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363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获机,在将驾驶部设定在规定高度而保持前方视线良好时,尽可能缩短支承该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的上下方向长度,在避免增加驾驶部框架自身的强度和使用数量的同时提高刚性。车体框架具有:搭载有作业装置的主框架(10)及与该主框架(10)连结并设置有驾驶部框架(6)的支承台框架(12),支承台框架(12)在比主框架(10)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具有支承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6)的设置部(12a),配置于传动部(21)的驱动行驶装置的驱动轴配置在比该支承台框架(12)靠近下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收获机,在将驾驶部设定在规定高度而保持前方视线良好时,尽可能缩短支承该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的上下方向长度,在避免增加驾驶部框架自身的强度和使用数量的同时提高刚性。车体框架具有:搭载有作业装置的主框架(10)及与该主框架(10)连结并设置有驾驶部框架(6)的支承台框架(12),支承台框架(12)在比主框架(10)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具有支承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6)的设置部(12a),配置于传动部(21)的驱动行驶装置的驱动轴配置在比该支承台框架(12)靠近下方的位置。【专利说明】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收获机中,传动部、驾驶部相对于车体框架车体框架的支承结构的改良,该收获机具有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车体框架、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部、能够供操纵者搭乘的驾驶部。
技术介绍
作为如上所述的具有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车体框架、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部、能够供操纵者搭乘的驾驶部的收获机,公知有下述【I】中记载的收获机。 【I】一种收获机,其具有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车体框架、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部、能够供操纵者搭乘的驾驶部及支承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158258号公报(第〔0074、0075〕段,图5、图8、图10、图12) 具有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的收获机的驾驶部即驾驶室利用由多个长条的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构成的驾驶部框架支承在车体框架上。由此,在将驾驶部支承在相对于地面较高的位置而容易进行视野良好的收割作业这一方面是有用的,但是由于内侧框架和外侧框架为长条状,为了增强每个内侧框架及外侧框架自身的强度,需要增加其粗度或者使用多根,因此在机体重量增加、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这些方面仍存在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能够在将驾驶部设定在规定高度而保持前方视线良好时,尽可能缩短支承该驾驶部的驾驶部框架的上下方向长度,在避免增加驾驶部框架自身的强度和使用根数的同时提高刚性。 〔解决方案I〕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技术收获机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车体框架,其支承在行驶装置上;传动部,其向所述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驾驶部,其供操纵者能够搭乘;驾驶部框架,其支承所述驾驶部;所述车体框架具有搭载有作业装置的主框架及与该主框架连结并设置有所述驾驶部框架的支承台框架;所述支承台框架在比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具有所述驾驶部框架的设置部;配置于所述传动部的驱动所述行驶装置的驱动轴配置在比该支承台框架靠近下方的位置。 〔解决方案一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一的本技术的结构,在具有搭载有作业装置的主框架和设置有驾驶部框架的支承台框架车体框架中,支承台框架在比主框架的上表面高的位置设置有驾驶部的设置部。 其结果是,驾驶部框架的上下长度缩短了支承台框架比主框架的上表面高的量。 因此,伴随在行驶时的晃动和惯性等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外力相对于驾驶部框架产生弯曲力矩而作用的情况下,与使用长条的驾驶部框架的情况相比,不易弯曲,具有提高驾驶部的支承强度的优点。 并且,驾驶部框架设置在支承台框架上,向行驶装置传动的传动部配置为驱动行驶装置的驱动轴位于比支承台框架靠近下方的位置。因此,在装卸向行驶装置传动的传动部时,与支承台框架和驾驶部框架的支承结构无关,具有容易从支承台框架装卸传动部的优点。 〔解决方案二〕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台框架经由所述传动部支承在所述行驶装置上。 〔解决方案二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二的技术的结构,作用在支承台框架的驾驶部的荷重经由传动部直接支承在行驶装置上。因此,传动部与支承台框架一起作为驾驶部的支承结构起作用,从而易于获得稳定的支承结构。 〔解决方案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部的上部与所述支承台框架连结。 〔解决方案三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三的技术的结构,由于传动部的上部与支承台框架连结,因此有效利用了传动部的上下方向高度,能够尽可能地将支承台框架的高度设定为较高,与此相应地,具有能够尽可能地缩短驾驶部框架的长度的优点。 〔解决方案四〕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部的下部支承在所述主框架上。 〔解决方案四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四的技术的结构,利用主框架支承传动部的下部,具有能够稳定性良好地支承传动部的优点。 〔解决方案五〕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部被所述主框架从下方支承。 〔解决方案五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五的技术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传递在传动部与主框架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支承力,另外,还具有易于进行传动部相对于主框架装卸时的作业的优点。 〔解决方案六〕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台框架被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所述主框架从下方支承。 〔解决方案六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六的技术的结构,通过利用左右一对主框架从下方支承,易于利用主框架的侧牢固支承支承台框架。 〔解决方案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台框架具有立设在所述主框架上的纵向部件和与该纵向部件的上部连结的水平部件。 〔解决方案七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七的技术的结构,支承台框架具有纵向部件和与其上部连结的水平部件,因此具有易于使支承台框架在比主框架高的位置紧凑形成驾驶部的设置部和传动部的嵌入空间的优点。 〔解决方案八〕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部的上部与所述支承台框架的下表面连结。 〔解决方案八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八的技术的结构,传动部的上部与支承台框架的下表面连结,因此能够稳定性良好地进行传动部对支承台框架的支承。 并且,由于与设置在支承台框架的上表面侧的驾驶部框架不干涉,因此不需要装卸驾驶部框架,具有易于进行传动部的装卸的优点。 〔解决方案九〕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驾驶部框架的下部与所述支承台框架的上表面连结。 〔解决方案九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九的技术的结构,驾驶部框架的下部与支承台框架的上表面连结,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支承台框架对驾驶部框架的支承,并且具有易于进行驾驶部框架的装卸的优点。 〔解决方案十〕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框架具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主部件和支承所述传动部的下部且装卸自如地与所述框架主部件连结的框架构成部件。 〔解决方案十的技术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十的技术的结构,通过构成为支承传动部的下部的框架结构部件能够相对于框架主部件装卸,能够使适用于传动部的支承的形状的框架结构部件与主框架分体构成。 因此,即便传动部为比较复杂的形状也能够构成为易于连结,与整体由同一形状的一体物构成的情况相比,易于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车体框架(1),其支承在行驶装置(2F)上;传动部(21),其向所述行驶装置(2F)传递驱动力;驾驶部(15),其供操纵者能够搭乘;驾驶部框架(6),其支承所述驾驶部(15);所述车体框架(1)具有搭载有作业装置的主框架(10)及与该主框架(10)连结并设置有所述驾驶部框架(6)的支承台框架(12);所述支承台框架(12)在比所述主框架(10)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具有所述驾驶部框架(6)的设置部(12a);配置于所述传动部(21)的驱动所述行驶装置(2F)的驱动轴(20a)配置在比该支承台框架(12)靠近下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家卫八木泽俊夫山形浩司内孝广上北千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