行优化,本实施例中的桩体2采用三角形阵列、矩形阵列或梅花形阵列等排布形式,只要能够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根据实际的场地情况进行排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用于建造以上实施例和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复合地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按照设计好的桩位将喷射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计标高。 步骤S2、按设计规定的速度、压力和浆液浓度进行喷射注浆,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提升喷射头,由上而下旋转喷射注浆,形成高压旋喷桩21。 步骤S3、旋喷完成提出喷头,按照设计要求,在高压旋喷桩21开始凝结前,将预应力管桩22沿高压旋喷桩21的轴线方向打入或压入高压旋喷桩21中,至设计标高;预应力管桩22的长度大于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完成桩体2。 步骤S4、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施工场地地层条件,在桩体2顶部铺设20?30cm厚的碎石褥垫层,实现由桩体2与桩间土协同承担上部荷载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地基,包括桩体(2)和铺设于所述桩体(2)顶部的褥垫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包括高压旋喷桩(21)和贯穿于所述高压旋喷桩(21)内部的预应力管桩(22),所述预应力管桩(22)的长度大于所述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包括桩体(2)和铺设于所述桩体(2)顶部的褥垫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包括高压旋喷桩(21)和贯穿于所述高压旋喷桩(21)内部的预应力管桩(22),所述预应力管桩(22)的长度大于所述高压旋喷桩(21)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景文曾德清李正坤冯世清姚文宏张芬高岩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