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包括废水池、混凝沉降池、过滤装置Ⅰ、PH调节池、过滤装置Ⅱ、结晶装置、溶解池、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电渗析浓缩装置、蒸发浓缩装置、硫酸回收管道和碱回收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防止了环境污染,环保;还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变废为宝,采用电渗析浓缩装置对碱进行浓缩,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15%的碱,采用蒸发浓缩装置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0%-100%的碱,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包括废水池、混凝沉降池、过滤装置Ⅰ、PH调节池、过滤装置Ⅱ、结晶装置、溶解池、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电渗析浓缩装置、蒸发浓缩装置、硫酸回收管道和碱回收管道。本专利技术不仅防止了环境污染,环保;还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变废为宝,采用电渗析浓缩装置对碱进行浓缩,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15%的碱,采用蒸发浓缩装置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0%-100%的碱,效果显著。【专利说明】 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废液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玻璃生产工艺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从废水中得到可再利用的酸和碱,成为了废水处理的重要课题。 如申请号为201220150706.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玻璃磨边废水的收集回用系统”,公开了新型的玻璃磨边废水的收集回用系统,其能解决传统玻璃磨边废水收集回用过程中存在的净化效果差的问题,保证玻璃磨边加工的冷却效果,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并有效处理废水内的玻璃粉渣,减少环境污染。其包括沉淀池、废水调节池和组合固液分离装置,玻璃磨边机的磨边废水通过废水排水管连接入废水调节池,废水调节池通过提升泵连接入沉淀池,沉淀池底部通过污泥排放管路连接污泥池,沉淀池通过上清液输送管路连接组合固液分离装置,组合固液分离装置设置有污泥排放口与上清液排放管,污泥排放口连接入污泥池,上清液排放管通过回用管路连接至回用水池,回用水池通过管网连接入玻璃磨边机的冷却设备。但是该专利不足之处在于:在处理废液的过程中,均无法从废液中回收可再利用的硫酸和碱,使得大量含有酸和碱的废液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本专利技术不仅防止了环境污染,环保;还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变废为宝。 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混凝沉降池、过滤装置1、PH调节池、过滤装置I1、结晶装置、溶解池、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电渗析浓缩装置、蒸发浓缩装置、硫酸回收管道和碱回收管道,所述废水池的输出端与混凝沉降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混凝沉降池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I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I的输出端与PH调节池的输入端连通,PH调节池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II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II的输出端与结晶装置的输入端连通,结晶装置的输出端与溶解池的输入端连通,溶解池的输出端与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的出硫酸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的进硫酸端连通,出碱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的进碱端连通,所述电渗析浓缩装置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蒸发浓缩装置的进硫酸端与进碱端连通,所述蒸发浓缩装置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硫酸回收管道与碱回收管道连通。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设有降温装置。 所述降温装置为换热器。 所述过滤装置I为板框过滤机,过滤装置II为PP微孔过滤装置。板框过滤机和PP微孔过滤装置均为物理过滤,可以过滤掉废液中的一定大小的大颗粒杂质与悬浮物。 所述PP微孔过滤装置中PP微孔过滤膜的直径0.22um-0.45um。 还包括硫酸存储罐和碱存储罐,所述酸回收管道的出酸端与硫酸存储罐连通,碱回收管道的出碱端与碱存储罐连通。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不仅防止了环境污染,环保;还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变废为宝。 2、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渗析浓缩装置对碱进行浓缩,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_15%的碱,采用蒸发浓缩装置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0%-100%的碱,效果显著。 3、本实用新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设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为换热器;可对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进行降温,方便后续清洗工序的进行。 4、本实用新采用所述过滤装置I为板框过滤机,过滤装置II为PP微孔过滤装置。板框过滤机和PP微孔过滤装置均为物理过滤,可以过滤掉废液中的一定大小的大颗粒杂质与悬浮物。 5、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硫酸存储罐和碱存储罐,酸回收管道的出酸端与硫酸存储罐连通,碱回收管道的出碱端与碱存储罐连通;可对浓缩后的酸碱进行存储,使用方便。 6、本专利技术采用混凝沉淀原理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PH调节池将废液的PH调节至7,过滤装置I和过滤装置II将废液中的一定大小的大颗粒杂质与悬浮物去除,最后废液依次通过结晶装置、溶解池I1、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再采用电渗析浓缩装置对碱进行浓缩,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15%的碱,采用蒸发浓缩装置可直接回收碱浓度控制为50%-100%的碱,不仅防止了环境污染,环保;还可通过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得到可再次利用的硫酸和碱;变废为宝。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废水池,2、混凝沉降池,3、过滤装置I,4、PH调节池,5、过滤装置11,6、结晶装置,7、溶解池,8、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9、硫酸回收管道,10、碱回收管道,11、降温装置,12、酸存储罐,13、碱存储罐,14、电渗析浓缩装置,15、蒸发浓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包括废水池1、混凝沉降池2、过滤装置I 3、PH调节池4、过滤装置II 5、结晶装置6、溶解池7、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电渗析浓缩装置14、蒸发浓缩装置15、硫酸回收管道9和碱回收管道10,所述废水池I的输出端与混凝沉降池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混凝沉降池2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I 3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I 3的输出端与PH调节池4的输入端连通,PH调节池4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II 5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II 5的输出端与结晶装置6的输入端连通,结晶装置6的输出端与溶解池7的输入端连通,溶解池7的输出端与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的出硫酸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进硫酸端连通,出碱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进碱端连通,所述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蒸发浓缩装置15的进硫酸端与进碱端连通,所述蒸发浓缩装置15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硫酸回收管道9与碱回收管道10连通。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设有降温装置11。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降温装置11为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滤装置I 4为板框过滤机,过滤装置II 5为PP微孔过滤装置。板框过滤机和PP微孔过滤装置均为物理过滤,可以过滤掉废液中的一定大小的大颗粒杂质与悬浮物。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P微孔过滤装置中PP微孔过滤膜的直径0.22um。 实施例2: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包括废水池1、混凝沉降池2、过滤装置I 3、PH调节池4、过滤装置II 5、结晶装置6、溶解池7、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电渗析浓缩装置14、蒸发浓缩装置15、硫酸回收管道9和碱回收管道10,所述废水池I的输出端与混凝沉降池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混凝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生产污水处理回收酸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1)、混凝沉降池(2)、过滤装置Ⅰ(3)、PH调节池(4)、过滤装置Ⅱ(5)、结晶装置(6)、溶解池(7)、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电渗析浓缩装置(15)、蒸发浓缩装置(15)、硫酸回收管道(9)和碱回收管道(10),所述废水池(1)的输出端与混凝沉降池(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混凝沉降池(2)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Ⅰ(3)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Ⅰ(3)的输出端与PH调节池(4)的输入端连通,PH调节池(4)的输出端与过滤装置Ⅱ(5)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Ⅱ(5)的输出端与结晶装置(6)的输入端连通,结晶装置(6)的输出端与溶解池(7)的输入端连通,溶解池(7)的输出端与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组器(8)的出硫酸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进硫酸端连通,出碱端与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进碱端连通,所述电渗析浓缩装置(14)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蒸发浓缩装置(15)的进硫酸端与进碱端连通,所述蒸发浓缩装置(15)的出硫酸端与出碱端分别与硫酸回收管道(9)与碱回收管道(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巴中市华盛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