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2892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上方的电机A、与电机A相连的传动杆A、与传动杆A相连的搅动片A;还包括安装在釜体上的物料循环装置,所述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的驱动泵、冷却装置、过滤装置;所述传输管靠近驱动泵的一端与釜体侧壁连通,另一端与釜体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冷却腔内填满蓄冷剂,还包括安装在冷却腔中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与传输管相通,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装置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循环装置的设置使得物料被充分利用,大大的节约了加工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记载了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上方的电机A、与电机A相连的传动杆A、与传动杆A相连的搅动片A;还包括安装在釜体上的物料循环装置,所述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的驱动泵、冷却装置、过滤装置;所述传输管靠近驱动泵的一端与釜体侧壁连通,另一端与釜体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冷却腔内填满蓄冷剂,还包括安装在冷却腔中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与传输管相通,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装置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本技术中,循环装置的设置使得物料被充分利用,大大的节约了加工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专利说明】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胶反应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物料的反应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反应釜对物料进行搅拌后,即将反应后的液体物料通过出料口排出,通常此时的物料没有被充分反应,利用一次即被排出,造成了资源和能量的浪费。且现有的反应釜只有一个搅拌装置,常常因为搅拌轴不够长不能对釜体底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从而影响最终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物料没有被充分反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本技术特提供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上方的电机A、与电机A相连的传动杆A、与传动杆A相连的搅动片A ;还包括安装在釜体上的物料循环装置,所述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的驱动泵、冷却装置、过滤装置;所述传输管靠近驱动泵的一端与釜体侧壁连通,另一端与釜体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冷却腔内填满蓄冷剂,还包括安装在冷却腔中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与传输管相通,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装置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滤装置上部的过滤网,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下端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由玻璃棉等非编织纤维组成。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釜体外的吸泵,还包括一端与吸泵连接,另一端放置在过滤网上的导管。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釜体下端的电机B、与电机B相连的传动杆B、与传动杆B相连的搅动片B。 在本技术中,循环装置的设置使得物料被充分利用,大大的节约了加工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冷却腔内填充的蓄冷剂在物料液体流经冷却管时释放出大量冷量,从而通过热交换使得流经的物料液体温度降低。在冷却装置外部设置透明的壳体,透明的壳体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冷却装置是否出现泄漏的现象,且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即使冷却装置泄漏,泄漏出的物体液料会留在空腔结构中,进而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过滤网和过滤层的设置使得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好,保证再次流入釜体中的物体液料不会掺杂其他杂质。吸泵定期吸收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物,进而避免固体颗粒物堵塞过滤网。电机B、传动杆B、搅动片B的设置保证能够充分搅拌釜体底部的物料。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闻效反应容器的结构不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釜体,2-电机Α,3-传动杆Α,4_搅动片Α,5_物料循环装置,6_传输管,7_驱动泵,8-冷却装置,9-过滤装置,10-冷却腔,11-冷却管,12-壳体,13-过滤网,14-过滤层,15-吸泵,16-导管,17-电机B,18-传动杆B,19-搅动片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釜体1、设置在釜体I上方的电机Α2、与电机Α2相连的传动杆A3、与传动杆A3相连的搅动片Α4 ;还包括安装在爸体I上的物料循环装置5,所述物料循环装置5包括通过传输管6依次连接的驱动泵7、冷却装置8、过滤装置9 ;所述传输管6靠近驱动泵7的一端与釜体I侧壁连通,另一端与釜体I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8包括冷却腔10,冷却腔10内填满蓄冷剂,还包括安装在冷却腔10中的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的两端与传输管6相通,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装置8外部的壳体12,所述壳体12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壳体12与冷却装置8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物料加入到釜体I中,通过搅动片Α4搅动,当搅动到适当程度时,打开驱动泵7使物料液体沿着传输管6进入冷却装置8中冷却,经冷却后的物料液体再经过传输管6传输到过滤装置9中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物体液料传至釜体I中再反应。经过几次循环,确认物料被充分反应后,再打开出料口将物料排出。循环装置5的设置使得物料被充分利用,大大的节约了加工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且在冷却腔10内填充蓄冷剂,蓄冷剂能够在物料液体流经冷却管11时释放出大量冷量,从而通过热交换使得流经的物料液体温度降低。在冷却装置8外部设置透明的壳体12,透明的壳体12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冷却装置8是否出现泄漏,且壳体12与冷却装置8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即使冷却装置8泄漏,泄漏出的物体液料会留在空腔结构中,进而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过滤装置9包括设置在过滤装置9上部的过滤网13,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13下端的过滤层14,所述过滤层14由玻璃棉等非编织纤维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物体液料先流经过滤网13,过滤网13将物体液料中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过滤后再流经过滤层14进行二次过滤,所述过滤层14由玻璃棉等非编织纤维组成,过滤性能好,能够将较小的固体颗粒物过滤。因此,过滤网13和过滤层14的设置使得过滤装置9的过滤性能好,保证再次流入釜体I中的物体液料满足条件,不会掺杂其他杂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釜体I外的吸泵15,还包括一端与吸泵15连接,另一端放置在过滤网13上的导管16。 在过滤网13上安装导管16,定期利用吸泵15吸收过滤网13上的固体颗粒物,进而避免固体颗粒物堵塞过滤网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釜体I下端的电机B17、与电机B17相连的传动杆B18、与传动杆B18相连的搅动片B19。 在传动杆A3太短时,搅动片A4将无法使釜体I底部的物料得到充分搅拌,此时开启位于釜体I下端的电机B17,电机B17将使搅动片B19旋转,旋转的搅动片B19将使釜体I底部的物料得到充分搅拌。因此电机B17、传动杆B18、搅动片B19的设置能够保证充分搅拌物料。【权利要求】1.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爸体(I)、设置在爸体(I)上方的电机A (2)、与电机A (2)相连的传动杆A (3)、与传动杆A (3)相连的搅动片A (4);还包括安装在釜体(I)上的物料循环装置(5),所述物料循环装置(5)包括通过传输管(6)依次连接的驱动泵(7)、冷却装置(8)、过滤装置(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反应釜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设置在釜体(1)上方的电机A(2)、与电机A(2)相连的传动杆A(3)、与传动杆A(3)相连的搅动片A(4);还包括安装在釜体(1)上的物料循环装置(5),所述物料循环装置(5)包括通过传输管(6)依次连接的驱动泵(7)、冷却装置(8)、过滤装置(9);所述传输管(6)靠近驱动泵(7)的一端与釜体(1)侧壁连通,另一端与釜体(1)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8)包括冷却腔(10),冷却腔(10)内填满蓄冷剂,还包括安装在冷却腔(10)中的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的两端与传输管(6)相通,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装置(8)外部的壳体(12),所述壳体(12)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壳体(12)与冷却装置(8)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徐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氟迪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