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333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液系统,具有伸入供液桶底部的吸液单元,在承载供液桶的底板下方设置弹性件,并设置有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吸液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根据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当供液桶内液体较多时,弹性件被压缩,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开始工作;当供液桶内液体较少时,弹性件伸长,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停止工作。此供液系统能够在液体较少时断开吸液单元的工作,防止吸空现象,且能提示更换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液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水质监测中形形色色的监测仪器中,大多数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水质指标的监测。这类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测量的监测仪器通常包括药剂桶和吸液管,通过所述吸液管将药剂桶中的液体药剂吸出,以用于后续的水质监测。 为了使药剂桶中的药剂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吸液管通常伸入药剂桶底部,但为了使药液顺畅流动,吸液管不会与药剂桶底部接触。如此一来,随着药剂桶内的液面下降至接近吸液管的管口时,可能造成管口出现吸空现象,即有部分气泡进入吸液管,影响后续药液对水质的监测。因此,为了防止上述吸空现象,通常需要在液面降至接近吸液管的管口之前,对药剂桶内的药剂进行更换或添加,但提前更换药剂会对药剂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置,既能够防止在监测中出现药剂吸空现象,有能避免过早更换药剂带来的浪费。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液系统,包括: 供液桶; 吸液单元,伸入所述供液桶底部,用于将所述供液桶内部的液体吸出; 底板,设置于所述供液桶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供液桶;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 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吸液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底板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托板,所述底板另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托板。 可选的,所述底板和托板的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吸液单元为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伸入所述供液桶底部并位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电源、液泵和开关,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开关并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合,所述液泵连接所述吸液单元以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 可选的,所述开关包括开关上部和开关下部,所述开关上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开关下部固定于所述托板上。 可选的,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于所述供液桶的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供液系统具有伸入供液桶底部的吸液单元,在承载供液桶的底板下方设置弹性件,并设置有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吸液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当供液桶内液体较多时,弹性件被压缩,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当供液桶内液体较少时,弹性件伸长,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停止工作。此供液系统能够在液体较少时断开吸液单元的工作,防止吸空现象,且能提示更换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液系统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液系统不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供液系统包含供液桶10、吸液单元30、底板31、弹性件50和控制单元20。 所述吸液单元30伸入所述供液桶10的底部,用于将所述供液桶10内部的液体吸出。为了使液体顺利被吸出,优选方案中,吸液单元30不与供液桶10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31设置于所述供液桶10的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供液桶10。所述弹性件50也设置于所述底板31的下方,其可根据所述底板31上供液桶10的重量控制自身的形变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0与所述底板31底面的一侧连接。所述吸液单元30为一吸液管。当供液桶10中的液体较少时,弹性件50弹起,使供液桶10倾斜,所述吸液单元30伸入倾斜后的供液桶10的底部。其中,弹性件50的弹力可自由选择,其弹力达到当供液桶10内的液体少到需要更换时,弹性件50正好能弹起而使开关22断开即可。 如图1所示,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连接所述弹性件50和所述吸液单元30,用于根据所述弹性件50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30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为一控制电路,包括互相连接的电源21、液泵23和开关22。所述电源21用于为控制单元20供电,所述弹性件50连接所述开关22并控制所述开关22的开合,所述液泵23连接所述吸液单元30,所述控制单元20根据所述弹性件50的形变程度通过液泵23控制所述吸液单元30工作。具体的,液泵23设置于所述吸液单元30上。 图1为供液系统工作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时供液桶10内的液体较多,所述弹性件50发生形变被压扁,控制单元20的开关22接通使得开关21和液泵23构成回路,液泵23开始工作,即通过吸液单元30将供液桶10中的液体抽出。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供液系统不工作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此时供液桶10内的液体较少,因此重量较轻,弹性件50的弹力促使底板31与弹性件50连接的一侧翘起。由于弹性件50连接了吸液单元20的开关22,此时开关22断开,液泵23停止工作。基于此,工作人员即可得知供液桶10内的液体较少,需要及时更换其中的液体。 较佳的,本技术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止挡部40,所述止挡部40设置于供液桶10的周围。由于当供液桶10内的液体较少时其会因弹性件50的弹起而倾斜,如图2所示,此时止挡部40的设置能防止供液桶10倒塌。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环绕供液桶10的周围设置,且止挡部40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当供液桶10倾斜时能更好地固定供液桶1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1的下方还具有托板32,所述底板31底面的一侧通过所述弹性件50连接所述托板32,所述底板31底面的另一侧可旋转连接所述托板32。为了使供液桶10更稳固,底板31和托板32的大小相同,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具体的,弹性件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底板31和托板32的一侧平行排开,以增加底板31在被弹起时的稳固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22包括上部22a和下部22b,上部22a固定于底板31的下表面,下部22b固定于托板32的上表面,当弹性件50将底板31与托板32撑开时,上部22a和下部22b分离,使得开关22断开;当弹性件50被完全压缩时,底板31与托板32紧贴,上部22a和下部22b连接,使得开关22闭合。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50与和开关2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弹性件22也可以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开关22,实现开关22的断开和闭合。具体的连接方式,本技术不作限制。 本技术可用于水质监测。具体的,在供液桶10中盛放一定量的监测药液,使所述弹性件50被压缩,控制单元20的开关22闭合,液泵23开始工作,从供液桶10中吸取监测药液至外部监测仪器,即可实现水质监测。当供液桶10中的监测药液较少,需要更换时,弹性件50弹起,吸液单元的开关22断开,液泵停止工作,从而防止了吸空现象。 下面详细介绍本技术所述供液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当供液桶10内的液体较多时,所述弹性件50发生形变被压扁,控制单元20的开关22接通使得开关21和液泵23构成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液桶;吸液单元,伸入所述供液桶底部,用于将所述供液桶内部的液体吸出;底板,设置于所述供液桶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供液桶;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吸液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液桶; 吸液单元,伸入所述供液桶底部,用于将所述供液桶内部的液体吸出; 底板,设置于所述供液桶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供液桶;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 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吸液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程度控制所述吸液单元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底板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托板,所述底板另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托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