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13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包括输送构件、安装在输送构件下方的驱动箱和支架,所述输送构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套装在从动辊与主动辊上的输送带,驱动箱与输送构件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铰链轴,输送构件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孔,驱动箱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孔,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通孔,第一铰链轴穿过所述铰链孔和输送构件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第二铰链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输送构件另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分三大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方便拆卸安装,更易于运输,且通过支架实现对不平整地面的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包括输送构件、安装在输送构件下方的驱动箱和支架,所述输送构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套装在从动辊与主动辊上的输送带,驱动箱与输送构件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铰链轴,输送构件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孔,驱动箱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孔,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通孔,第一铰链轴穿过所述铰链孔和输送构件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第二铰链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输送构件另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本专利技术分三大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方便拆卸安装,更易于运输,且通过支架实现对不平整地面的适应。【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
技术介绍
地震会在短时间内给人类造成很大灾难,其主要表现在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由此造成许多生灵被掩埋在废墟中,生命受到威胁。而在地震灾情发生后,将会有许多救援组织、机构、志愿者快速赶到现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在媒体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救援的场面,同时也可以发现救援过程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在救援过程中需要传递物品时大多是由一个人递到下一个人接力式传送。这样的传统方式不但效率不高,会耽误解救生命的宝贵时间,而且救援人的体力强度也很大,媒体中曾报道有人因此耗尽了所有精力和生命而由此成为民众学习的楷模。 之所以出现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是由于地震灾情的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其一是震后所形成的现场地形复杂,无法布置安放现有的成品输送机,而现有的成品输送机一般需要车辆装载或拖动运输,在地震时道路会被破坏,无法运送至救援场地。除地震灾害之外,风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恐怖破坏和世界局部战争等同样也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在这些情况下亦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设备完成生命救护和废墟清理时的物品输送工作。 在地震救援现场没有用到任何类型的输送机装备,现有大多救援组织、团队也没有配备输送机类装备。中国专利(CN102241316A)提供一种救援用传送装置,它只是输送机的一个部件,其特征是利用伸缩臂来减少存放和搬运时的体积,其中并没有提及该装置是如何放置及如何适应地震废墟的复杂地形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适应灾后复杂地形、结构简单的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输送构件、安装在输送构件下方的驱动箱和支架,所述输送构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套装在从动辊与主动辊上的输送带,驱动箱与输送构件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还包括两根铰链轴,输送构件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孔,驱动箱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孔,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通孔,第一铰链轴穿过所述铰链孔和输送构件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第二铰链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输送构件另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 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支架包括H型支撑架、与H型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杆A、设置在H型支撑架两侧的两个支撑杆B和两个支撑杆C,支撑杆B的上端通过锁紧环与H型支撑架的上端连接,支撑杆B的下端通过锁紧环与支撑杆C的一端连接,支撑杆C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环与H型支撑架的下端连接,支撑架B的末端设置地脚,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通孔是指沿着支撑杆A的轴线方向设置通孔。 2.所述驱动箱包括箱体,竖直安装在箱体内部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部的电机和设置在安装板下部的减速器,主动齿轮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套装在减速器输入轴的从动齿轮啮合,减速器输出轴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位于箱体外部的部分设置主动传动轮。 3.所述驱动箱的底部是内凹的。 4.所述输送构件的两侧设置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拆卸,单机适合震后复杂地形稳固放置,且单机的布置可适应凸凹不平的支撑表面,在工作时也可由多个单机组合工作,只要该设备配备的足够多,就可以适合震后废墟上坡、下坡、转弯等复杂地形和传递路径,很方便地将建筑残骸和室内用品等从所需的起始地点传递至终点,本专利技术将单机设备设计成由几个基本部分组装而成,在震后道路破坏或阻塞时,可用人力背负或用畜力运送部件,在现场可以很快组装投入工作,也即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只需根据地形情况调整好支架的姿态和输送构件的角度,接通电源,在运行时加以适当看护,设置的支架可本专利技术适合复杂地形,无需繁重体力负担。本专利技术可以沿着传输方向进行拼接,增加输送距离,也可以进行有角度的拼接,适应有弯度的输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箱外观的示意图; 图3是驱动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的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箱盖A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箱盖B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拆除输送带后输送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边框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联接杆的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托辊的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辊的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的示意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护板的示意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A的示意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B的示意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C的示意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地脚的示意图; 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锁紧环、锁紧螺栓的示意图; 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铰链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案例一: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主要由驱动箱10、输送构件20、支架30三部分组成,所述输送构件20和驱动箱10的之间设置传动机构,也即驱动箱10与输送构件20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且传动机构可以是链传动或带传动,也即动力是由驱动箱10经传动机构传输至输送构件20,还包括两根铰链轴(如图22所示),输送构件20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孔,驱动箱10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孔,所述支架30的上端设置通孔,第一铰链轴穿过所述铰链孔和输送构件20 —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第二铰链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输送构件20另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这样使得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开运输,且便于组装,更易于运送至救援场地。 结合图2至图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驱动箱10包括箱体11,竖直安装在箱体11内部的安装板111,设置在安装板111上部的电机12和设置在安装板111下部的减速器13,主动齿轮14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套装在减速器13输入轴的从动齿轮15啮合,减速器13输出轴与连接轴16连接,连接轴16位于箱体11外部的部分设置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如图2所示:驱动箱10外观呈箱体形状,箱体内用于安放电机12、减速器13及其它传动用零件,箱体11自身亦作为输送构件一端的支撑,箱体11上部设计有铰链孔,用于与输送构件20 —端的连接,箱体侧壁还应依需要设计有散热孔、电源插座、控制按钮等。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简易小型皮带输送机,包括输送构件、安装在输送构件下方的驱动箱和支架,所述输送构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套装在从动辊与主动辊上的输送带,驱动箱与输送构件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铰链轴,输送构件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孔,驱动箱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铰链孔,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通孔,第一铰链轴穿过所述铰链孔和输送构件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第二铰链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输送构件另一端的两个连接孔并在端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